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5)
2023(5382)
2022(4576)
2021(4177)
2020(3521)
2019(7915)
2018(8113)
2017(16346)
2016(8887)
2015(9461)
2014(9450)
2013(9330)
2012(8663)
2011(7875)
2010(7802)
2009(7496)
2008(7529)
2007(6742)
2006(5985)
2005(5712)
作者
(23022)
(19246)
(19065)
(18547)
(12268)
(9075)
(8695)
(7408)
(7154)
(6970)
(6671)
(6468)
(6319)
(6259)
(6237)
(6044)
(5792)
(5640)
(5571)
(5411)
(4968)
(4612)
(4606)
(4439)
(4429)
(4373)
(4313)
(4138)
(3760)
(3757)
学科
(34368)
经济(34298)
管理(30409)
(24739)
(22173)
企业(22173)
方法(14595)
数学(13104)
数学方法(13023)
(12926)
(12524)
(8812)
中国(8701)
(8006)
业经(7797)
体制(7779)
(7611)
财务(7592)
财务管理(7574)
(7545)
银行(7535)
企业财务(7208)
(7201)
(7200)
金融(7199)
(6709)
贸易(6703)
(6610)
(5498)
制度(5494)
机构
大学(121523)
学院(120077)
(55423)
经济(54352)
管理(45031)
研究(39920)
理学(38112)
理学院(37764)
管理学(37242)
管理学院(37022)
中国(34462)
(30559)
(24559)
财经(23211)
(21059)
科学(20324)
(19418)
中心(18888)
经济学(18771)
(18667)
财经大学(17477)
研究所(16925)
经济学院(16872)
(15828)
北京(15459)
业大(14506)
(14228)
(14087)
(13455)
金融(13279)
基金
项目(75711)
科学(60719)
基金(57134)
研究(56825)
(48604)
国家(48234)
科学基金(42132)
社会(38613)
社会科(36753)
社会科学(36748)
基金项目(29565)
(28053)
教育(26505)
自然(25677)
自然科(25100)
自然科学(25096)
自然科学基金(24673)
资助(23971)
(23698)
编号(22171)
(20955)
成果(19261)
(18249)
重点(16996)
国家社会(16628)
教育部(16401)
(15995)
(15784)
课题(15631)
人文(15523)
期刊
(61479)
经济(61479)
研究(40128)
中国(27436)
(25664)
(19461)
金融(19461)
管理(18921)
学报(15762)
(14899)
科学(14794)
大学(13114)
财经(12835)
学学(12511)
(10946)
教育(10432)
经济研究(10324)
技术(9683)
农业(9268)
业经(8426)
问题(7995)
理论(6963)
(6916)
国际(6317)
实践(6078)
(6078)
财会(5747)
会计(5612)
世界(5599)
现代(5449)
共检索到191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铁军  
文章运用实征分析方法,对我国1953—1991年货币供给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货币供给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物阶波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货币供给超常波动、超常增长会直接损害国民经济的产出质量,需要进行控制。为此,文章测算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常态波动区间领域,并提出了中央银行如何把握货币供给周期性变化、消除其超常波动的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景胜  
经济波动同经济总量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科学地对社会总供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直接决定着人们对经济形势的认识。正基于此,本文在对1981—199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实证与理论的分析基础之上,试图找出正确认识社会总供求的方法,和中国经济总量变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作者指出:应当真正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为此宏观调控的变量应由计划调控四大平衡为主转为调控社会总供求为主;调控社会总供求时应以总需求作为调控的总量指标;而需求管理的关键又在于管住货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转轨经济中的货币乘数波动与货币控制巴曙松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九五”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年增长幅度分别控制在18%和23%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将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俞乔  
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展较快,但货币政策还没有进行根本改革,本文对货币政策的改革给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指出货币总量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技术方面的可能性。特别要提及,本文对我国1985年6月至1994年12月间数据的实证检验证明,在我国金融制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同的中央银行货币(基础货币,总储备金,非借入储备金)与货币总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构变化影响;明确指出金融体制与结构的变化对货币乘数的震荡属于短期与暂时的现象。在制度变化冲击之后,货币乘数可以自回归到长期均衡状态。这一实证的结果为间接性货币总量管理提供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支持。本文认为在中央银行货币可控程度改善、制度变化对中央银行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俞乔  
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总量控制(续)中国人民银行,新加坡国立大学谢平,俞乔2.3改善基础货币控制的基本点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内生性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一系列外部条件的获取与满足。例如,中央银行参与制订货币政策决策的深度与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平  俞乔  
一、货币政策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中央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维持宏观稳定不可缺少的主要政策选择。然而,传统的货币政策已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急剧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概念及其运作的根本改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一)随机性货币政策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在二级银行制度之上对商业银行(本文下称银行)信用直接管理的政策。它的基本点在于,中央银行通过综合信贷计划规定银行的信用规模(贷款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平  俞乔  
四、基础货币与货币总量间的稳定关系上面在结构分析之上讨论了基础货币的可控性问题。然而,仅仅了解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的控制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货币总量管理。因此,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金融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基础货币与货币总量之间是否存在连续与稳定的关系,尤其是这两种变量间在绝对值之上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便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秋灵  胡昌铸  
从直接信贷规模管理到间接货币总量控制,是经济转型时期货币政策的必然取向。由于货币定义的多层次性,货币管理当局全面控制各层次货币是不现实的。实际操作中,往往重点控制一两种货币层次而兼顾其它。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货币总量控制重点层次的选择和控制度的把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管怀鎏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导致总供给具有了“粘性”波动的特性,这一特性将对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必须对之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方略以应对由此产生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綦迎成  
我院位于新疆天山北麓新兴经济发展区——乌苏市。区域医疗服务人口50万人,在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径40公里内,分布地级综合医院3家、县(市)级综合医院4家,有CT机5台,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1995年以来,我院实施积极的改革策略,取得了新的突破。年门诊量突破14万余人次,出院病人突破1万余人次,荣获“国家爱婴医院”、“自治区文明单位”、“十佳红旗单位”等称号。在各项改革举措中,最为重要、影响最大、效果最佳的是实行单病种住院费的个量控制与总量预测。 1995~1997年全院的经济收入增长较快,病人增幅不大,单病种住院费上涨过快,社会反映强烈。因此,我们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帅林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强。本文从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路径、资本和金融项目路径、储备资产路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路径、信贷传导路径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最后,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王帅林  
选取影响中国货币供给的人民币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三个变量,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货币供给M2、M1和M0的影响,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货币供给影响的机制。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M2和M1的影响较强,而对M0的影响较弱;也使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而且改变了中国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同时使中国货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此外改变了中国调节货币供给的方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苗月新  
本文在界定行政管理支出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该项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例,并对这些比例进行了历史对比和国际比较。从"双重性"结构和强调GDP增长率两个层面剖析了我国该项支出比例较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加强行政行为约束、法律约束、组织结构改造等控制我国该项支出总量的基本策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青  李云山  
1998年信贷规模控制取消以后,中国逐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总行为主体、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要政策工具的调控体系,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信贷倒逼问题,总量调控效果显著。但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平衡性、信贷供给市场的寡头垄断性,单一总量调控模式客观上加剧了货币信贷供给的区域差异,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和货币政策实施所面临的三个不均衡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化货币供给机制和金融调控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宗元  王秋霞  
文章首先利用动态线性模型甄别我国M1增长的结构突变特征,然后综合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光滑样条方法探索结构转变前后时期货币供给波动与流通速度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结构转变发生前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不存在因果关系,后期预期、非预期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存在协整联系,货币供给波动是流通速度变动的原因,当波动性明显增强时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