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6)
2023(12971)
2022(11385)
2021(10555)
2020(8879)
2019(20445)
2018(20191)
2017(39843)
2016(21650)
2015(24092)
2014(23998)
2013(24070)
2012(22011)
2011(19802)
2010(19377)
2009(17604)
2008(17355)
2007(15001)
2006(12767)
2005(11016)
作者
(62520)
(51836)
(51434)
(49036)
(33076)
(25025)
(23368)
(20264)
(19727)
(18579)
(17881)
(17497)
(16368)
(16299)
(16132)
(15995)
(15643)
(15379)
(14915)
(14821)
(12875)
(12596)
(12515)
(11691)
(11603)
(11551)
(11440)
(11349)
(10478)
(10260)
学科
(86291)
经济(86195)
管理(67272)
(64440)
(55290)
企业(55290)
方法(45458)
数学(40287)
数学方法(39868)
(25054)
(20801)
中国(20264)
(18646)
业经(18145)
(17619)
财务(17548)
财务管理(17510)
企业财务(16730)
(15626)
地方(15622)
贸易(15619)
(15420)
(15151)
理论(14335)
农业(13779)
技术(13491)
(13463)
银行(13412)
(13199)
金融(13198)
机构
大学(307045)
学院(304073)
管理(123556)
(120396)
经济(117865)
理学(108119)
理学院(106992)
管理学(105142)
管理学院(104610)
研究(98601)
中国(73962)
(64297)
科学(61626)
(56648)
(49152)
(49039)
业大(47041)
财经(46420)
中心(45131)
研究所(45032)
(42452)
(42168)
北京(40169)
农业(38856)
(37899)
师范(37485)
经济学(36808)
(35692)
财经大学(35101)
(34958)
基金
项目(214604)
科学(168920)
基金(157816)
研究(153234)
(138148)
国家(137082)
科学基金(118303)
社会(96649)
社会科(91787)
社会科学(91764)
基金项目(83936)
(82960)
自然(79368)
自然科(77557)
自然科学(77541)
自然科学基金(76175)
教育(70473)
(70247)
资助(66592)
编号(60869)
成果(48797)
(47821)
重点(47582)
(44475)
(43937)
科研(41885)
创新(41490)
课题(41473)
教育部(41113)
大学(40210)
期刊
(121937)
经济(121937)
研究(87498)
中国(51489)
学报(51020)
科学(45296)
管理(44060)
(43614)
(42891)
大学(38245)
学学(36302)
农业(29827)
教育(29675)
(29373)
金融(29373)
技术(25172)
财经(22844)
经济研究(20429)
业经(19316)
(19305)
问题(15817)
(15542)
理论(15512)
图书(14585)
科技(14374)
技术经济(14297)
实践(14255)
(14255)
(14230)
商业(13234)
共检索到428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朋飞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物价变动的影响,主要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来考察。本文对中国1996年到2003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发现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戴晓兵  
从1996年我国使用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到现在已逾16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直观上印证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显著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不断提高,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性也受到理论界的质疑,甚至出现了放弃货币供应量的观点。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可测性与相关性3个方面的考量,利用VAR模型对货币供应量是否可以继续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运信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物价和产出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近年来货币供应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偏离目标增长率,但其相对偏差还是比较小的,低于被公认为最为成功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德国和瑞士。考虑到一些意外冲击,这种程度的偏离也是应该允许的。
[期刊] 征信  [作者] 薛锋  宋方舟  王建明  
股票价格变动和货币层次转换是统一的。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和上证综指建立的VAR模型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能够充分反映股票市场价格变动;长期内,不同层次货币供应构成项目的增速差能够反映资金流向,从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过程可以由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进行表征。考虑股票市场的影响,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适当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辉  蒋赞  李超  
本文在货币需求函数稳健性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标准的假设基础上,结合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非对称性,构建具有非对称性的LSTAR模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有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供应量,采用M1、M2和Divisia加权M1、M2时,货币需求函数稳健性具有差异性;利用构建的LSTAR模型,使用M1、M2和测算Divisa加权M1、M2对相应LST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Divisa加权的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比不加权的更为有效,而就货币供应量层次分析,Divisa加权的M2比M1更有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游建国  
目前,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成为判断央行货币政策松紧取向的重要指标。1997年之前,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规模,央行的货币政策较好地控制住了高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是否仍然有效?货币供应量是否仍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从来  张宏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靳静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必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梦乔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由于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因此以该时点为分界,从通过前后的比较式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仍是最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中介目标,在特定阶段可能由于资本市场的影响而出现反预期的表现;信贷渠道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仍然有效;利率作中介目标的条件尚未达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林  吕红娟  何炼成  
本文基于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水平的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与产出的相关性比较好,但跟物价的相关性比较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中央银行对其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运信  
本文认为把现金存款比率、超额准备率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子分离开来进行分析的传统方法是不科学的,货币乘数受中央银行以外的因素影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乘数本身是否可预测。本文评估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及1996年以来我国央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实现程度,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还是比较强的,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偏离其目标并不完全是控制能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这种程度的偏离是可接受的,也是必要的修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令华  李红光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思贤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常玉春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国兴  
1996年,货币供应量被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从实践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很大的离差,在稳定价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逐步降低。从历史角度观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趋势实际上是在不断寻找“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替代和综合;而与传统政策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特点恰恰是实现了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也正是由于此,受到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