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37)
2023(19265)
2022(16731)
2021(15833)
2020(13243)
2019(30558)
2018(29970)
2017(57400)
2016(31427)
2015(35113)
2014(35014)
2013(34317)
2012(31669)
2011(28830)
2010(28610)
2009(26410)
2008(25970)
2007(22434)
2006(19616)
2005(17340)
作者
(92106)
(76641)
(76073)
(72638)
(48713)
(36934)
(34619)
(29942)
(28988)
(27339)
(25816)
(25755)
(24407)
(24141)
(23760)
(23748)
(23325)
(22771)
(22040)
(22003)
(19112)
(18804)
(18711)
(17465)
(17270)
(17028)
(16987)
(16970)
(15562)
(15190)
学科
(119938)
经济(119804)
管理(90375)
(86049)
(70315)
企业(70315)
方法(56733)
数学(49955)
数学方法(49284)
中国(33947)
(33729)
(32984)
(27105)
业经(26477)
(24892)
贸易(24883)
(24276)
(23781)
地方(22155)
农业(22055)
(20787)
银行(20712)
(20551)
财务(20468)
财务管理(20428)
(19790)
企业财务(19367)
(19239)
金融(19237)
理论(19208)
机构
大学(443749)
学院(442631)
(176234)
经济(172488)
管理(171944)
研究(151172)
理学(149153)
理学院(147469)
管理学(144627)
管理学院(143829)
中国(113865)
科学(95677)
(94039)
(82664)
(78759)
(76875)
研究所(70340)
业大(70332)
中心(69100)
财经(66103)
(63600)
农业(62405)
(60267)
北京(59094)
(57120)
师范(56449)
(54948)
经济学(52929)
(51783)
财经大学(49379)
基金
项目(305091)
科学(238169)
基金(221262)
研究(216354)
(195838)
国家(194249)
科学基金(165093)
社会(135354)
社会科(128256)
社会科学(128222)
(118474)
基金项目(116870)
自然(110249)
自然科(107706)
自然科学(107673)
自然科学基金(105718)
(101091)
教育(99707)
资助(92147)
编号(87369)
成果(70328)
重点(68732)
(66841)
(64399)
(62826)
课题(60099)
科研(59339)
创新(58747)
计划(57016)
教育部(56603)
期刊
(186605)
经济(186605)
研究(128889)
中国(80608)
学报(77707)
(70336)
科学(68199)
管理(62237)
(62069)
大学(57953)
学学(54887)
农业(48202)
教育(45895)
(41864)
金融(41864)
技术(37130)
财经(31902)
经济研究(31255)
业经(31206)
(27338)
(24789)
问题(24584)
(21899)
图书(21745)
科技(21701)
理论(21457)
(21229)
技术经济(20461)
业大(20114)
统计(19957)
共检索到645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黎文忠  
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同时取代货币渠道成为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靳静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必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许坤  秦亚中  许婷婷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基于2001年至2013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三次产业中的应用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M2仅对第一产业起着较为明显的解释作用,对通货膨胀和第二、三产业产出的解释作用不显著。联系我国实行产业结构转型、扶持第三产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将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较差,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令华  李红光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思贤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常玉春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从来  张宏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林  吕红娟  何炼成  
本文基于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水平的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与产出的相关性比较好,但跟物价的相关性比较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中央银行对其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南成  
按照经济学的描述 ,货币供应可以有几种理解 :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是决定货币供应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三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货币的供给 ,进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又是怎样反映货币政策意图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状况进行了基本描述 ;其次运用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变动的数量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讨论了货币供应量与实质经济在变动过程中的影响关系 ,并以此得到相应的结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丽  
本文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和M2与物价及产出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1优于M2及M0,但总体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不强,其原因是M1、M2的可控性、可测性及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在不断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运信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物价和产出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近年来货币供应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偏离目标增长率,但其相对偏差还是比较小的,低于被公认为最为成功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德国和瑞士。考虑到一些意外冲击,这种程度的偏离也是应该允许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强  高照  
利用1997—2011年的经济金融数据,采用HP滤波法分离出各变量的波动成分后,通过建立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及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传导路径中三目标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均小于0.4,相关性不够显著,货币政策传导存在阻滞;货币供应量M2的波动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相比而言,M2的波动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更加明显,并且持续时间更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宏观调控应该瞄准常态增长率。由于劳动力市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工资水平 ,所以中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除了具有通货膨胀效应之外 ,还具有产出效应 ,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馨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促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反映在央行职能上,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审视以及对金融稳定方面监管职能的重新思考,我国除了关注逆周期调节以外,还应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引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在阐述货币政策从逆周期向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足以及在引入动态资本充足率之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证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