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21)
- 2023(2818)
- 2022(2446)
- 2021(2377)
- 2020(2045)
- 2019(4890)
- 2018(4920)
- 2017(9256)
- 2016(5387)
- 2015(6347)
- 2014(6471)
- 2013(6746)
- 2012(5951)
- 2011(5225)
- 2010(5217)
- 2009(5017)
- 2008(5490)
- 2007(4998)
- 2006(4462)
- 2005(4112)
- 学科
- 管理(33143)
- 企(26529)
- 企业(26529)
- 业(26120)
- 济(18020)
- 经济(18007)
- 财(11908)
- 方法(10625)
- 务(10175)
- 财务(10145)
- 财务管理(10123)
- 企业财务(9580)
- 数学(8836)
- 数学方法(8769)
- 销(6780)
- 供销(6777)
- 制(6074)
- 银(5326)
- 银行(5325)
- 策(4820)
- 行(4809)
- 划(4624)
- 经营(4455)
- 业经(4387)
- 理论(4379)
- 计划(3923)
- 决策(3854)
- 人事(3719)
- 人事管理(3719)
- 融(3651)
- 机构
- 大学(70724)
- 学院(70676)
- 管理(32620)
- 济(28150)
- 经济(27314)
- 理学(25405)
- 理学院(25198)
- 管理学(24951)
- 管理学院(24794)
- 中国(22149)
- 研究(19026)
- 财(18516)
- 京(15471)
- 财经(12988)
- 江(11944)
- 经(11715)
- 中心(10891)
- 银(10228)
- 州(10118)
- 北京(9984)
- 银行(9922)
- 科学(9791)
- 财经大学(9779)
- 所(9625)
- 公司(9569)
- 行(9181)
- 商学(9035)
- 人民(8974)
- 商学院(8933)
- 融(8927)
- 基金
- 项目(38408)
- 科学(30004)
- 基金(28558)
- 研究(27325)
- 家(23913)
- 国家(23736)
- 科学基金(21419)
- 社会(16692)
- 社会科(15965)
- 社会科学(15959)
- 自然(15180)
- 自然科(14854)
- 自然科学(14854)
- 自然科学基金(14611)
- 基金项目(14562)
- 省(14377)
- 资助(13777)
- 教育(13310)
- 划(11921)
- 编号(10952)
- 成果(9286)
- 部(8878)
- 重点(8099)
- 教育部(7950)
- 人文(7768)
- 科研(7755)
- 大学(7619)
- 创(7515)
- 课题(7511)
- 项目编号(7456)
共检索到125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前荣
基于VAR模型的物价波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显示,1992年以来货币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为70.03%,货币始终是影响我国物价的主要因素;但2003年以来,影响物价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物价上涨主要由劳动力成本、通胀预期和货币因素共同拉动,其对CPI的贡献率分别为39.97%、26.73%和25.19%,输入性通胀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为8.11%。现阶段稳定物价水平不仅要注重控制货币供应,更应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通胀预期的管理。
关键词:
居民消费价格 物价波动 VAR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涛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标采取顺周期调整,舒缓了外部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造成了通胀大起大落的变化周期;公众学习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受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反通胀立场、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我国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应明确构造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借助中央银行的沟通渠道,提高其透明度,通过反通胀实践,改善其可信度,以降低公众的预期形成偏差,引导公众形成与政策目标一致的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毅
准确识别通胀的各种动力来源是对通胀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交互效应的面板结构VAR模型,考察农产品供给以及货币、预期等需求因素对通胀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发现:农产品产出对通胀的平抑作用非常有限,供给激励并不能成为反通胀的有效手段;预期是通胀最根本的动力来源,政策的连续性是通胀管理的关键;货币调控对通胀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地区对利率等调控手段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空间上,西部地区承受的通胀压力明显高于其余地区,所以,通胀管理目标的设定应以西部地区为基准,与稳态经济增长路径相适应的通胀管理目标在3%~5%之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宗新 张雪娇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迷失"所能解释。为检验我国通胀产生动因,本文通过引入产出缺口、货币缺口进行建模,发现产出缺口对通胀有短期正向冲击,而货币缺口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且持续的根源。同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通胀效应具有助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价的攀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缺口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此控制房价也应成为管理部门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产出缺口 货币缺口 通胀预期 货币供给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秀波
必须正视中国物价上涨压力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价格行政调控只能在短期有效;通胀存在制度性低估倾向。本轮物价上涨是近十年货币被动超发的累积结果,而宽松的信贷条件、长期的低利率则起到助燃的作用。为应对通胀问题,现阶段货币政策必须及时收紧,货币政策目标回归稳定物价本位,必须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用;长期来看,必须改革包括结售汇、汇率形成等一系列机制。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发行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秀波
经济形势面临新通胀因素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国内外通胀压力联动,货币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不会改变,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可能带来资金的"挤出效应";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来源,央行的外汇占款冲销干预不够和宽松信贷造成流动性泛滥;应对通胀必须切实把好流动性总闸门,首先应控制货币发行增量,这就必须让货币政策回归物价本位、控制M 2增长率和信贷规模、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引导外汇占款;其次,应合理疏导既有的货币存量,可采取的方法包括加息、扩大直接融资、人民币升值、财政政策回归稳健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经济形势面临新通胀因素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国内外通胀压力联动,货币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不会改变,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可能带来资金的"挤出效应";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来源,央行的外汇占款冲销干预不够造成流动性泛滥;应对通胀必须切实把好流动性总闸门,首先应控制货币发行增量,这就必须让货币政策回归物价本位、控制M2增长率和信贷规模、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引导外汇占款;其次,应合理疏导既有的货币存量,可采取的方法包括加息、扩大直接融资、人民币升值、财政政策回归稳健等。
关键词:
通胀预期 流动性过剩 外汇占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华平 贺根庆
该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该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动态博弈 通胀预期 通胀目标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洛丽塔·梅斯特 王宇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胀预期 不确定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洛丽塔·梅斯特 王宇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胀预期 不确定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含有通胀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基于2001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居民和专家两组通胀预期调研数据,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信息集中是否包含通胀预期变量,以及谁的通胀预期更能影响货币政策。研究表明:(1)央行对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均做出显著反应,但对专家预期反应更强:平均而言,专家预期值提高1%,央行当季会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0.4%,拆借利率则上浮0.1%;(2)在长期,央行遵循"逆预期"操作的相机抉择行为模式,表明预期变量是央行决策信息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央行对某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反应较强,其预测信息集可能与央行信息集重合度较高。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连发
当前宏观调控面对的形势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胀预期逐渐形成。在跨期转移购买力方面,人民币作为跨期价值储存载体的吸引力下降,而房产等有价资产的吸引力上升,这是推动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行政性的局部的结构性政策可能仍然会有些效果,但有效性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些措施可能难以缓解中长期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确保我国经济中长期平稳发展是硬道理。建议2011年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短期内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回归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利率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资产替代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醒民
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同时提出,今年后几个月,要将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友生
论投资对货币供应的新影响及抑制通胀的对策周友生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调控货币供应量就是调控总需求。为了统计货币供应量,我国中央银行参照国际通用原则,将货币供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