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
- 2023(1670)
- 2022(1509)
- 2021(1272)
- 2020(1076)
- 2019(2454)
- 2018(2466)
- 2017(4949)
- 2016(2672)
- 2015(2964)
- 2014(2817)
- 2013(2895)
- 2012(2686)
- 2011(2520)
- 2010(2275)
- 2009(2126)
- 2008(2008)
- 2007(1582)
- 2006(1352)
- 2005(1226)
- 学科
- 济(13740)
- 经济(13734)
- 方法(9364)
- 数学(9063)
- 数学方法(9023)
- 管理(7300)
- 业(6291)
- 企(5497)
- 企业(5497)
- 财(3204)
- 贸(3165)
- 贸易(3163)
- 易(3117)
- 融(2591)
- 金融(2591)
- 银(2389)
- 银行(2387)
- 行(2285)
- 中国(2201)
- 农(2197)
- 务(2193)
- 财务(2193)
- 财务管理(2193)
- 企业财务(2088)
- 货(2074)
- 业经(2004)
- 制(1824)
- 理论(1784)
- 环境(1683)
- 技术(1574)
- 机构
- 大学(38089)
- 学院(36892)
- 济(20656)
- 经济(20373)
- 管理(15128)
- 理学(13181)
- 理学院(13092)
- 管理学(12936)
- 管理学院(12897)
- 研究(11530)
- 中国(11052)
- 财(9346)
- 财经(7902)
- 经济学(7578)
- 经(7321)
- 融(7318)
- 金融(7250)
- 经济学院(6963)
- 京(6811)
- 财经大学(6193)
- 中心(5906)
- 所(5211)
- 银(5118)
- 科学(5039)
- 银行(4995)
- 商学(4712)
- 人民(4687)
- 研究所(4666)
- 商学院(4645)
- 行(4523)
共检索到52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鸿志
如果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渠道传导不畅,现金资产大量滞留在资本市场中,当货币扩张(紧缩)时,实体部门可能并不发生相应的资本流入(流出),则货币当局可能产生"上次货币调整的效果不显著"的错觉,促使其发动新一轮更大强度的同向货币政策调整,这将加重国内整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动荡。通过对近十余年来货币供给量、资本市场规模和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政策信息阻塞现象的确会引起货币当局的错觉,而导致国内经济更加不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认知偏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曾鸿志
如果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渠道传导不畅,现金资产大量滞留在资本市场中,结果在货币扩张/紧缩时,实体部门可能并不能发生相应的资本流入/流出,则货币当局可能产生"上次货币调整的效果不显著"的错觉,促使其发动新一轮更大强度的同向货币政策调整,这将加重国内整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动荡。通过对近十余年来货币供给量、资本市场规模和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政策信息阻塞现象的确会引起货币当局的错觉,进而导致国内经济更加不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认知偏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莉 陈勇勇 李园丰
基于时点视角,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的冲击效应,并引入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VGARCH),从时段角度分析货币冲击下的跨市场流动性传导以及不同金融子市场流动性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表明:第一,货币冲击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有正向影响;第二,货币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银行融资流动性呈动态正相关关系;第三,货币、银行融资和股票市场三元流动性在金融市场中的同向运动表现为螺旋式联动效应,流动性的传导方向为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融资→股票市场;第四,在市场异常波动期间,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表现出显著的动态正相关关系,进而产生正向的流动性螺旋,加剧金融市场波动。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方式,使得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与货币需求相适应;第二,要加强对银行融资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联动效应的跟踪和监测,防范流动性风险在不同子市场之间的传递;第三,要密切关注三元流动性之间的立体螺旋式关联效应,灵活调整货币流动性的方向和强度,以更有效地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金明 陈敏 翟永会
我国货币供给冲击的传导途径及资产价格和其他经济变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其特殊性。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从货币供给冲击到通货膨胀的传导是通过投资和资产价格两个并行的途径进行的,其中投资发挥着主要作用,资产价格发挥着次要作用,其他经济变量的传导作用非常小。投资和资产价格主要通过对生产和生活成本的影响直接将货币供给冲击传导至通货膨胀,这使得我国通货膨胀更具备成本推动型特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立
在今年6月份的美国《幸福》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加坡总理B.G.Lee坚持亚洲价值观》的采访报道。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时,新加坡总理说道:“首先,当前的世界是一个有着高度内部关联的世界,所有的新闻和事件都被迅速地加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简泽
基于一个发展了的允许货币冲击存在短期真实效应的货币数量论框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来考察货币冲击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的动态效果的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冲击在长期内是中性的,但对短期产出水平具有真实效应。不过,与实际冲击的作用比较起来,货币冲击对于解释我国实际变量的波动并不重要;然而,货币冲击能够解释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实质性部分。数量历史分析还显示,货币冲击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时间轨迹以及历史上发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关键词:
货币冲击 实际冲击 通货膨胀 经济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平 杨德林 许晓静
数字金融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实现方式,对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作用效果产生了影响。文章把数字金融变量导入IS-LM-CC均衡模型,对利率传导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运用微积分和弹性分析法对货币乘数的各个变量进行理论推导,并且以200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为基础,运用VAR和IVAR模型对数字金融影响利率传导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运用VEC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货币供给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疏通了利率传导渠道,提升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数字金融对货币乘数产生了一定冲击,对狭义货币乘数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可能存在短暂失效,但总体上强化了广义货币供给传导机制与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倩
金融冲击是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冲击叠加的研究方法,将异质性行为人、认知局限假设和金融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参数设定结构下金融冲击的短期效应,探索应对金融冲击的合意货币政策。研究表明:注重调控产出波动的货币政策具有较高有效性,但对产出波动的过度平抑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冲击的调控效果,注重调控通货膨胀波动会引发受担保中间部门的产出和总产出在施行货币政策后出现持续、显著的波动。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应采用适度调控总产出的策略应对金融冲击,同时应减弱金融冲击发生后对通货膨胀目标的关注,以达到减弱金融冲击短期效应,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目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杜群阳 周方兴 战明华
在双轨利率体系下,本文旨在研究货币政策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的传导效率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测量中国宏观不确定性,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不确定性冲击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从理论角度通过将双轨制利率体系特征和随机波动率冲击纳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阐释。研究结果显示,宏观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和价格水平显著下降,促使货币当局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与此相比,金融市场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响应较小,且具有一定滞后性。通过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揭示了宏观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衰退的重要贡献。此外,对隐性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松将促使货币政策传导更加畅通,显著削弱了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总体而言,理论模型成功解释了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不完全会导致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放大效应。本研究为完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及提升市场化利率传导效率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苗 毛加强 杜思霖
根据各行业收益来评估资产组合以及指数投资的逐渐出现使得对于理解宏观因素对不同行业收益带来的冲击研究变得更为重要,也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文章考察了货币政策变量对我国股市行业收益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利率变化对多数行业都存在正向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不同行业反应不同,出现了过度反应、反应不足以及反转现象;货币政策冲击对各行业影响持续3个月左右,但幅度上存在行业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赵阳 杨楚薇
文章选取中美两国1996~2011年的数据,采用SVAR模型考察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的传导渠道及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传导渠道的重要性依次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中美贸易差额、国际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使得美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幅度高于中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幅度,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高于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幅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影子银行是二十世纪全球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也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最重要原因。相比美国对影子银行定义为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投资通道、工具和结构,中国的影子银行通常围绕银行展开,是扮演着“类银行”角色的金融信用中介活动。因此,在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更为明显。但影子银行如何具体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没有成熟理论作为指导,学术研究上也没有形成共识。对此,西安交通大学高蓓副教授团队完成的《影子银行冲击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与效应研究》一书是从学理上回答影子银行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次重要探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胜 张屹山
传统的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过短期约束或者长期约束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的,由于这种识别方法往往会引起"价格之谜"悖论,为保证实证分析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短期约束和符号约束(Uhlig,2005)方法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并对中国2005~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给出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影响的证据。结果表明,中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及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短期利率,均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久性升值,前者对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更强,但解释比例不超过50%,并且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没有产生超调现象。由于货币政策等外部冲击以及市场的不完全性,会导致汇率异常波动,我们认为央行适度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冲击 汇率动态 识别 符号约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冬 符文佳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但电子货币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使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梗阻 ,从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变得难以预测。如挑战传统的货币层次 ;缩减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并使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变得难以测度 ,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抉择和实施。故中央银行应研讨新形势下的对策。BIS提供的建议也可咨借鉴。
关键词:
电子货币 铸币税 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倩 纪玉山
当前世界各国的私人部门都在竞相研发电子货币并逐步走向实用化,电子货币的私人发行使它不再仅仅是货币形式的转化,还会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重大冲击,其分散发行所催生的竞争性货币供应格局潜存着货币发行量失控的风险;其对传统货币的替代通过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增加了狭义货币供应量;其不断创新及低套现成本使货币供应统计量失效。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仅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并以公开市场操作冲销扩张的超额储备,同时尽快实现货币政策中间指标从数量型指标转向价格型指标。
关键词:
电子货币 货币供应量 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