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7)
- 2023(9654)
- 2022(8144)
- 2021(7826)
- 2020(6457)
- 2019(14802)
- 2018(14926)
- 2017(29263)
- 2016(15943)
- 2015(17770)
- 2014(17660)
- 2013(16958)
- 2012(15134)
- 2011(13580)
- 2010(13957)
- 2009(13110)
- 2008(12808)
- 2007(11378)
- 2006(10101)
- 2005(9112)
- 学科
- 济(60734)
- 经济(60685)
- 管理(48247)
- 业(44323)
- 企(37946)
- 企业(37946)
- 方法(29079)
- 数学(26241)
- 数学方法(25635)
- 农(18173)
- 财(18116)
- 中国(15325)
- 贸(13306)
- 贸易(13298)
- 业经(13085)
- 易(13001)
- 制(12896)
- 务(12180)
- 财务(12132)
- 财务管理(12106)
- 策(11637)
- 理论(11504)
- 企业财务(11401)
- 银(10909)
- 银行(10906)
- 农业(10636)
- 行(10369)
- 地方(9991)
- 融(9558)
- 金融(9556)
- 机构
- 学院(215230)
- 大学(209714)
- 济(88284)
- 经济(86263)
- 管理(84658)
- 理学(72423)
- 理学院(71789)
- 管理学(70227)
- 管理学院(69875)
- 研究(67157)
- 中国(55298)
- 财(44150)
- 京(43010)
- 科学(38186)
- 财经(34049)
- 江(32996)
- 所(32727)
- 中心(32598)
- 经(30811)
- 农(29828)
- 研究所(29066)
- 业大(28193)
- 北京(27174)
- 州(26727)
- 范(26440)
- 经济学(26313)
- 师范(26207)
- 财经大学(25276)
- 院(24454)
- 经济学院(23564)
- 基金
- 项目(136927)
- 科学(108395)
- 研究(103829)
- 基金(98388)
- 家(83860)
- 国家(83178)
- 科学基金(72601)
- 社会(64254)
- 社会科(61047)
- 社会科学(61036)
- 省(54568)
- 基金项目(50228)
- 教育(49851)
- 自然(46948)
- 自然科(45907)
- 自然科学(45899)
- 划(45384)
- 自然科学基金(45053)
- 编号(44765)
- 资助(42811)
- 成果(36679)
- 课题(31039)
- 重点(30703)
- 部(30357)
- 发(28934)
- 创(28765)
- 项目编号(27239)
- 创新(26754)
- 性(26720)
- 教育部(26651)
共检索到326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李宏瑾
在对货币政策操作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基础上,本文根据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以隔夜利率作为操作目标的国际经验以及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实际,对我国以隔夜利率作为政策目标利率期限的合理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货币价格调控模式下中期政策利率引导、基准政策利率和操作目标利率选择、利率波动、定价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隔夜货币市场利率应成为货币价格调控模式下新的政策目标利率,这对完善以利率为目标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机制,顺利实现货币调控方式转型,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远卓
本文首先介绍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利率期限结构,阐述了期限利差的预期效应和期限溢价效应,在此基础上引入了2004年-2005年期间,美国长期利率水平背离短期利率走势造成期限利差收窄的"格林斯潘之谜"现象。然后,从预期因素和期限溢价效应两个视角,结合美国当时的国内、外影响因素解释了长期利率下降的原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郝冬冬 王晓芳 郑斌
外汇占款萎缩和银行同业业务扩张改变了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和货币派生机制,增强了价格型调控的有效性。而双轨制经济环境与融资结构单一的市场环境扭曲了价格机制和利率传导路径,制约了价格调控方式的有效实施。使用FAVAR模型对两种调控方式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量调控方式的有效性要优于价格方式。因此,在面对不同约束主体和政策目标时,中央银行需兼顾两种调控方式,只有持续推进直接融资市场扩容,解决预算软约束问题,价格调控方式才能有效实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数量调控 价格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于洋 解瑶姝
本文主要以1996年1月-2016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和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混频数据向量自回归(MF-VAR)模型,对我国"新常态"时期"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短期内存在的"托宾效应";二是"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均能够刺激价格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但前者不如后者效果显著。据此,向政府提出了"新常态"时期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统筹运用各类"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中薄弱环节提供资金和渠道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应更多地采用结构型的"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价格膨胀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要注意避免流动性泛滥而形成"流动性陷阱"。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 调控模式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于洋 解瑶姝
本文主要以1996年1月-2016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和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混频数据向量自回归(MF-VAR)模型,对我国"新常态"时期"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短期内存在的"托宾效应";二是"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均能够刺激价格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但前者不如后者效果显著。据此,向政府提出了"新常态"时期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统筹运用各类"价格型"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 调控模式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是建设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对货币调控方式转型理论和各国政策实践进行简要梳理后,文章以货币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货币数量和利率与物价、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动态系数和权重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利率与物价、产出的动态系数和权重明显高于货币数量,价格变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中间变量与最终目标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文章的发现,为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为主转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调控方式转型和健全我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提供了可靠的实证研究支撑。
关键词:
数量调控 价格调控 货币政策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少龙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已对中国资产价格调整产生实质性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后可通过利率和国际资本流入进行传导,能直接引起中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并间接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控背景下,美国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将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适度紧缩形成强烈制约,使中国资产价格调控面临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春蕾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恰当选择,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指标向价格型指标的转移。本文分别就数量型指标与价格型指标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实证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M2指标已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主体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投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趋于减弱;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其传导效应尚未有效形成,仍有完善空间,预期可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强劲之源;价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雍 刘生福
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需求和利率传导的现实环境,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具有深刻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厂商和货币当局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比较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总需求、总供给以及货币需求三类冲击对于货币当局目标函数取值的影响,揭示了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倾向于选择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我国1996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局限性将日益突出,价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 调控模式 一般均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雍 刘生福
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需求和利率传导的现实环境,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具有深刻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厂商和货币当局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比较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总需求、总供给以及货币需求三类冲击对于货币当局目标函数取值的影响,揭示了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倾向于选择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我国1996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局限性将日益突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优越性则会逐渐显现。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 调控模式 一般均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笔者采用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在识别变量之间同期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探究了不同货币政策对股价、汇率和房价等资产价格的调控效果,并以此作为不同资产价格调控的货币政策选择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股价、汇率和房价等资产价格波动均主要受到自身惯性的推动;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调控效果十分有限,对汇率波动而言需要充分发挥不同货币政策的组合调控效果,而利率政策应是现阶段平抑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主要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和信贷相比,利率政策在资产价格调控方面具有独立性更强的优势。在积极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变的同时,还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在资产价格调控中的传导渠道、针对不同资产价格的具体特点制定并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并充分发挥不同货币政策的组合使用以及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平抑资产价格波动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随着2004年下半年头两个月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利率调控再次成为经济主体的预期热点。尽管各方人士对我国利率政策的观点分歧较大,但是其争论基本立足于宏观面,讨论的还是经济是否已经或可能着陆,或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跨国利差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面对风云激荡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还是有必要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变迁,以利于在一个全面观察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的视野内分析货币政策实施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峰 张元姣
本文以货币政策的两大主要工具——利率与存准率为切入点,分析了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2003—2013年间月度数据作为样本,对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是房地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效应不显著;存准率是房地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存准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存准率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效应显著。以此为依据,本文给出了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燕华 杨刚
本文通过采集我国宏观月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析研究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化冲击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利率正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正,长期内为负;而货币供应量比利率的调控对房地产的影响更显著一些。最后对我国货币政策在调控房价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房地产价格 VAR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的角度,运用非线性模型——STR模型,探究了中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确实因所处经济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经济增长水平下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效应是不对称的;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方面,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路径比利率传导路径更有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房地产价格 非对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