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5)
- 2023(12871)
- 2022(11329)
- 2021(10716)
- 2020(9077)
- 2019(21150)
- 2018(21221)
- 2017(41109)
- 2016(22541)
- 2015(25409)
- 2014(25506)
- 2013(25201)
- 2012(23119)
- 2011(20806)
- 2010(20852)
- 2009(19266)
- 2008(19011)
- 2007(16625)
- 2006(14766)
- 2005(13197)
- 学科
- 济(86637)
- 经济(86527)
- 管理(64510)
- 业(59093)
- 企(50670)
- 企业(50670)
- 方法(39679)
- 数学(33742)
- 数学方法(33280)
- 财(23073)
- 中国(22959)
- 农(22387)
- 学(21267)
- 业经(18979)
- 制(17758)
- 理论(17194)
- 地方(16887)
- 贸(16078)
- 贸易(16071)
- 易(15558)
- 务(14739)
- 财务(14659)
- 财务管理(14628)
- 农业(14390)
- 和(14217)
- 银(14128)
- 银行(14076)
- 企业财务(13844)
- 教育(13392)
- 行(13347)
- 机构
- 大学(316916)
- 学院(313849)
- 管理(122674)
- 济(119854)
- 经济(116954)
- 研究(106937)
- 理学(105422)
- 理学院(104206)
- 管理学(102196)
- 管理学院(101648)
- 中国(81169)
- 京(68877)
- 科学(67101)
- 财(57629)
- 所(54878)
- 农(51081)
- 研究所(49665)
- 中心(48037)
- 业大(47048)
- 江(46807)
- 财经(45520)
- 北京(44112)
- 范(43107)
- 师范(42700)
- 经(41242)
- 农业(39851)
- 院(38893)
- 州(38433)
- 经济学(34891)
- 师范大学(34493)
- 基金
- 项目(211090)
- 科学(164523)
- 研究(155136)
- 基金(151404)
- 家(132132)
- 国家(130993)
- 科学基金(111347)
- 社会(94945)
- 社会科(89669)
- 社会科学(89643)
- 省(82322)
- 基金项目(80082)
- 自然(73141)
- 教育(71792)
- 自然科(71409)
- 自然科学(71388)
- 自然科学基金(70078)
- 划(69740)
- 编号(64145)
- 资助(63288)
- 成果(53774)
- 重点(47076)
- 部(46175)
- 课题(44887)
- 发(43818)
- 创(43449)
- 科研(40349)
- 创新(40332)
- 项目编号(39935)
- 教育部(39494)
共检索到472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伟
转形问题传统解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忽视货币。在古典解法和斯拉法解法终结之后,转形问题研究在近20年来的发展是围绕着“新解释”理论和分期单一体系学派的主线进行的。“新解释”与分期单一体系学派通过重视货币价值(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示的倒数)对于马克思价值-价格理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思路,通过货币价值直接链接了价值与市场价格。“新解释”和分期单一体系分别在自己的意义上证明了马克思基本理论的正确性。但是货币价值的决定却是复杂的,价格由抽象劳动建立起来的方式是复杂的,需要一个可以恰当处理这种复杂性的理论来解释。虽然“新解释”和分期单一体系提出了围绕价值形式、劳动力价值、货币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动态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孟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和争论,在相当程度上以"新解释"提出的进路为核心。新解释的真正贡献在于回到马克思的立场,以产出而非投入的价值作为转形的出发点。本文继承这一立场,并在下述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新解释所倡导的进路:第一,利用冯金华提出的实现价值方程,将此进路推广到总产品;第二,强调转形不必局限于均衡条件,在再生产失衡的前提下,同样存在价值转形;第三,结合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对转形所需服从的总量一致命题做出新阐释。转形不仅是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在考虑非均衡和市场价值概念的前提下,也是从第二种含义的市场价值向市场生产价格的转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大卫·莱伯曼 张忠胜
弗雷德·莫斯利(Fred Moseley)的《货币与总体》一书介绍了作者关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宏观货币解释",特别涉及《资本论》第三卷中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这个理论虽然试图忠实于马克思的文本,但却通过一个逻辑上站不住脚的主张来实现这一点。如果它被认为是代表了马克思的工作,那么这将会导致剔除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比照莫斯利的贡献,用非技术的术语,回顾长期存在的"转形问题"争论,表明前进的道路是要避开那些对马克思所进行的基于文本的正统辩护,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现代经济理论和社会科学的工具与方法,重新展开马克思的核心见解。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转形问题 劳动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荣兆梓
转形问题是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理论中的一个遗留问题,即按照生产价格计算成本,或者说成本价格"修改了的意义"带来的数值误差问题。转形问题的百年争论是相关数理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调适过程,关键是要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推进马克思的工作,"把他的转形程序坚持做下去"。本文认为马克思只完成了对初次转形的考察,得出的结论不仅适用于初次转形,也适用于此后每一个单次转形,但诸如"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结论却与多次转形叠加结果不吻合。关键是转形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资本流通的购买和售卖阶段,以往研究只注意售卖阶段,忽略了购买阶段中成本价格和购买盈余的变化,因此不能理解单次转形结果与N次转形叠加的差异。本文构建的C体系在转形轮次和转形阶段划分基础上提出了可变资本成本计算规则: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前提下,可变资本与净产品生产价格同方向同比例变动,从而建立"一个总量相等,一个总比率不变"的转形模型,形成内在逻辑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转形问题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荣兆梓 陈旸
本文完成了三项独创性工作:(1)清晰界定了转形问题的A体系与B体系,并且论证了B体系与《资本论》理论逻辑的一致性;(2)解决了运用B体系进行实证计算的若干方法问题,使得计量能更严格地遵循理论模型的规定进行;(3)接此方法处理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得到符合模型要求的商品价值向量和生产价格向量,验证了马克思的"总量相等二命题"可以实现。本文计算结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市场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偏离程度较小,对商品价值的偏离程度较大,这与之前多数文献报告的结论不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金华
在生产技术不变和生产的技术矩阵行列式不等于零的假定条件下可以证明,如果整个经济的平均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相等,且生产价格总量与价值总量相等,则每一部门的单位生产价格与相应的单位价值也相等。换句话说,在所给的相当宽松的技术条件下,所谓的价值转形,只能转形为与自己在数量上相等的生产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转形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 伪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史晋川
价值转变为生产价格这一“转形问题”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论题。本文在回顾“转形问题”争论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斯拉法的“标准体系”来充当“不变价值尺度”,从而为解决“转形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 标准体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蓝一
从博尔特凯维茨首先提出用线性方程组求解转形问题开始 ,许多经济学家在转形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 ,却往往得出不正确的答案 ,原因主要是两点 :(1)他们都是在金属货币体系中讨论转形问题 ,(2 )他们都混淆了生产价格与价格这两个概念 ,这导致他们把货币商品的生产价格对其价值之比直接设定为一个常数。在纠正了这个设定之后 ,在金属货币体系下进行转形计算 ,由此得到的转化结果可以在比较静态分析中做到质上的一致 ,但是在量上仍然是不完美的。这是因为价值范畴的展开是一个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而逐步达到完善的过程。因此 ,借助从金属货币体系向信用货币体系的过渡 ,就可以使具有不确定性的转化结果变得具有必然性和量上...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转形问题 货币形式 信用货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单玉飞 辛普林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纵观国网浙江遂昌县供电公司队伍管理现状,依然存在员工规矩意识不强、责任心有待提升、队伍稳定风险犹存等几个问题。为此,公司党委提出实施"两清单一体系"(即员工小事清单、业务细节清单、维稳工作体系),落实"两抓两不出"(抓队伍从小事抓起,抓管理从细节抓起,能在班组中处理的事不出班组,能在单位中处理的事不出单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锦辉
马克思以五个部门为例阐述转形问题的假设条件,可以称其为"五部门模型"的假设条件。学者们通过修改假设条件将五部门模型推广到n部门模型(n>5)。这种修改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添加假设条件,重点是将简单再生产纳入假设条件;第二类是修改假设条件,重点是区分价值与价格。这些修改导致转形解法存在种种争论。五部门模型推广到n部门模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假设绝对地租是生产价格的一部分,假设股份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过程。
关键词:
价值转形 简单再生产 绝对地租 股份资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洪武 李新鹏
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和房产价格快速上升。
关键词:
货币结构 通货膨胀 自愿储蓄 真实货币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暴力 詹纯新
“价值转形问题”研究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学术基础:第一,马克思基础:即马克思对生产价格理论的原始论述,说明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第二,数学基础:“Frobenius定律”,说明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解的数学特性;第三,方法论基础:经济过程的客观性,在“Frobenius定律”基础上,说明“平分余量”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方法,“平分余量”的存在与马克思的理论没有任何冲突,更不可能否定马克思的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可
价值是长期历史中形成的"社会规则",具有与价格不同的时间语境和演化意蕴。在劳动分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随着社会进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分工的干扰,使得"非生产阶级"能够分得部分剩余价值,价值转形的困难便由此而来。当代持续增长的剩余价值不断配置给社会各阶层与各个利益集团,不断地"扭曲"原有的价值体系,社会结构因此而越来越复杂,同时也突破了转形问题中"两个等于"的假设。最终技术进步导致单位产品中劳动耗费不断降低,导致物质生产原则取代价值原则,达到价值体系演化的终点。因此,价值向价格的转形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与其陷入数学论证的困境,不如另辟蹊径寻找一种演化的解读途径。
关键词:
价值体系 价值转形 价值转移 数学解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任
转形问题,是经济学上著名难题之一。自1907年德国统计学家鲍特凯维兹从数学角度提出以来,90多年来曾发生过两次世界性大论战(特别是,萨缪尔逊与森岛通夫之争)。 一、问题的提起 转形问题(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即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问题,其数学含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玉华
欧洲货币体系(EMS)最终要让渡给更高层次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这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德洛尔计划”具体列出了实施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1994年1月1日)的主要任务是欧共体各国金融一体化,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ERM),排除对“欧洲货币单位”(ECU)私人使用的全部障碍;第二阶段(1994年1月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