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8)
2023(4266)
2022(3540)
2021(3378)
2020(2764)
2019(6238)
2018(6198)
2017(12188)
2016(6925)
2015(7352)
2014(7379)
2013(7423)
2012(7092)
2011(6453)
2010(6396)
2009(5718)
2008(5733)
2007(5020)
2006(4160)
2005(4046)
作者
(21035)
(17641)
(17284)
(16851)
(11510)
(8642)
(8025)
(6696)
(6604)
(6503)
(6133)
(6038)
(5973)
(5968)
(5790)
(5395)
(5377)
(5232)
(5068)
(5054)
(4565)
(4427)
(4327)
(4147)
(4101)
(4042)
(3907)
(3772)
(3702)
(3616)
学科
(25024)
经济(25000)
(15645)
管理(15186)
方法(13246)
(12965)
企业(12965)
数学(11866)
数学方法(11699)
(8272)
(7064)
中国(5794)
(5691)
贸易(5689)
(5480)
(5400)
金融(5396)
(5252)
(5088)
(5062)
银行(5062)
(4854)
理论(4612)
(4610)
财务(4603)
财务管理(4593)
企业财务(4455)
业经(4359)
技术(3552)
(3404)
机构
大学(98025)
学院(95171)
(38410)
经济(37575)
研究(36597)
管理(30734)
中国(28627)
理学(26421)
理学院(26064)
管理学(25365)
管理学院(25190)
科学(24127)
(21020)
(20368)
(20216)
(19573)
研究所(18648)
农业(16824)
业大(16487)
中心(16356)
财经(15761)
(14506)
(14173)
经济学(13289)
(12937)
北京(12599)
财经大学(12138)
经济学院(11976)
(11748)
(11578)
基金
项目(64914)
科学(49803)
基金(48286)
(44498)
国家(44185)
研究(41830)
科学基金(36205)
社会(26404)
自然(25185)
社会科(25036)
社会科学(25030)
自然科(24675)
基金项目(24669)
自然科学(24664)
(24466)
自然科学基金(24264)
(21401)
资助(21344)
教育(19717)
重点(15046)
(14581)
编号(14543)
计划(13536)
科研(13430)
(13172)
(13166)
成果(12739)
(12660)
创新(12450)
教育部(12115)
期刊
(38483)
经济(38483)
研究(29007)
学报(22639)
(18764)
中国(18397)
科学(17552)
大学(16117)
学学(15466)
(15312)
(14879)
金融(14879)
农业(12258)
管理(11693)
教育(8502)
财经(8448)
经济研究(7235)
(7228)
(6823)
技术(6197)
业大(6175)
(5651)
(5158)
农业大学(5094)
国际(5066)
问题(4948)
林业(4818)
统计(4755)
科技(4395)
业经(4384)
共检索到144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秀辉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有两种思路:商品本质观和信用本质观。马克思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认为货币本质具有二重性,即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和对两种货币本质观的批判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主流经济学领域以希克斯的研究为代表,非主流经济学领域以劳森的研究为代表。前者强调马克思历史分析的思路,认为货币分析依赖于货币史,货币本质随历史发展而改变;后者侧重马克思逻辑论证的思想,强调社会关系的作用,认为货币本质由社会定位所决定。希克斯和劳森在各自框架里也将两种货币本质观进行了批判和融合,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理论局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红贵  
马克思的人的二重性学说,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是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生态经济人,实现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结合与协调统一,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与社会义务。马克思的人的二重性学说是现代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成凤皋,张飞飞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自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世界上的人口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总数由当时十亿多增加到现在的四十五亿。但是,不论人口现状如何复杂,人口发展模式如何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始终是我们分析和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指导思想。我们建国三十多年来在人口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证明要解决社会主义中国的人口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本文就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二重性(即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研究方法问题,简单谈点认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把《资本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发现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分裂为二重性,生产产品的劳动不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区分开;马克思揭明生产商品的劳动不是在交换过程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所发现的劳动二重性是物质商品生产的劳动二重性,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被排除在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元晋秋  
异化劳动学说中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蕴含着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双重存在——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马克思进一步表述为"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一方面是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则形成了商品的二重性: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以此为理论基石,马克思写成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巨著《资本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秀辉  
商品交换是货币分析的基础,对商品交换形式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货币分析的两种传统,即以马克思为起始,将货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是增殖工具,是为了获得更多货币”的马克思主义货币分析传统,以及以斯密为起始,将商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只是交易中介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传统。商品交换四种形式的区分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两种货币分析传统都受其直接影响。基于两种货币分析传统的文本分析,从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货币分析以自然经济条件的物物交换为基础,导致其论证逻辑中实质上没有货币的位置,因而难以解释经济现实。马克思明确意识到古典经济学的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从商品分析到货币分析再到资本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实质,并能对当代的经济现实给予科学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琳  
“诺斯悖论”现象说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具有局限性,对它的批判需要追溯到方法论本身,即揭示个人主义方法论在进行制度分析时的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国家二重性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阐明了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之间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对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分析,指出国家能否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公共性与阶级性的一致程度。“诺斯悖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矛盾,而不是什么悖论。国家二重性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和细化,对认识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成学真  
作者通过对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分析指出,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还存在四个局限性:一是只考察现实货币,没有考虑存款货币;二是只考察金属货币,没有考虑到完全独立的纸币;三是只考察物质商品价格总额,没有考虑非物质商品价格;四是缺乏计算上的实际操作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江  葛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完成的,因此,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和本质,更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科学历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犹太人问题》《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共产主义原理》《雇佣劳动与资本》等重要经典文本。从继承和创新、正确与错误等二重性的角度对这些著作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并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秀丽  
劳资关系经由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扎根于生产过程之中,并通过再生产得以强化。马克思从生产和再生产领域考察劳资关系时遵从了三个重要假设,并形成基本的两阶级劳资关系理论模型。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理论价值,是分析今天丰富而复杂的劳资关系的逻辑基点。但两阶级劳资关系模型在当代阶级分化和分层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赖特的阶级理论恰恰提供了某种借鉴。他提出的"矛盾的阶级定位"分析方法,对中间阶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经验验证,并提出确定阶级定位的依据和标准,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分析当代的劳资关系和中国构建和谐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睿轩  
货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论域中至少具有四重意涵。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者之间充当了相互联系的社会中介。作为权力象征的货币,凭借交换价值的形式确证了货币占有者的社会权力,在资本语境中建构了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关系。作为拜物教偶像的货币,以物的形态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塑了承载意识形态的货币拜物教。作为增殖生息的货币,依靠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在借贷过程中营造了自动生息的财富泡影。揭示马克思货币概念的四重意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树立科学的货币观,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朝阳   孙寿涛  
当下流行的资本二重性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资本既有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属性,又有体现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然而,对马克思资本范畴的勘定显示,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与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统治—从属关系。依此分析,当下流行的资本二重性理论对马克思资本范畴的理解存在三重逻辑错误:一是把资本泛化为一般范畴的超历史逻辑;二是把资本关系下的价值增殖还原为一般价值增加的同一性逻辑;三是把物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获得的社会形式错认为物的物质形式的拜物教逻辑。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资本二重性理论的真正样态是资本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而非二重属性。资本的二重形态并不是资本本身,而是资本的外在表现,因此资本二重性理论构成马克思资本范畴的现象规定,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厘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张晓洁  
教学二重性指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取向。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表现性目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等,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取向。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活动,具有科学的预设性与人文的生成性的双重属性。教学的二重属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研究应加强对教学生成性的研究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苏珊·德·布朗霍夫  金梦迪  王娜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和富有创见的理论部分之一。法国经济学家苏珊·德·布朗霍夫(Suzanne de Brunhoff)的《马克思论货币》(Marx on Money)是这个领域里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她系统整理并研究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问题的分析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不清晰的地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的特点和优点是:(1)强调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资本论》三卷整体结构和逻辑来分析货币的研究框架;(2)揭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中将货币与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苏珊·德·布朗霍夫  王娜  金梦迪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和富有创见的理论部分之一。法国经济学家苏珊·德·布朗霍夫(Suzanne de Brunhoff)的《马克思论货币》(Marx on Money)是这个领域里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她系统整理并研究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问题的分析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不清晰的地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的特点和优点是:(1)强调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资本论》三卷整体结构和逻辑来分析货币的研究框架;(2)揭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中将货币与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