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0)
2023(18143)
2022(15600)
2021(14634)
2020(12351)
2019(28658)
2018(28091)
2017(55293)
2016(29488)
2015(33313)
2014(33184)
2013(32628)
2012(29923)
2011(26696)
2010(26808)
2009(25122)
2008(24044)
2007(21161)
2006(18468)
2005(16403)
作者
(83427)
(69242)
(68722)
(65662)
(44410)
(33237)
(31556)
(27142)
(26574)
(24909)
(23787)
(23351)
(21926)
(21842)
(21779)
(21516)
(20640)
(20252)
(20068)
(19957)
(17143)
(17009)
(16809)
(15856)
(15655)
(15476)
(15419)
(15303)
(14011)
(13548)
学科
(115621)
经济(115495)
管理(85197)
(84463)
(70238)
企业(70238)
方法(59083)
数学(52450)
数学方法(51673)
(36281)
银行(36134)
中国(35317)
(34438)
(33755)
金融(33752)
(32537)
(29452)
(29252)
业经(25617)
地方(23057)
(22443)
财务(22357)
财务管理(22308)
(22014)
(21635)
贸易(21612)
理论(21366)
企业财务(21264)
(20983)
农业(19592)
机构
大学(411016)
学院(410342)
(166873)
管理(165580)
经济(163200)
理学(142445)
理学院(141013)
管理学(138274)
管理学院(137554)
研究(130964)
中国(113859)
(86192)
(80665)
科学(78063)
财经(65025)
(64481)
中心(64177)
(64121)
(59868)
(59178)
业大(58930)
研究所(58498)
北京(54561)
经济学(51860)
农业(50351)
(50112)
(49700)
师范(49607)
财经大学(48938)
(47195)
基金
项目(278598)
科学(219381)
基金(203512)
研究(202790)
(176214)
国家(174762)
科学基金(151859)
社会(127718)
社会科(121235)
社会科学(121203)
(107968)
基金项目(106972)
自然(99969)
自然科(97710)
自然科学(97689)
自然科学基金(95935)
教育(94388)
(90814)
资助(86544)
编号(82721)
成果(65932)
重点(61867)
(61856)
(58143)
(58022)
课题(56481)
创新(54192)
科研(53807)
教育部(53732)
大学(52997)
期刊
(173102)
经济(173102)
研究(124061)
中国(77340)
(66036)
金融(66036)
(62409)
学报(61261)
管理(59796)
科学(56486)
(56416)
大学(47306)
学学(44841)
教育(41363)
农业(36899)
技术(36719)
财经(32461)
经济研究(28330)
(27561)
业经(27505)
理论(22441)
问题(21946)
统计(20824)
实践(20516)
(20516)
技术经济(19896)
(19258)
(18945)
图书(18519)
商业(18245)
共检索到611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维国  王际皓  
本文基于金融压力指数法分别构建了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产价格波动压力指数,并通过MSIH-VAR模型,分别识别三类金融风险及其风险等级。模型结果表明,三类金融风险划分情况与现实较为吻合,针对2000-2015年初的金融大事件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货币危机模型中,货币风险的变化与M2乘数有密切联系,且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能够及时地改变货币风险等级,二者存在反向变动关系。银行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为信贷的扩张,过快的扩张速度会明显提升银行的风险等级。资产泡沫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价格的波动,这与我国的政策变化密不可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一博  赖玉洁  
本文通过建立货币政策影响股市稳定性的MSIH (3)-VAR (2)三区制系统转换模型,分析了股票市场在膨胀期、平稳期和衰退期三种系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股市稳定性的不同影响。通过估计系统不同区制转换概率和系统三区制下同期相关系数,计算系统三区制的无条件持续概率和转换概率,发现我国股市的不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内在周期性,表现出"平稳期→膨胀期→衰退期→平稳期"的周期性变动特征,同时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不同。通过累计脉冲响应函数发现,货币政策对股市不稳定性的影响除表现在对股价相对较小冲击外,更表现在对股市波动率的长期持续作用,和对股市流动性短期的剧烈冲击。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需关注股市所处的状态及系统所处的不同区制,并密切关注股市流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洪   李树   王雨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TVP-VAR-SV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在数字金融监管强度差异下该动态关系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对宏观风险收益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紧缩型货币政策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体系单位风险效益。进一步,本文从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强化数字金融市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政   刘丽萍  
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识别该风险对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影响,对于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创新性地应用DMA-TVP-FA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搭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借助MS-VAR模型评估金融风险对价格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货币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防范金融风险离不开货币市场平稳运行,银行业、股票市场、房地产业、外汇市场在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虽占比有限,但相对重要性上升。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并且维持高风险区制的持续性更强。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作用下,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效果呈现非对称性,金融风险的存在大幅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力度。研究工作有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光彩  于红芳  刘莉  
以价格稳定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难以应对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为特征的金融不稳定。金融状况指数(FCI)在纳入资产价格的同时,为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化提供了动态信息。因而FCI可以作为央行同时关注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准确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彭红枫  李艳丽  
由于汇率制度改革以及外部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外汇市场压力(EMP)表现出明显的结构突变现象,本文运用变系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来刻画该背景下EMP与货币政策的非线性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对EMP影响并不显著,而国内经济增长、中美利差、通货膨胀对EMP存在明显影响,且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表现不同。因此,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和减少外部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外部市场非均衡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此外,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而EMP和信贷数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短期影响较大,因此政策当局应协调运用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叶欣  孟万山  
研究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市场压力的传导机制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人民币升贬值不同状态下中国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市场压力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影响关系,采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MS-VAR)对2005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区制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外汇市场压力(EMP)与货币市场压力(MMP)在不同区制以及区制转移过程中的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MSMH(3)-VAR(2)模型识别出适度升值、较强升值和较强贬值三种区制状态;当EMP从较强贬值或较强升值压力区制向适度升值压力区制转移时,MMP均得到了缓解;在较强贬值和较强升值压力区制下,央行干预强化了EMP对MMP的正向冲击作用,特别是在贬值时期EMP对MMP的正向冲击效应显著增强;在三种区制下,MMP对EMP均产生了负向冲击作用。由此可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是要缓解外汇市场压力,短期内避免人民币处于较强贬值状态,长期内引导人民币向适度升值状态转移,并逐步减少央行的干预行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林川  
在考察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调控效力的基础上,借助UECM模型,将货币供给量、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变量纳入传统货币状况指数中,构建了中国的广义货币状况指数。实证结果发现,长期内利率对我国物价波动影响并不显著,而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对我国物价波动影响显著,在广义货币状况指数中的权重高达0.67。通过对广义货币状况指数的测算发现,一方面广义货币状况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货币政策环境,同时广义货币状况指数的走势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走势高度吻合,特别在物价波动剧烈的时期,广义货币状况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通货膨胀信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辉  余剑  
通过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不同经济因素的动态权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金融状况指数,能够体现不同形势下不同经济因素对金融总体形势的影响,并反映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效应。本文估算了1997年到2009年以及1997年到2011年的两组金融状况指数,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房价、股价对这一时期金融总体形势的影响权重相对较大,特别是货币供应量。反映出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依然倚重于数量型传导渠道,甚至程度有所加深。在此期间,由于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利率、汇率的变化幅度远小于其他变量,它们在模型中权重尽管有所增加但总量较小。这并不能说明利率和汇率在构成FCI中的作用不重要。随着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金旗  张兵  
构建纳入汇率因素的货币条件指数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参考指标,可以有效地缓解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决策困境,有助于货币当局获得一个全面反映货币松紧程度的定量指标,以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为此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可以估算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在货币状况指数中的时变权重,从而得出1996年以来扩展的货币状况指数,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形势解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建军  
本文基于货币状况指数理论与国际实践经验,测算出1978~2005年的中国货币状况指数,首次采用未观测净金融投资占均衡GDP的比率与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占贸易总额的比率分别替代民间利率和黑市汇率,构建了中国的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拟合货币状况指数和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基本能够反映未观测金融对货币运行的扰动程度,对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调控具有实践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凯  葛方平  程紫瑶  邵方宏  
选取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信贷渠道是我国主要的货币传导渠道;影子银行体系能够创造信用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削弱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影子银行的扩张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使M2统计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真实的货币供给量,同时影子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这个作用不太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凯  葛方平  程紫瑶  邵方宏  
选取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信贷渠道是我国主要的货币传导渠道;影子银行体系能够创造信用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削弱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影子银行的扩张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使M2统计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真实的货币供给量,同时影子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这个作用不太明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建军  
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是反映民间金融领域资金运动状况的指标。本文应用货币状况指数原理和编制方法,设计和测算中国的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由于未观测金融中的利率与汇率不可获得,经过论证,我们采用未观测净金融投资占均衡GDP的比率与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占贸易总额的比率分别替代民间利率和黑市汇率。之后,通过构建统计模型,计量分析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度,反映出民间金融等未观测金融活动对国民经济运行有一定程度的干扰,对宏观调控具有实践启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华威  
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利率和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存在不同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银行业完全竞争时,仅利率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垄断竞争时,利率与准备金政策都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两种市场结构中的相关关系均受银行资本影响。实证分析显示,中国利率与准备金政策都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因此,中国的利率和准备金政策应充分考虑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逆风而行"的姿态配合宏观审慎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