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2)
2023(12095)
2022(10096)
2021(9536)
2020(8124)
2019(18338)
2018(18256)
2017(34868)
2016(18809)
2015(21239)
2014(20942)
2013(20153)
2012(18355)
2011(16314)
2010(16276)
2009(15165)
2008(14748)
2007(13096)
2006(11372)
2005(10126)
作者
(50953)
(42704)
(42503)
(40639)
(27189)
(20416)
(19257)
(16635)
(16414)
(15063)
(14645)
(14464)
(13505)
(13377)
(13225)
(13198)
(12709)
(12547)
(12371)
(12315)
(10632)
(10221)
(10157)
(9837)
(9634)
(9612)
(9447)
(9358)
(8590)
(8299)
学科
(72717)
经济(72593)
管理(61239)
(54681)
(47098)
企业(47098)
方法(34415)
数学(30229)
数学方法(29689)
(23291)
中国(19324)
(19299)
(19188)
业经(16686)
(14527)
财务(14468)
财务管理(14431)
(14385)
企业财务(13711)
(13181)
(12756)
(12741)
银行(12738)
贸易(12732)
(12424)
农业(12282)
理论(12159)
地方(12155)
(12057)
技术(11742)
机构
大学(260759)
学院(258094)
(105861)
经济(103650)
管理(102088)
理学(88019)
理学院(87112)
管理学(85499)
管理学院(84989)
研究(80706)
中国(63320)
(53336)
(53166)
科学(47166)
财经(41723)
中心(39952)
(39866)
(38030)
(37888)
(37815)
业大(35985)
研究所(34049)
经济学(33381)
(32876)
北京(32636)
师范(32524)
财经大学(31191)
(30832)
经济学院(29939)
(29863)
基金
项目(175491)
科学(140160)
基金(130176)
研究(129260)
(112306)
国家(111371)
科学基金(97614)
社会(84463)
社会科(80028)
社会科学(80009)
基金项目(68463)
(67425)
自然(62871)
自然科(61490)
自然科学(61475)
教育(61122)
自然科学基金(60365)
(56789)
资助(52845)
编号(51569)
成果(42156)
(39998)
重点(39259)
(37324)
(36974)
(36037)
国家社会(35441)
教育部(35257)
课题(35127)
创新(34689)
期刊
(115260)
经济(115260)
研究(75795)
中国(51852)
(44290)
管理(40158)
学报(38539)
科学(35738)
(34295)
大学(31220)
教育(29382)
学学(29264)
(25092)
金融(25092)
技术(24290)
农业(22522)
财经(21592)
(18574)
业经(17888)
经济研究(17527)
问题(15173)
(12946)
理论(12792)
技术经济(12282)
图书(12129)
财会(12090)
(11884)
统计(11807)
实践(11543)
(11543)
共检索到386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友宏  
科举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在贤能政治上的重要制度创新,但权力仍可能对科举的公正性造成侵蚀。本文利用明代科举数据,考察了明代权力中枢(内阁)对科举取士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阁对科举会试阶段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殿试阶段,与阁臣拥有相同籍贯(同府或同省异府)的考生将获得更高的甲第,并且更有可能在馆选中被选为庶吉士。阁臣中,首辅对殿试和庶吉士选拔的影响较次辅更大。研究还发现阁臣卸任之后对科举的影响即不复存在,而次辅对科举殿试的影响则随着任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因此,顶层权力的影响导致了明代科举中地域偏袒主义的存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小龙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好评如潮,诚然该书在收录文集所含科举史料和首次大规模使用《天一阁明代科举录选刊》两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书对明代核心科举文献的使用不甚充分,成为其不容忽视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曹春方  张婷婷  范子英  
分割的国内市场与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中国转轨经济的两个主要特征,现有研究将之归因于制度性的政府行为,而忽视了政府集体行动背后的官员偏好。本文从地方官员个体的地区偏袒角度探讨了非制度性因素对市场整合的影响。我们利用各地区的商品价格差异度量了市场整合程度,基于关联地的信息构造了地区偏袒的度量,研究发现:(1)与非关联地相比,官员会对其关联地实施更弱的市场分割策略,平均下降7个百分点,存在地区偏袒的市场整合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这种效应更多体现在官员出生地、母校、下乡等成长关联地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训婷  邹媛媛  
文章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地方偏袒主义、研发投入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偏袒主义具有双管齐下的作用。地方偏袒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比,企业的生产率将提高0.031个百分比,研发投入每提高一个百分比,企业的生产率提升0.064个百分比。同时,基于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在政治偏袒程度较高的地方,地方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具体的,当地方偏袒指数跨越2.25的门槛值时,地方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由0.0428增至0.0536,且促进效应均在1%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基层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同于中农治村、能人治村、富人治村等,乡贤治村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构了双轨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既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也能够嵌入乡村社会激活乡村社会内生性活力。通过考察赣南农村的乡贤治村实践,探讨了乡贤治村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机制。研究发现,村庄熟人社会是乡贤主体角色与乡村治理相适应的内部调适器,以乡贤为首的村庄精英群体结构再生产在村庄治理中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激活乡村社会内部资源。村庄内生需求与乡贤组织建设是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因素,村庄公共事务是新时代乡贤参与基层事务的载体,政府积极引导乡贤组织自我建设保证了乡贤治村的正规性和规范性。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海江涛  仲伟俊  
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研发竞赛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获取方式,在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中得到较多应用。把技术偏袒规则作为政府部门决策过程中的内生变量,分析政府部门应用研发竞赛获取技术过程中如何制定偏袒策略问题是研究重点。在构建模型基础之上,分析研发竞赛中参与企业研发实力的差别程度,以及政府能否充分了解企业研发实力以及能否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进行准确评价等因素对政府制定偏袒策略的影响。最后进行总结,分析理论研究对政府部门制定策略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春芽  
贤能政治研究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中国发展的内生原因,认为传统的尚贤文化塑造了普通民众的社会心理和领导集团的执政方式。贤能政治的倡导者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之间的纵向联系,并在与西方选举民主横向比较的意义上,论证了尚贤制相对于民主制的优势。然而,贤能政治突出精英选拔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不断扩大的政治参与对民主发展的积极意义。文章认为,政治发展的目标不是将民主机制嵌入贤能政治,而是将贤能机制嵌入民主政治,通过法治化的方式推动民主制度建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艺明  刘志红  杨雨迪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教育供给中的地域偏袒问题,以及省级官员的其他背景经历和个人特征对当地教育供给的影响。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份省级领导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省委书记对当地教育供给的影响有显著的地域偏袒特征,省长与省委书记对当地教育供给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而省级官员的经历背景和个人特征也会对当地教育供给产生影响。最后,本文还研究了省委书记未来晋升的影响因素。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琳  
晚清科举的制度危机除了内容方面饱受责难的"所用非所学"之外,还突出体现在清廷对区分度与考试文体这一关系互动的长期应对以及由此造成的积重难返。八股文体中"大结"的祛除使得清前中期科举考试面临严重的考试区分度下降问题,清廷通过引入试帖诗来提高考试区分度,但随着士子文体方面调适的完成,区分度问题再度凸显。随后科场关注点后移至相对繁复二、三场,在经、策"满卷获隽"暨区分度提升的同时,"公羊"与"杂学"亦羼入考试并使得文体变得驳杂。而清季朝廷进行的科举改革并未将这种文体驳杂情形视为一种改革决策时必要的考量出发点与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阳生在《求索》1993年第4期著文认为,我国的市场制度还存在非规范化的缺陷:1.市场不完善。表现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缺乏,统一的全国性市场没有形成,市场缺乏竞争性,其运作过程低效。2.市场管理缺乏制度性建设。表现为市场管理的目标错位,一部分人将加强市场管理片面理解为资源市场的发育;歧视性的市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马拴友  
税收流失削弱税收的国民收入弹性和边际增长倾向。为提高财政收入比重,振兴国家财政,必须加强税收流失研究,堵塞税收泄露黑洞。我国税收实现机制中存在制度缺陷,诸如市场制度不健全、财政分配制度不均衡、征管制度缺乏法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我国税收的流失。为此,必须加强基本制度的优化建设,建立一个有效的税收实现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奉先  
本文基于汇率篮子、波动区间、爬行速度三维指标构建了广义的汇率制度识别框架,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的实际汇率制度及其变迁轨迹进行动态考察。结果表明:2005年汇改前中国事实上实行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2005-2008年、2010-2015年中国实行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而在2008-2010年间实行的是参考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篮子中美元占比仍稳定在86%-90%之间,其他货币主要起"点缀"作用;尽管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存在趋势性升值、贬值的变化,但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弹性自2008年起长期未变;未来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从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等角度入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侯青川  靳庆鲁  陈明端  
本文基于政府代理问题与公司代理问题,试图厘清宏观经济环境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传导路径。本文发现,市场化进程较低时,政府代理问题突出表现为地方政府通过在资源配置中向国有企业倾斜以实现经济粗放型增长,使得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外延型增长为主,这具体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更强。市场化进程提高,上述政府代理问题会有所缓解,非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更有助于减少公司代理问题,实现企业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这具体表现为非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更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覃丽君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成为近年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职业教育创新的典型代表,英国学位学徒制的成功开展与其精准的制度供给有密切关系。由于关涉秉持不同价值取向的多元主体,英国学位学徒制作为一个新的复杂制度场域出现、存在及运作。场域各主体既相互博弈,又互惠合作。运用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通过"规制—规范—文化认知"三维制度供给,能最大程度消解主体之间的博弈、冲突,构建互惠性生态共同体,达成普职融通、储备技术人才等多重成效。该框架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琳  冯蔚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容易与市场机制相联系的教育种类,但中国的职业教育却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经历了先盛后衰的过程。本文作者力图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对我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予以考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