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4)
2023(8753)
2022(7337)
2021(6881)
2020(5597)
2019(12320)
2018(12122)
2017(23770)
2016(12866)
2015(13762)
2014(13425)
2013(13263)
2012(12029)
2011(10731)
2010(10664)
2009(9964)
2008(10031)
2007(9084)
2006(8075)
2005(6883)
作者
(37117)
(31636)
(31186)
(29341)
(19414)
(15332)
(13896)
(12321)
(11946)
(10817)
(10737)
(10223)
(9708)
(9675)
(9583)
(9484)
(9230)
(9058)
(9037)
(8707)
(8025)
(7665)
(7519)
(7404)
(7225)
(7014)
(7000)
(6747)
(6346)
(6330)
学科
(53781)
经济(53608)
(45721)
(44982)
管理(33756)
农业(29770)
(26185)
企业(26185)
方法(20859)
业经(18313)
数学(17220)
数学方法(17117)
(15152)
中国(14038)
(12761)
(10395)
贸易(10391)
(10185)
农业经济(9948)
地方(9643)
(9511)
(9198)
(9026)
农村(9018)
(8861)
(8766)
财务(8762)
(8761)
财务管理(8750)
银行(8729)
机构
学院(181581)
大学(177005)
(77723)
经济(76396)
管理(71406)
理学(63041)
理学院(62408)
管理学(61460)
管理学院(61164)
研究(59795)
(57333)
中国(47784)
农业(44273)
科学(38137)
业大(37692)
(35234)
(33082)
(31001)
中心(29098)
研究所(28137)
农业大学(27955)
(26614)
财经(26578)
(24346)
经济学(22822)
经济管理(22694)
(22060)
(21719)
(21707)
师范(21404)
基金
项目(126759)
科学(99734)
基金(93802)
研究(89768)
(83555)
国家(82717)
科学基金(70370)
社会(61520)
社会科(56932)
社会科学(56913)
基金项目(50912)
(50266)
自然(45186)
自然科(44166)
自然科学(44153)
自然科学基金(43418)
(41312)
教育(38473)
编号(36311)
资助(35745)
(32920)
(28121)
成果(27679)
(27644)
重点(27499)
(26694)
(26224)
国家社会(25678)
创新(24844)
科研(24511)
期刊
(88446)
经济(88446)
(61714)
研究(47151)
农业(41418)
中国(36086)
学报(34765)
科学(30371)
大学(26568)
学学(25842)
(25102)
业经(21668)
(19918)
金融(19918)
管理(19491)
(19213)
农村(13484)
(13484)
农业经济(13315)
问题(13175)
财经(12877)
(12308)
经济研究(12264)
教育(11465)
技术(11356)
业大(11029)
(10892)
世界(10668)
农业大学(10019)
经济问题(9515)
共检索到261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齐莹  颜廷武  盖豪  
探索建立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是缓解各级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公共品供给压力的有效途径,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和河南两省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支付意愿,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讨责任认知和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并使用条件混合估计方法(CMP)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当前仍有48.53%的样本农户不愿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费用,而在愿意支付费用的农户中,其意愿水平为每月10~19元。责任认知通过内容认知和后果认知两个维度正向激励着农户的支付意愿。除人际信任外,社会资本中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制度信任、社会支持和社会需要都对农户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在结果认知与农户支付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弱关系网络、制度信任和社会需要在内容认知与农户支付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提高农户责任认知水平,强化多维度社会资本积累,并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社会资本在组织运行中的显著优势,以有效推动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阳玲  
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是破解垃圾围村的关键,且有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美好意愿,最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本文基于湖北省内12个村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构建理论框架,采用Logistic对农民垃圾集中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社会资本因素中的邻里关系网络越紧密,农户进行垃圾集中处理的参与度越高;第二,社会资本因素中信任维度对农户的垃圾集中处理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农户对周围邻居的信任比农户对村干部的信任更能影响其垃圾集中处理行为;第三,社会资本因素中的村庄道德规范水平越高,农户进行垃圾集中处理的参与度越高;第四,人口统计学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的垃圾集中处理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彦  姜志德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通过对河南省淅川县15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在统计描述基础上用logistic方法研究了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纯收入以及家庭目前在学人数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正的显著影响,户主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负的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邓俊淼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持村容整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水北调水源区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农户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知及支付意愿。实证结果显示:58.29%的农户愿意为保护生活环境进行付费,平均付费金额为10.57元;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为:教育程度、政治身份、性别、对环境污染的认知、收入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凯宁  李世平  王瑛  
基于冀、甘、陕三省实地调研数据,构建了包含环境情感与环境认知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境情感、环境认知均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环境情感越强烈,环境认知水平越高,其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越强;(2)主观规范、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3)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据此,建议政府与社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宣教活动,增强农村居民对环境的热爱和向往,提高农村居民环境认知水平,提升其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淋议  刘琦  钱文荣  
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是生态宜居的关键,研判当前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具有现实必然性。基于山东、安徽和重庆3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尝试构建包含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有效举措。结果表明:59.07%的样本农户的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愿意为10~20元/(人·a),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水平总体较低且存在区域差异,经济最不发达区域的农户倾向于支付10元/(人·a)以下的垃圾治理费用,占比达50.41%。家庭收支水平和农户环保认知均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支付意愿,且环保认知与文化程度存在交互效应,早期儿童环保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女性相较于男性,支付意愿更高;固定垃圾点的供给对于农户支付意愿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基于此,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和因地施策,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儿童早期环保教育,提高女性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绩效,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以网络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深刻改变着农户行为方式。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控制内生性方法,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及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探讨影响效应在上网方式和农户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互联网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较高,上网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高达82.9%。户主年龄、成员平均年龄和到县城距离对农户使用互联网有负向影响,户主学历、成员平均学历、家庭收入规模、道路硬化比例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对互联网使用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能有效提升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但不同上网方式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手机上网和混合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影响的净效应分别为5.2%和3.1%,而电脑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存在组群差异,互联网的使用效应仅适用于老一代农户、非农型农户和男户主农户群体。因此,提出加强农村互联网软硬件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线上宣传活动,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多元化宣传策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有幸  黄森慰  陈世文  黄可扬  
为探究环境政策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理,本文整合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和计划行为理论,运用闽、徽、陕三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政策能够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多种环境政策获知途径的农户其意愿提升幅度最高,而单一环境政策获知途径间提升作用差异不大。相较于非项目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村的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受环境政策影响强度更大。环境政策通过影响社会规范中介因子和价值认知中介因子进而影响农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意愿,且社会规范的中介效应比价值认知高,从而证明环境政策的行为导向较之观念导向更明显。此外,家庭废纸产生量使得环境政策知悉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促进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家庭年平均废纸产生量超过24斤(1斤=0.5千克)时,两者影响关系不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本文根据陕西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HM)考察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制度信任对环境关心-农户参与治理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制度信任不仅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还对环境关心-农户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制度信任度高的农户,环境关心对其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受教育年限及家庭人口数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收入高的家庭参与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相对更高。因此,提升农户环境关心意识、规范农户认可的法规制度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信任氛围,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世文  黄森慰  陈静  黄可扬  何有幸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农户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其是否愿意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关系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成效.本文基于2020CLES公开数据,采用Logit模型,通过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考察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引导型环境规制和奖惩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引导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宣传教育作用要强于奖惩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约束激励作用.另外,二者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2)引导型环境规制和奖惩型环境规制除了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外,还能通过环境认知、价值感知和社会信任产生间接影响.据此,应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环境规制体系建设,提高农户的环境认知、价值感知和社会信任水平,以增强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提高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宁  魏同洋  秦富  
[目的] 农村居民付费是弥补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系统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影响因素,有益于推动建立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度。[方法] 文章基于覆盖江苏全部地级市的2420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村居民以不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为主,有约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愿意为治理生活垃圾支付费用,并愿意每户每月支付49.31元或每人每月支付19.84元。(2)健康状况、常住人口、年底净资金、奖惩措施均会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3)年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底净资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村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作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信任度、奖惩措施、个人环保行为认定、生活垃圾对社区环境影响以及地区变量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合理测定支付标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投入机制、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法规,以引导农村居民支付生活垃圾治理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  吴丽丽  
提高农户垃圾分类意愿、促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利用控制方程法和半参数似无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互联网使用与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非农就业与互联网使用决策受到共同因素作用;(2)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垃圾分类意愿,但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有负向影响;(3)互联网使用不能够抵消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负向影响,二者总体影响为负。因此,提高农户垃圾分类意愿,需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非农就业人员环保意识,改善村居内部环保设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  吴丽丽  
提高农户垃圾分类意愿、促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利用控制方程法和半参数似无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互联网使用与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非农就业与互联网使用决策受到共同因素作用;(2)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垃圾分类意愿,但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有负向影响;(3)互联网使用不能够抵消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负向影响,二者总体影响为负。因此,提高农户垃圾分类意愿,需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非农就业人员环保意识,改善村居内部环保设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占绍文  张海瑜  
通过对西安市主城区的实地调查,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二元logistic方法,对居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减量化管理的总经济价值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范围内的居民对于5年内将西安市垃圾产量降低50%这项政策的平均支付意愿是11.56元/户.月(按5%修整均值),实现这项政策的总经济价值为11102821.51元/月(2009)。分析结果一方面能够使社会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价值产生科学认识,表明垃圾分类回收使得人们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够享受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旭  张越  方向明  
为探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否可以成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一种方式,利用2014年全国5个省份典型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使用现状的同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缴费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的实际费用大约为23.21元/(月·人),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收运费的支付意愿约为6.50元/(月·户)。两者之间的差距说明,参照农村居民支付意愿收取垃圾费,难以解决生活垃圾收运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农村居民对垃圾收运服务的支付意愿是存在的,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干部身份和对自身健康程度评价是影响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这种资金筹集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缺口,但仍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资金的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