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10)
- 2023(5366)
- 2022(4529)
- 2021(4448)
- 2020(3434)
- 2019(7614)
- 2018(7796)
- 2017(12666)
- 2016(7840)
- 2015(8606)
- 2014(8314)
- 2013(6932)
- 2012(6009)
- 2011(5538)
- 2010(5802)
- 2009(5237)
- 2008(4511)
- 2007(4035)
- 2006(3593)
- 2005(3168)
- 学科
- 教育(19182)
- 济(17168)
- 经济(17147)
- 管理(16428)
- 业(13204)
- 企(12675)
- 企业(12675)
- 中国(11643)
- 理论(9937)
- 方法(7308)
- 教学(7040)
- 业经(6438)
- 农(5900)
- 财(5772)
- 学(5524)
- 技术(4973)
- 和(4929)
- 发(4816)
- 发展(4402)
- 展(4280)
- 数学(4244)
- 数学方法(4128)
- 农业(3712)
- 研究(3695)
- 贸(3619)
- 贸易(3614)
- 思想(3586)
- 易(3513)
- 学法(3492)
- 教学法(3492)
- 机构
- 大学(89579)
- 学院(87870)
- 研究(30448)
- 教育(27658)
- 管理(26769)
- 济(24742)
- 经济(23894)
- 理学(23112)
- 范(23079)
- 师范(22990)
- 理学院(22758)
- 管理学(22161)
- 管理学院(21967)
- 京(19859)
- 师范大学(18807)
- 科学(17410)
- 中国(16244)
- 职业(15421)
- 技术(14625)
- 江(14506)
- 所(14117)
- 北京(13088)
- 中心(12951)
- 研究所(12763)
- 财(12694)
- 州(11629)
- 院(11249)
- 教育学(10685)
- 职业技术(10506)
- 业大(9922)
- 基金
- 项目(56214)
- 研究(51013)
- 科学(45950)
- 基金(36116)
- 教育(32398)
- 家(29739)
- 社会(29644)
- 国家(29309)
- 社会科(27547)
- 社会科学(27545)
- 科学基金(25035)
- 编号(24735)
- 省(24561)
- 成果(22296)
- 划(22278)
- 课题(20345)
- 年(18435)
- 基金项目(18011)
- 规划(15359)
- 项目编号(15134)
- 重点(14182)
- 性(13868)
- 自然(13776)
- 资助(13703)
- 部(13666)
- 发(13555)
- 自然科(13463)
- 自然科学(13461)
- 度(13346)
- 自然科学基金(13172)
共检索到138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江应中
责任伦理以宽广的研究视野和对社会现实独特的把握方式,为我们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操作范式。高等教育投入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除了受制于经济基础外,它在宏观上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则与社会及其成员的价值观念、道德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洇渗着的责任伦理问题非常突出。面对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等教育各投入主体要成为利益和义务共同体,有必要把各自的伦理责任置于责任伦理视野下加以厘清和明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林苗羽 王建华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工作即正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工作伦理正在式微。一方面,由于体面工作机会的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得不去从事一些原本不需要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工作,导致受高等教育的经历与工作世界的关系愈加畸形。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工作的取代和无意义工作的产生加速了“后工作时代”的到来,致使人们被工作奴役,成为廉价的劳工,同时也使高等教育沦为生产“工作机器”的“工厂”。为了避免人们在今后沦为“剩余”的劳动力,高等教育必须做出革新,通过传授给人们以更实用的通用技能并赋予工作以意义,从而为构建新社会契约做出贡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工作伦理 消费社会 后工作时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利芳 曲晓辉
科技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向善的科技伦理,也需要向善的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为了提升新形势下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效果,通过网络问卷调查2000多名大学生对当前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课程的评价,结果表明:受访学生普遍认为当前高校开设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课程是必要的,但目前该课程在本科阶段主要为非必修属性;学生期望通过课程学习来增强伦理决策与处理道德难题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有收获和感到满意,但课程趣味性较弱;影响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方法和授课教师人格魅力。据此对该课程提出改进建议:一是在商科专业本科生中将本课程设为必修课,保证充足的课时量;二是加强对一般伦理学理论的教学,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与树立基本的道德信念;三是提高学生的伦理分析与决策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四是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与场景化,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与寓学于趣。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家建 梅雄杰
高等教育完全按照市场的逻辑来运行,并且政府与市场的权力使用不当,是目前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对高等教育市场化进行分析,高校主动适应外在环境需求是获取市场资源的合理性表现,政府的有效监管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保障。学术、行政与市场保持平衡就要让学术权力回归到学术本身,完善德育体系,实现从功利化到理性化的突围。
关键词:
伦理价值 高等教育市场化 学术权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雪飞 恽晓方 史万兵
对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二者的彼此吸纳与借鉴。在界定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相似性与不同之处。研究得出了理性、效率、公正是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共性;"重情感"与"重理性"、"集权"与"分权"、"依附性"与"自由性"、"国家为核心的工具善"与"个人为核心的目的善"是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差异性的结论。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几点启示,对于完善和改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价值重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辰梅 刘刚 赵长城
无论是基于对教育及发展本质属性的理解,还是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历程的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必须纳入伦理的维度,为其发展明确方向并使其发展更具价值。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而言,自由和责任也许是其发展最需要追求的伦理目标。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学文化的重建、制度环境的完善,最为关键的是需要作为主体的教师知识分子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 伦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章继胜 龙春阳
制度伦理在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彰显民主法治;资源配置突出公平正义;校园文化弘扬诚信友爱;运行机制充满生机活力;发展局面保持安定有序;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制度伦理也具有其本身难以克服的范围限度、时间限度、利益协调限度和发展限度问题。
关键词:
制度伦理 和谐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淼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关于教育公平的理念有鲜明的"后发外源型"特点。通过对教育公平内涵的多元梳理,挖掘其时代特性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探讨教育公平理念在政府教育职能的转变中的深远意义,初步提出了教育公平作为政府教育责任伦理的实现的几点途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家年 李怀龙 李晓岩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富媒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使之附有伦理愿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内容。"然而在网络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缺乏对网络教育中的伦理现象、行为和过程等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教育伦理概念并指出网络教育伦理的研究意义;然后,对网络教育伦理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了论证和辨析;最后,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与网络教育伦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划分出网络教育伦理研究的三个层次以及相应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教育伦理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苏娜
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责任教育的伦理基础看,当前责任教育主要以信念伦理为主导,导致了责任行动的普遍欠缺。欲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扩展责任教育的伦理基础,以责任伦理弥补信念伦理不足,使得青少年行为既出于责任又符合责任。加强责任伦理教育是未来青少年责任教育改进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育者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责任水平,从而使其产生履行责任的内驱力;指导学生在持续练习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增进承担责任的行为;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日常社会生活情境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研究》一书,是朱平的博士论文。这部书稿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作者又经过了近四年时间的修改完善完成的。我作为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指导教师,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艰辛我不是很清楚,但从最初的博士论文选题到看到论文初稿,再到外审和答辩,中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军 米如群
权利实现和保障缺乏导致的能力剥夺是弱势群体弱势的根本原因。迫切需要提升能力的弱势群体,却受到高等教育的排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首要正义。政府必须改变现有政策的短视和功利,站在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关注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实施伦理关怀,采取如改变城市本位的教育公共政策、改革完善高等教育入学体制、建立高等教育平等权运行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的学生资助体系等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而弱势群体自身心怀感恩、自尊自强则是改变其弱势的基础。
关键词:
弱势群体 高等教育权利 伦理关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翟亚军 王战军
评估制度、评估伦理、评估文化是高等教育评估软环境的三个基本构成要件,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评估环境的优劣。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软环境建设中的制度失缺、伦理失调和文化失迷,导致评估失范现象频现、评估功能不彰以及评估公信力降低。营造一个和谐优化的高等教育软环境,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进行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重建;其次从人际伦理、工作伦理、社会伦理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高等教育评估伦理的重构;第三,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重塑高等教育评估文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敏
自古以来,造就人的优秀品质一直是教育发展的目标,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下,社会面临纯经济思维的价值观危机,高等教育也因此面临巨大的挑战。高等教育应担当起提升和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追求一种深层维度的发展,即文化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目标 精神进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智元
培育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教育需要了解农民的素质状况,掌握好着力点和切入点。从分析结果看,要基于农民的素质结构,通过提高农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水平、生态保护意识、主体角色意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其生态保护主动性、对政策的支持度、对环境的关注度、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等素质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