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8)
2023(11638)
2022(10103)
2021(9838)
2020(8014)
2019(18809)
2018(19162)
2017(35097)
2016(20327)
2015(23075)
2014(23679)
2013(22300)
2012(20466)
2011(18448)
2010(18500)
2009(16473)
2008(15760)
2007(13726)
2006(12010)
2005(10351)
作者
(56263)
(46196)
(46055)
(43951)
(29427)
(22150)
(21070)
(18387)
(17899)
(16637)
(15997)
(15409)
(14652)
(14647)
(14326)
(14174)
(14143)
(13864)
(13283)
(13065)
(11681)
(11566)
(11096)
(10671)
(10504)
(10413)
(10303)
(10120)
(9278)
(9220)
学科
(68458)
经济(68372)
管理(53062)
(47135)
(40657)
企业(40657)
方法(32758)
数学(26919)
数学方法(26568)
中国(23507)
教育(23225)
(19007)
(18413)
理论(18058)
(17548)
业经(16281)
地方(14138)
(13269)
(13130)
技术(12324)
农业(11927)
(11007)
贸易(11000)
(10913)
财务(10842)
教学(10822)
财务管理(10822)
环境(10786)
(10646)
企业财务(10200)
机构
大学(275798)
学院(270826)
管理(103932)
(93907)
研究(92439)
经济(91378)
理学(90299)
理学院(89181)
管理学(87475)
管理学院(86963)
中国(62076)
(60819)
科学(58970)
(46408)
(45588)
师范(45213)
(43628)
(42644)
研究所(42614)
业大(40997)
中心(40705)
(40443)
北京(39105)
教育(38219)
师范大学(36942)
财经(35087)
技术(34126)
(33864)
农业(33437)
(32672)
基金
项目(188012)
科学(147719)
研究(143661)
基金(131743)
(114108)
国家(113004)
科学基金(96071)
社会(85495)
社会科(80407)
社会科学(80386)
(75386)
教育(72538)
基金项目(70158)
(65286)
自然(62436)
编号(61806)
自然科(60921)
自然科学(60907)
自然科学基金(59763)
资助(53763)
成果(52683)
课题(45270)
重点(42839)
(42275)
(40278)
(39058)
项目编号(38165)
(36817)
教育部(36499)
创新(36061)
期刊
(101674)
经济(101674)
研究(86650)
教育(63489)
中国(59715)
学报(44045)
科学(39213)
(38187)
管理(36712)
大学(33791)
(32097)
学学(30157)
技术(27236)
农业(26982)
(18312)
金融(18312)
业经(17153)
图书(16373)
财经(16127)
职业(15852)
经济研究(15349)
(13583)
(13428)
科技(13159)
理论(13051)
问题(12828)
(12464)
论坛(12464)
(12343)
(12300)
共检索到397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祝爱武  胡建华  
答辩时间2012年5月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问题属于政府与社会之关系范畴,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作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政府、第三部门、市场主体怎样实现公共高等教育利益最大化,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何以"和"如何"发挥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创造性使一定条件下的公共高等教育具有最大规模、最高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左崇良  胡劲松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总目标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依据系统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分工理论的观点,校企双主体办学是社会总系统中教育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两个利益相关者即高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一项育人工作。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治理可理解为"跨越教育界和工商界的校企间关系的制度设计",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总目标的趋同,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形成新的治理关系。校企双主体治理关系的形成需要加强文化融合和利益协调,遵循"政策先导、制度为基、责权相配、共治双赢"的逻辑,通过协同互利的路径,走向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  邬大光  
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中,体制改革是关键。高教体制的宏观层面主要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其中,办学体制是关键,因为办学体制决定和影响着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近二十年的改革实践对办学体制改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管理体制是政府介入高等教育管理之后才出现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艳  
过去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责任者是高等学校,但其对改革的效率与成果的掌控上显然力不从心。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主体和参与者应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延伸,从国家到高等教育改革相关个体都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职责,以提升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成效。因此,本研究在教育责任制的视角下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行重新审视,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中多元主体责任分担机制的研究,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具体分析各级政府、高等学校、大学教师、学生家庭及用人单位各自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力求改变高等教育改革主体单一、缺乏问责意识的现状,为今后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长青  
多元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办学主体多元化已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格局。但时至今日,多元化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元化之路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办学困境。本文将从原因和对策两方面作初步的探析,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如何摆脱发展中的办学困境,走上真正的多元办学之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赖静  刘理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一种有限能力的评估。评估指标和程序、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控制手段体系和有限政府,以及评估价值异化,规定着评估能力的作用范围及作用力的大小。提高教学评估的能力限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构建评估与政府和社会以及学校的健康关系、建立权威性评估中介机构、强化高校内部质量管理与监控、提高评估的信度与效度、建设整体素质良好的评估专家队伍、减少评估中的形式主义内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进仕  
学科的发展绝对不是该学科现有系统内部的单一生长,它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与学科壁垒,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排除学科发展的自我束缚,不断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迈向开放时代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入、交融与转换。多学科研究方法并非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研究方式。中国语境下的问题意识仍是学科研究的源泉,超越学科情结的高等教育研究能更清晰地反思与改良理论体系,进而在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背景与视野下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与方向,推动高等教育的原创研究和深度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丽娜  
主体间性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最经常的就是交往活动,使活动的双方主体都能有所收获,得到发展。可以说双赢是主体间性的宗旨。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人自身的价值和合理需求日益得到重视和张扬,普通教育也将视角从重视单子式的主体性转向重视主体间性。本应最具主体间性的高等教育却严重缺乏主体间性。这种缺乏主要在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表现出来。这种缺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致命的。因此,高等教育中不得不发出对主体间性的呼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兰平  
民办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均应是成本分担的主体。美国私立高等教育之所以发达,与其多元化筹措办学经费、合理分担教育成本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这种单一的经费来源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差别收费、政府适当资助、引导社会捐赠、民办高校加强自身服务创收等对策,缓解民办高校的经费压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嘉友  许建文  倪鑫  
"质量"是本世纪全球高等教育的关注热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主体机制,既是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各主体应当基于自身价值取向,在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权力分配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主体机制。其中,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质量调控与省级监控力度,社会应当积极融入高等教育质量监督体系,高等院校则应加强自律,构建学生参与质量监控的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正范  贾群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杰忠  
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今天不能够围绕整个的大学、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来进行发言。我仅就两个案例、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思考。第一个例子:去年9月,四川女生玲玲考上大学,但她的父亲却不让她读,原因不是家里负担不起,相反其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根本不缺上大学的钱;而是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牛征  
实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一是使多种经济企业参与办学 ,二是赋予学校自主办学法人地位 ,三是加强政府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非公有制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宏观调节形式和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主体多元化改革制式等应成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审视,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对大学演进历史的考察,可以得出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五种社会责任定义,它们分别是社会免责观、社会使命观、内外部职能观和主体责任观及学科责任观,每一种定义都是时代需要的反映。在今天,学科责任观更能够代表专业研究者的立场,学科责任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研究者应担负的最直接的社会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