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9)
2023(8291)
2022(6587)
2021(6319)
2020(5417)
2019(12542)
2018(12031)
2017(22600)
2016(12510)
2015(14531)
2014(14556)
2013(13834)
2012(12402)
2011(10666)
2010(11383)
2009(10599)
2008(9573)
2007(8543)
2006(7458)
2005(6615)
作者
(32415)
(26529)
(26443)
(25626)
(16817)
(12619)
(12089)
(10250)
(10214)
(9719)
(9155)
(8906)
(8592)
(8403)
(8349)
(8242)
(7860)
(7770)
(7680)
(7464)
(6753)
(6547)
(6452)
(6193)
(6126)
(6063)
(5959)
(5955)
(5474)
(5334)
学科
(42329)
经济(42293)
管理(37792)
(34787)
(30457)
企业(30457)
(26753)
(25477)
金融(25476)
(23193)
银行(23183)
(22385)
方法(21952)
中国(21499)
数学(20255)
数学方法(19707)
(13707)
财务(13664)
(13637)
财务管理(13620)
企业财务(13030)
财政(12269)
理论(12179)
(11727)
地方(11124)
中国金融(11022)
业经(9855)
(9844)
(9035)
教学(8751)
机构
学院(161260)
大学(154894)
(61613)
经济(60059)
管理(59215)
理学(50360)
理学院(49922)
管理学(48613)
研究(48462)
管理学院(48368)
中国(44541)
(39003)
(31968)
科学(27939)
财经(26823)
(25212)
中心(24764)
(24208)
(23710)
(21922)
技术(21768)
研究所(20924)
(20890)
业大(20825)
北京(20358)
财经大学(19772)
职业(19731)
经济学(19617)
(19368)
师范(19159)
基金
项目(102852)
科学(80053)
研究(79597)
基金(70928)
(59888)
国家(59362)
科学基金(51837)
社会(47200)
社会科(44884)
社会科学(44872)
(43677)
教育(40722)
基金项目(36348)
(35296)
编号(34719)
自然(32709)
自然科(32041)
自然科学(32036)
自然科学基金(31408)
资助(31379)
成果(28228)
课题(25699)
重点(23992)
(22643)
(22151)
(21718)
(21681)
项目编号(21445)
创新(20978)
(20700)
期刊
(66395)
经济(66395)
研究(50280)
中国(38958)
(35596)
(30240)
金融(30240)
教育(28361)
管理(22679)
学报(21128)
(19676)
技术(19174)
科学(18438)
大学(17308)
学学(16135)
财经(13866)
农业(12717)
职业(11844)
(11766)
经济研究(11377)
业经(9814)
财会(9398)
统计(9378)
会计(8695)
(8668)
决策(7818)
技术教育(7708)
职业技术(7708)
职业技术教育(7708)
技术经济(7684)
共检索到255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敏  刘立新  余湄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 ,金融工程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宽广 ,已成为金融业运作的主要趋势。加入WTO后 ,国内外金融业逐步接轨 ,对金融工程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本文通过对国外三所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分析比较 ,并结合我国财经类高校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我国财经类院校培养金融工程人才的目标和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强  仇大勇  
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有别于高职工科类人才,大多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工科人才培养,不完全适合财经类人才培养,高职财经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和能力为本,基于工作岗位开发课程体系,实施探究式教学,以及构建综合培养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财经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世建  饶玉婕  
探索以整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将创新思维植入技能训练"的高职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架一套合理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创新思维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  梁小婉  
高职院校致力于办学模式的探索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成效,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类别差异,财经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不成熟。在分析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及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晖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自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财经类高职院校结合行业特色,积极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需政府、社会、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与保障,提高企业参与建设积极性;行业协会要不断发展壮大,强化自身育人功能;企业和学校要多措并举,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淑武  
目前,"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现实执行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高职人才培养和就业衔接的一些问题,但也存在"课""证"分离、学校课程体系及配套教师对"课证融合"的认识不足、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课证融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够、课证融合中资格考证功利性强而忽略技能水平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财经类高职"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在骨架清晰、体制健全、师生认知透彻、学生的能力和证书相匹配等方面做好设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凤珍  储德银  
在各种辅助办公软件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公文案牍以及财经数据的处理已变得非常简便而高效,财经类职业的劳动内容也更多从填报和整理数据等简单重复性劳动向观察、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变化和综合决策的创新性智能劳动转变,对财经类职业人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则是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经类高校作为财经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凤珍  储德银  
在各种辅助办公软件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公文案牍以及财经数据的处理已变得非常简便而高效,财经类职业的劳动内容也更多从填报和整理数据等简单重复性劳动向观察、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变化和综合决策的创新性智能劳动转变,对财经类职业人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则是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经类高校作为财经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韩传喜  沈剑虹  
当前我国财经类院校经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社会需求与经济新闻人才培养不对称、专业成长与边缘处境不对称、深度融合与方案设计不对称、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不对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对称、培养目标与就业趋向不对称。因此,应重视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在专业培养方案上进行创新,尤其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静  
高校中单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诸多方面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等,对财经类院校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创新研究生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知识的多样化和思维的开放性,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期望能够对财经类院校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董平  刘玉杰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财经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必须由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实现双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炳生  
在阐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两个方面,探讨了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相互关系,明确提出了培养工程人才应解决好适应社会需求、树立大工程观和体现办学特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丽丽  
工学结合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高职院校由于实习单位点多面广、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增加了实习成本和风险,这一直是困扰开展工学结合的难题。文章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健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合理布局和分层。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学校层次、学科优势、办学条件、所在区域,合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厚义  胡航  
新世纪人才需要和我国西部地区财经院校的发展现实迫切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西部财经院校人才培养需在着眼世界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才需求。围绕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建设、人文精神培育与实践教学等环节,积极探索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供教学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