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2)
2023(10844)
2022(8958)
2021(8147)
2020(6714)
2019(14830)
2018(14075)
2017(27470)
2016(14482)
2015(16158)
2014(16268)
2013(16474)
2012(15533)
2011(13660)
2010(14251)
2009(13732)
2008(13166)
2007(11804)
2006(10847)
2005(10205)
作者
(40279)
(33252)
(33051)
(31687)
(20999)
(15806)
(15082)
(12604)
(12596)
(12205)
(11414)
(11202)
(10849)
(10579)
(10530)
(10234)
(9709)
(9609)
(9476)
(9386)
(8567)
(7983)
(7954)
(7725)
(7710)
(7570)
(7422)
(7299)
(6723)
(6717)
学科
(66122)
经济(66070)
(42185)
管理(41264)
(34880)
企业(34880)
(31775)
中国(28185)
(26024)
金融(26023)
地方(25330)
(24238)
银行(24230)
(23505)
(21873)
税收(20437)
(20263)
方法(19872)
(18735)
业经(18499)
(16456)
(15558)
财务(15534)
财务管理(15490)
财政(15103)
数学(14977)
数学方法(14894)
企业财务(14877)
产业(13297)
农业(12944)
机构
学院(202389)
大学(195487)
(86723)
经济(84873)
管理(71627)
研究(71433)
中国(61852)
理学(59441)
理学院(58728)
管理学(58014)
管理学院(57613)
(55209)
(41904)
科学(40613)
财经(37914)
(36113)
(33938)
(33572)
中心(33357)
研究所(31386)
(28195)
(27876)
北京(27638)
(27630)
师范(27629)
经济学(27525)
财经大学(27502)
(25348)
经济学院(24855)
(24649)
基金
项目(120690)
科学(94891)
研究(94661)
基金(84748)
(71437)
国家(70749)
社会(61463)
科学基金(60863)
社会科(58650)
社会科学(58642)
(49771)
基金项目(44639)
教育(40549)
(39500)
编号(39209)
资助(34923)
自然(34442)
自然科(33566)
自然科学(33561)
(33545)
自然科学基金(32955)
成果(32917)
发展(28106)
课题(27901)
(27621)
重点(27297)
(26014)
(25906)
国家社会(25395)
(25218)
期刊
(107788)
经济(107788)
研究(74600)
中国(46012)
(45798)
(35293)
金融(35293)
(27516)
管理(27020)
学报(25036)
科学(23841)
教育(21146)
大学(19516)
财经(18747)
业经(18526)
学学(18444)
农业(18127)
经济研究(17918)
(17622)
(16183)
技术(15890)
(15860)
税务(14107)
问题(13950)
(11463)
(10829)
会计(10692)
国际(10535)
财会(10383)
商业(10142)
共检索到344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苗绘  郭欣  郑占立  王晓波  
河北省地处京津要地,燕赵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河北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计划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强市(县)或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四带一区"的文化产业布局,这对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现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洪范  
文化对经济、政治、社会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政府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需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公众的创造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苗绘  李海申  
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就是众多农户(委托人)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集中委托给信托投资机构(受托人),由信托投资机构(受托人)对土地进行管理和经营,或将整合的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养殖大户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并由信托投资机构(受托人)扣除一定的手续费用后,将土地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农民(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受益人可以是农民自己、也可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晓梅  黄新明  
"陇药"产业作为甘肃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得到了国家和甘肃省一系列产业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为"陇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从促进"陇药"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财税金融政策,并结合"陇药"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旭鹏   陈挺   刘思佳  
研究支持储能发展的国内外财税金融政策,对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促进储能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储能作为支持绿色发展的技术手段之一,是稳妥推进“双碳”战略目标和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载体,推动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需要国家从财税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保障。为此,本文基于财税和金融两个政策视角,比较分析国内外在支持储能发展方面的财税金融政策特征及其差异。分析得出,国内外储能支持政策各有特色,国外倾向于在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储能发展的财税法案,并基于加速折旧、税收抵免、研发补贴等方式促进储能产业发展;国内侧重于由地方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容量+电量”开展补贴,通过设置补贴年限与补贴金额上限,基于投资比例、一次性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开展差异化补贴。虽然我国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储能的发展,但在储能补贴与地方财政承载力协同、财税政策协同及金融支持储能的指标界定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财税层面应注重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协同设计,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金融层面应完善对储能项目的指标界定,强化信息披露和第三方评估建设,丰富支持储能项目的金融产品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仁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采取切实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晓梅  
在产业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曲靖拟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曲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城市定位、借助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崴  
旅游产业,是一个被誉为和平产业的新型综合性产业,一个不分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可以利益共享的产业,一个不受民族及地域限制广受青睐的无国界产业,当其与文化产业达成完美融合之时,一定会成为一个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文化修养与精神享受的幸福产业。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家乐  王琪延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产业已成长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两大新兴产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勇军  王庆生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创意、休闲体验、展示和技术途径实现融合,并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围绕"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内容制作→策划融合→营销与服务、品牌经营→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品牌再延伸→消费者购买环节"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看,主要有政府、乡村集体、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居民个体,并由此形成多种融合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树民  
旅游产业融合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在共生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创立一种新型的业态和一种新的共生产品,并且这种新业态和新型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能够迅速成长为一种新的行业。旅游产业协整,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在共生发展中通过互补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在发展中不同产业仍保持着清晰的产业边界,双方之间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化的新业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晓丽  祝亚雯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随着安徽省"文化强省、旅游大省"战略的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共识。研究表明,目前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融合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产业链衔接和延伸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安徽实际,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采取完善政府机制、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来促进两者融合,实现安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红梅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以及运用中国2004~2013年数据,对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下几个细分行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文化产业细分行业相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最高,艺术与旅游业融合程度最低。因此,应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加强市场营销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景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的独特创意性与旅游产业的文化传播性为其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两者在产品、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边界日益模糊。从产业综合实力、经营收入、人才机构角度选择20个产业融合评价指标,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7大区域(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时空变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融合初级阶段;(2)融合水平梯度差异明显弱化,区域差异缩小,其中中西部区域融合水平进步最大;(3)融合影响因素空间表现不同,主导因子随时间环境变化,提升产业人才与产业机构的良性互动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