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5)
- 2023(7221)
- 2022(6130)
- 2021(5930)
- 2020(5086)
- 2019(11286)
- 2018(10958)
- 2017(20234)
- 2016(11554)
- 2015(13136)
- 2014(12963)
- 2013(12864)
- 2012(12395)
- 2011(10745)
- 2010(11361)
- 2009(10929)
- 2008(11432)
- 2007(10588)
- 2006(9772)
- 2005(9068)
- 学科
- 济(38445)
- 经济(38364)
- 管理(37409)
- 业(33148)
- 企(28971)
- 企业(28971)
- 财(28746)
- 税(21815)
- 税收(20363)
- 收(20185)
- 财政(15060)
- 方法(14330)
- 中国(14003)
- 务(12587)
- 财务(12572)
- 财务管理(12526)
- 制(12397)
- 政(12392)
- 农(11992)
- 企业财务(11894)
- 学(11693)
- 数学(11630)
- 数学方法(11362)
- 业经(8602)
- 体(8450)
- 地方(8371)
- 银(8182)
- 银行(8149)
- 策(7855)
- 理论(7811)
- 机构
- 大学(162715)
- 学院(158696)
- 研究(60013)
- 济(59742)
- 经济(58242)
- 管理(53289)
- 中国(47632)
- 财(44778)
- 理学(44101)
- 理学院(43513)
- 管理学(42511)
- 管理学院(42240)
- 科学(38143)
- 京(36494)
- 所(32774)
- 农(30659)
- 财经(29291)
- 研究所(28690)
- 江(28551)
- 中心(27226)
- 经(26360)
- 农业(24143)
- 省(24117)
- 北京(23817)
- 业大(23604)
- 州(21578)
- 院(21319)
- 财经大学(21232)
- 范(20767)
- 师范(20431)
- 基金
- 项目(95114)
- 科学(72625)
- 基金(68516)
- 研究(66867)
- 家(62568)
- 国家(61589)
- 科学基金(50251)
- 社会(41154)
- 社会科(38714)
- 社会科学(38699)
- 省(35827)
- 基金项目(34456)
- 自然(33157)
- 自然科(32420)
- 自然科学(32404)
- 自然科学基金(31801)
- 划(31084)
- 教育(30513)
- 资助(29658)
- 编号(26556)
- 成果(25136)
- 重点(21916)
- 部(20829)
- 发(19255)
- 课题(19190)
- 性(19097)
- 创(19043)
- 科研(18626)
- 大学(17919)
- 创新(17905)
共检索到278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赵梦涵
一个国家的兴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财税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可淡化的。可以说,财税是影响国家兴衰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虽然不能说,一个国家的兴衰完全是由财税决定的,但历史上因财税因素而导致国家兴衰的事例却屡见不鲜,值得深思和警醒。
关键词:
财税 国家兴衰 历史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亮雄 安苑 刘淑琳
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微观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演变来考察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首先,通过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率提高与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来阐述兴衰演变的结果:相比于生产率提高效应,结构变动效应更为突出,行业间的结构变动更为剧烈;附加值较高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日益在生产率与结构两方面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其次,沿着企业生命周期路线,探讨企业兴衰演变的动态变迁过程,研究发现:企业进入率大于退出率,市场规模在扩大,壁垒在消除;市场竞争机制作用显著,经过近十年的洗礼,1999年在位的企业中超过65%被淘汰出市场。"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正不断攀升,形成二元结构,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得以维持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齐海鹏
本文从国家治理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国家治理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分析了古代财税在国家治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挥这些作用所采取的财政措施,并对当前发挥财税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财税 国家治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兵 程前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健全城乡机制"两者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经由对美国城镇化进程中财税法治实践的考察,发现征税活动的合法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运行,能有效划定公私财产权利的界限,保障征税权法定化独立运行与地方自治建设之间的平衡,客观上推动了地方城镇(市)的发展。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之际,强调城镇化发展,实现改革成果的公平有序分享,应当重视民主法治建设,其核心要义包括在法治框架下的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即构建和推行现代化的财税法治体系。通过对域外经验的历史比较考察,结合我国的现实,文章认为从明确地方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财政权利(力)主体地位、提升预算管理中的社会参与程度、借助税制改革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建鏋
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对经济发展、制度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对现代国家的建设乃至崛起,更具有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本文从历史案例与战略视角论述财政力量在大国兴衰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认为大国崛起是国家意志与财政力量有机结合的结果。国家统制力与现代国际间竞争形态的多样化对财政提出了新的要求,财税改革进程中的国内压力与国际协调值得高度关注。
关键词:
大国崛起 国家统制力 财政转型 财税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 赵亮
1958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种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懂农业科学技术的农民以及初级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的的"半耕半读"式学校——农业中学。农业中学产生的背景主要表现在:农村普通中学数量不足、农村中小学培养目标脱离农村生产实际。农业中学的发展经过了迅猛崛起、调整压缩、渐入佳境、消亡转型等阶段,并表现出农民自办自管自养、教学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和教师来源"就地取材"等办学特色。虽然农业中学存续时间仅有短短8年,但却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初级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探索农村新的办学形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农业中学 产生背景 发展过程 办学特色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美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向外学习样态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领域从物质、制度延伸到思想,方式由在国内被动接受到走出国门汲取,渠道从"西洋"转向"东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时,日本借用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形式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由此创造出许多新的思想学术术语,由"国民"衍生而来的"民族""民族主义"以及"民族国家"等即是如此。中国人在消化吸收这些术语和思想后,又将它们"反借"回来并尝试与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对接,从而形成了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器。
关键词:
清末 国民 民族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英建
文章过建立面板模型,考察了1996—2016年我国财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真实效应。结果表明:总的来看,财税收入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效应,不同税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相同。其中,流转税和财产税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负效应;所得税只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而资源税和行为税对不同地区具有相反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
财税政策 经济增长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成贵 孙大光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之前,国家统得太多,管得太死,农民失去了一组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的权利、进入市场的权利、流动与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自治的权利以及获得财政资源的权利。其结果是,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无法摆脱贫穷。改革以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赋予了农民上述关键性的权利。目前"三农"问题依然严重,也是因为国家对农民的赋权还不充分;"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必然要求进一步给农民赋权。
关键词:
国家 农民 权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晓亮
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自唐代中后期至宋代以来,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由以往那种以市制为代表的"直接管理"模式,向以税务设置为代表的"以税代管"模式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国家市场观念以及市场管理实践渐变的表现。
关键词:
唐宋 市场管理模式 直管模式 以税代管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时赟 蒋洪甫 田杰
具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河北农业大学,创建早期历经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等发展阶段。大量史料证明:直隶农务学堂属高等教育程度,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开端。其所开展的农业教育、农业试验和农业推广等活动不仅开创了高等农业教育之先河,也对近代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推广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宁学平
作者认为,国家财政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一种形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它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主导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社会资源配置的补充形式、调节形式。文章指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和劳务,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提供,只能通过财政渠道、财政方式来满足。这就是财政配置资源的一种功能,是市场及其它分配形式所无法代替的。对于应该由财政配置资源的项目,我们要尽最大努力逐步给予满足,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达勇 王金红
从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大学治理已被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中。从功能结构来看,现代国家的主导,使大学使命实现了内涵转换与范围扩展,对大学系统进行了身份和等级塑造,在大学内部推动了结构与体制的拟合。从实践进路来看,"强国家-强社会"模型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走向,国家与大学应不断调适权力边界与活动空间,大学应在功能定位与使命聚焦、身份重建与组织再造、法治规范与精神培育等方面的持续改革中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大学治理 历史演进 实践逻辑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子印
仅仅依靠公众从辖区中退出提升财产税效率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呼吁是另一种提升效率的手段,它的作用机制需要两个条件:退出的可置信威胁,以及对组织管理者漠视呼吁的行为有一定政治成本。在退出之路可行性不大时,降低呼吁成本,使得"下情上达"的成本减小,同时增加地方政府官员漠视呼吁的政治成本,把处理公众呼吁的行为方式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前途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使财产税得到现实效率。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连宏
满族家规是民间法的组成部分,可以法的效力为视角,对其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从满族家规的现实根据看,在穆昆制发达的清代社会,满族家规有强有力的权力支撑,曾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发挥着实际上的约束力;从满族家规的道德和心理根据看,它与其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相符合,对家族成员具有相当强的心理影响力。因此,满族家规在历史上具有相当的效力。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市民社会的出现,上述维度中仅有道德和心理层面在支撑着满族家规的效力,作为一种软性要求,今天的满族家规实际上起着树立并倡导家风的作用。
关键词:
满族 家规 效力 民间法 穆昆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