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7)
2023(10768)
2022(9114)
2021(8200)
2020(6944)
2019(15685)
2018(15130)
2017(29296)
2016(15647)
2015(17496)
2014(17361)
2013(17750)
2012(16645)
2011(14761)
2010(14852)
2009(14170)
2008(14308)
2007(12744)
2006(11324)
2005(10167)
作者
(42546)
(36163)
(35910)
(34521)
(23251)
(17273)
(16176)
(13634)
(13631)
(13067)
(12586)
(12224)
(11711)
(11565)
(11509)
(11239)
(10539)
(10399)
(10253)
(10204)
(9163)
(8728)
(8635)
(8280)
(8237)
(8170)
(7962)
(7867)
(7205)
(6966)
学科
(71817)
经济(71702)
管理(56715)
(52774)
(43844)
企业(43844)
(38327)
方法(33353)
数学(30522)
数学方法(30347)
(22257)
(21903)
税收(20796)
(20622)
(19704)
财务(19686)
财务管理(19634)
(18963)
企业财务(18815)
中国(18721)
业经(16210)
财政(16091)
地方(15899)
农业(14973)
(13245)
(12984)
(11666)
银行(11654)
(11422)
金融(11417)
机构
大学(226836)
学院(225362)
(101626)
经济(99796)
管理(87606)
理学(75508)
理学院(74811)
管理学(73820)
管理学院(73391)
研究(70337)
(63703)
中国(56647)
财经(45671)
(44769)
(41303)
科学(37383)
(34860)
经济学(33960)
财经大学(33608)
(33487)
中心(32976)
经济学院(31006)
(30983)
研究所(28861)
业大(28070)
北京(27876)
(26790)
(25207)
(25206)
师范(24902)
基金
项目(145656)
科学(116547)
基金(110118)
研究(109104)
(93509)
国家(92750)
科学基金(81520)
社会(74569)
社会科(70956)
社会科学(70939)
基金项目(57606)
(55245)
教育(50089)
自然(49635)
自然科(48343)
自然科学(48330)
自然科学基金(47552)
资助(45407)
(45048)
编号(41884)
成果(35786)
(34365)
(34212)
国家社会(32512)
重点(32368)
教育部(30713)
(30195)
(30116)
人文(29816)
(29739)
期刊
(111551)
经济(111551)
研究(76262)
(56381)
中国(44071)
管理(33845)
学报(30768)
(29897)
科学(28050)
大学(25098)
(24321)
金融(24321)
财经(24163)
学学(24060)
(20537)
农业(19391)
经济研究(18961)
技术(18371)
(18211)
业经(16774)
教育(16213)
(16006)
问题(14981)
税务(14237)
财会(13907)
会计(13639)
(12264)
(11099)
统计(10882)
技术经济(10805)
共检索到349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高少慧  何一鸣  
中央政府的财政分权与税权集中行为都是不同交易费用约束下的最优选择。当交易费用超过通过财权管制而获得的垄断租金时,中央政府放松对地方财权管制。分税制可以被视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成契约,是一种能够分散风险的财政制度安排。虽然分税制下出现财权管制强化,但国民总产出不降反升,这是因为财权管制造成的负效应被地方政府竞争引起的正效应所超越。不过,分税制下的县际竞争在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何一鸣  
过去大量的研究强调政策、区域、禀赋等对广东经济转轨绩效的影响,论文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旨在分析广东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对经济转轨产生的制度效应。研究发现,广东各级地方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大幅节约了租金耗散,并衍生出更多给予经济个体发挥比较优势的获利空间,扩展了市场范围,从而促进了地区经济均衡转轨。论文对于理解广东经济转轨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框架,它尤其有助于揭示产权管制放松与经济绩效变迁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制度逻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思明  
文章基于我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通过量化省对地级市政府税收分成的变化指标,将样本分成发达地区、中等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证检验了税收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规模、地方财政自给及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税收集权对地方财政状况的影响途径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对税收集权的方法不一,税收集权减少了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福利水平;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其拥有充足的经济手段发展本地经济以维持原有财政支出,因此,税收集权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取   张艺龄   詹新宇  
财税政策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制度保障,对建设全国大市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价格法测算2009—2020年地级市层面的市场整合程度,并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改革为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财政激励对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分成比例提升产生的财政激励有利于市场整合,这种正向影响在市场化指数高、市场整合程度大以及规模较大的城市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分成比例的提升能够激励地方政府进行税收竞争与财政支出竞争,其中税收竞争对市场整合会产生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出竞争则会产生正向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分成比例提升有助于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应改革政绩考核体系,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法治政府与服务政府;完善税收分成制度,优化财政激励机制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建军  吴懿  
作为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维度,税收分成是观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2016年的"增值税分成"改革,构造了强度DID模型,采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增值税分成改革产生的财政激励对制造业企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使地方政府发展制造业的财政收益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活力;增值税分成产生的财政激励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激发了企业活力。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值税分成改革对企业活力的促进作用,对创新驱动型企业、位于财政自给率更高地区的企业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税收分成激励理论方面的文献,同时对于优化政府促进企业发展的方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政策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关飞  
本文通过对税收非均衡理论的归纳和剖析,从经济学均衡的视角,考察税收纵向超常规增长和横向非平衡增长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对财政运行体系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在分析税收非均衡增长财政风险的形成机理及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揭示了税收非均衡增长造成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状态及可能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治理建议:即继续推行结构性减税,同时改革税制结构,推进税收改革向规范中央和地方税收关系方向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永友  王超  
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解决乡镇财政困难,中国在垂直不平衡的财政体制下选择了"乡财县管"改革,那么这一改革有助于城乡统筹发展吗?本文基于安徽省"乡财县管"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在分析其集权特征基础上,识别了"乡财县管"这一集权式财政支出改革的影响。研究发现,"乡财县管"改革通过赋予县级政府统筹全县乡镇财政资源权力,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乡财县管"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通过农村道路、电力两类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和教育、医疗卫生和农村科技服务三类公共服务的显著提高,增强了农村居民的增收能力,使农村居民收入和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在"乡财县管"改革后获得显著增加。而农村两类基础设施改善和三类公共服务提高,源于县级政府利用了"乡财县管"改革赋予的权力对乡镇财政做出了符合自身需要的支出安排。本文在两个方面扩展了现有"分权—集权"的相关研究:一是本文对"乡财县管"这一集权式改革激励效应的识别不是针对乡镇政府,而是改革实施者—县级政府;二是本文将集权视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自主权的一种干预,识别"乡财县管"这种干预方式形成的集权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斌  王星月  
选取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发挥治理效应,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可以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和改善信息环境来发挥治理效应,并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样本组,可能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是其统筹自身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及经济属性后的决策选择,不同于民营企业只考虑单一经济收益。文章丰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后果研究,为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建设,更好发挥外部治理效应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建明  孙诗璐  
税务机关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监管力量,它们之间的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以2009-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金税三期"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加强税收征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税三期"上线显著降低了审计费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经国内"十大"事务所审计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金税三期"上线显著降低了代理成本和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相应的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本文丰富了税收征管和审计费用的相关文献,为新兴市场中税收征管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上市公司、审计师以及监管部门全面理解税收征管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进   化汝婷   周克清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不断增长,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文章以“金税三期”工程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大数据税收征管对公司关联交易的治理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基于2011—2018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发生的商品与劳务类关联交易数据,通过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文章研究发现以“金税三期”工程为代表的大数据税收征管模式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关联交易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较低,外部市场制度不完善时,“金税三期”工程对关联交易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关于机制的研究显示,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征税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会计稳健性和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从而减少企业关联交易水平。文章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效应,而且对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深化监管方式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伟  金永杰  
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现代产权制度优化、要素市场改革及资源配置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文章利用2008—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48个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214个非示范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城市科学技术投入、扩大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数、促进人才资源向非农业产业领域流动来促进经济发展。研究为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未来相关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奎  
“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反映经济社会普遍运行机理的科学思想,一直伴随在经济理论的演进过程之中,其思想发展源远流长。和谐理论认为:和谐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状态,系统的负效应因此可以分为:要素性负效应;构成性负效应;组织性负效应;精神性负效应;内外失调性负效应;总体负效应等六个层次上的影响(席酉民,1989)。与之相对应,一个系统在要素、构成、组织、精神、内外协调以及总体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和谐问题,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刘晓函  吴金光  
税收分成作为调节政府间财力分配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行为,不同制度安排会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对保障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以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使用财政反应函数测量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指标,实证检验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主要通过激励地方政府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和开展税收竞争,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工业化水平更高、资源禀赋更好、财政自给率更高或市场壁垒更低的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增值税分成改革总体上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未能很好地发挥横向财力平衡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红霞   张亚璟   马艳  
财政激励作为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税收分成改革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引发地方税收竞争并传导至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变量,通过构建强度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分成改革带来的激励效应如何影响企业异地投资。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比例提高会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扶持本地企业留住税源,并抑制企业异地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对高财政自给率地区还是低财政自给率地区,增值税分成比例变化均表现了强烈的抑制效应,且在低组别的抑制效应更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对直接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和异地投资比例较高的企业进行管控;改革带来的激励变化会促进企业信贷的获得和政府补助的提高。因此,建议提升流动税基的中央集中度,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动机;建立“赋权—控权”的财政激励机制,抑制地区间过度税收竞争及市场分割现象;推进地方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减少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和控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胜民  
本文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税收结构与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运用我国1997-2006年29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税收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在三大地区间的差异。本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实证分析中考虑了政府预算约束;二是同时考察了收入不变和收入增加时的税收结构变动。研究表明,我国所得税和财产税份额的上升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率的上升,但税收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三大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所得税份额的上升扩大了东西地区间的差距,而财产税份额的上升却缩小了东西地区间的差距。为促进经济均衡增长,今后税收结构调整方向应为在不降低所得税份额的情况下提高财产税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