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0)
- 2023(7953)
- 2022(6678)
- 2021(6662)
- 2020(5420)
- 2019(12354)
- 2018(12335)
- 2017(23315)
- 2016(12902)
- 2015(14394)
- 2014(14279)
- 2013(14172)
- 2012(13576)
- 2011(12140)
- 2010(12572)
- 2009(12036)
- 2008(12407)
- 2007(10786)
- 2006(10147)
- 2005(9525)
- 学科
- 济(46803)
- 经济(46725)
- 管理(37435)
- 业(34672)
- 企(28824)
- 企业(28824)
- 财(27074)
- 中国(19206)
- 方法(18075)
- 制(17798)
- 数学(15612)
- 数学方法(15475)
- 农(15060)
- 财政(13691)
- 体(12704)
- 务(11676)
- 财务(11670)
- 财务管理(11623)
- 银(11588)
- 银行(11555)
- 政(11114)
- 企业财务(11086)
- 行(11038)
- 体制(10862)
- 学(10733)
- 业经(10627)
- 融(9926)
- 金融(9926)
- 贸(9061)
- 贸易(9052)
- 机构
- 大学(183956)
- 学院(180166)
- 济(75686)
- 经济(74095)
- 研究(70566)
- 管理(62458)
- 中国(55649)
- 理学(51954)
- 理学院(51268)
- 管理学(50509)
- 管理学院(50173)
- 财(48754)
- 京(41187)
- 科学(41170)
- 所(37206)
- 财经(33442)
- 研究所(32895)
- 农(31484)
- 经(30278)
- 中心(30204)
- 江(28608)
- 北京(27534)
- 院(25486)
- 财经大学(24614)
- 农业(24605)
- 业大(24380)
- 范(24155)
- 经济学(24134)
- 师范(23856)
- 州(21968)
- 基金
- 项目(107452)
- 科学(82689)
- 研究(79981)
- 基金(76933)
- 家(69271)
- 国家(68256)
- 科学基金(55301)
- 社会(49925)
- 社会科(47046)
- 社会科学(47025)
- 省(39664)
- 基金项目(39102)
- 教育(36926)
- 划(35050)
- 自然(34116)
- 自然科(33222)
- 自然科学(33206)
- 自然科学基金(32603)
- 编号(32177)
- 资助(32042)
- 成果(29588)
- 重点(25205)
- 部(25087)
- 课题(23545)
- 发(23150)
- 性(22230)
- 创(21901)
- 教育部(21295)
- 国家社会(21042)
- 制(20708)
共检索到304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丛树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政持续、高质量发展,在以下十个方面改革中取得重大进展:完成预算法修订,为财政法治奠定坚实基础;重构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调整税制体系,优化税制结构;实施“营改增”,推动“供给侧”改革;调整个人所得税制,推进公平分配;明确央地支出责任,规范转移支付;实行债务余额管理,探索地方政府发债机制;改革税收征管体制,构建高效统一的征管体系;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建立“三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派驻监管局,改进和强化财政监督。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财政改革 十大进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任燚
十八届三中全会"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论述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对财政过度政策化、工具化的理解思维,也是对之前将"财政学"等价于公共经济学的一次矫正。对这一论述的解读,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解答,因此尚未形成统一观点,笔者以为需要回到对"国家"这一概念的梳理与界定上。与中文"国家"一词相对应的英文词汇有Country、nation和State。其中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福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是对财政目标定位的一个重大调整,也是对财政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财政何以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由财政业务的属性和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首先,财政业务侧重价值形态管理和结构性、针对性调节特征,决定了财政既可以覆盖全部同时又便于统筹协调,具有国家治理中其他宏观调控部门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进而能够有效担当国家治理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尚希 傅志华 李成威 陈龙 申学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财税改革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本文从财政与人民、财政与国家兴衰、财政与效率和公平、财政与公共权力、财政与国家治理、财政与公共风险六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并论证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论述从多个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财政“人民性”和“国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为人民理财”和“管理国家风险”的本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财政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带头引领学、持续深入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财政党员干部新气象新作为,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他指出,这些年,我们坚持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新时代财政工作的一条主线,接续推进落实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预算制度改革全面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财政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他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政制度,主要推进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和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三个领域的改革。他提到,改革贵在务实,重在落实;落实是否到位,决定了改革的成效。财政部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云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实现新时代"中国之治"过程中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推动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按照国家治理新要求,加快建立地方现代财政制度,靠制度优势开创新时代高质量财政建设新局面。学深悟透是前提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重要
关键词:
开发性 PPP 四中全会 支柱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培勇
作为一个颇具历史和理论高度的全新论断,"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揭示了中国财政运行新规律的基本底色。随着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有关财政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正迎来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契机。因而,直面中国财政发展步入新阶段的现实,不失时机地推进财政基础理论创新,为中国财政实践提供学理性支撑和方法论支持,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财政学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周广明 施陈敬 邹朝晖
本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财政关于生态保护修复支出科目、支出数据,在对支出科目进行分类优化的同时,从支出规模、支出变化、支出结构、中央与地方支出比例、经济关联等5个方面对支出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我国生态保护修复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支出总量较小,比重偏低;支出增长不稳定,波动较大;地方对生态保护修复重视不足等结论。基于上述分析,分别从投入机制、事权财权划分、统计体系、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财政支出 投入机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永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虽然对财政深化改革做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改革内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厘清,包括如何正确认识财政,财政改革目的是什么,财政改革进路和次序选择,等等。而这些问题要比武断式确定改什么更为重要,因为这些问题决定着改革方向和改革影响。本文基于国家治理与国家管理的比较,分析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理应扮演的角色和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功能实现需要的财政改革逻辑,最后基于我国现实,讨论了财政改革为何将转移支付作为其切入口。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财政改革 转移支付 财政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龙小燕
1.经济领域的财政治理机制。在经济领域中,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把握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优化经济结构等重要关系,都离不开财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如把握好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服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打造经济"升级版",尤其是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更是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必须在财政分配中掌握好"稳增长、优结构、促改革、护生态、防风险、惠民生"的"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全套政策要领。资源配置中要发挥市场总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达昌 王宁 王映松
整体性是国家财政固有的根本我特性之一,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深入研究我国财政的整体性,对于正确处理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缓解各级财政困难,实现整个国家财政振兴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维护国家财政的整体性,我国财政改革才能取得全面成功。
关键词:
国家财政 整体性 财政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鸣 郑庆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作为改革的前提条件,将保障农民权益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作为改革的关键举措,将“基层探索—充分试点—顶层设计—因地制宜”作为改革的实践路径。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此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未来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特别对于财政而言,《决定》将其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不仅对财政的职能作用进行了重新认识,对财政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围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内容提出了新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
三中全会决定 国家治理 财政改革 新思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1.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其中内容相当丰富,而且不少是突破性的改革,除了提出预算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之外,在预算审核、重点支出、预算平衡机制、财务报告、债务管理、转移支付等方面都提出了改革新举措。例如,在预算审核方面,将审核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转向支出与政策,以解决"顺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