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2)
- 2023(11309)
- 2022(8389)
- 2021(7751)
- 2020(6070)
- 2019(13155)
- 2018(12263)
- 2017(23716)
- 2016(12621)
- 2015(13917)
- 2014(13745)
- 2013(13087)
- 2012(11640)
- 2011(9885)
- 2010(10187)
- 2009(10121)
- 2008(9356)
- 2007(8271)
- 2006(7379)
- 2005(7016)
- 学科
- 济(45669)
- 经济(45621)
- 业(41307)
- 管理(39119)
- 企(32815)
- 企业(32815)
- 财(29057)
- 融(27138)
- 金融(27137)
- 中国(26478)
- 银(26121)
- 银行(26116)
- 行(25100)
- 制(18176)
- 农(16402)
- 方法(15987)
- 务(15579)
- 财务(15553)
- 财务管理(15505)
- 企业财务(14937)
- 业经(14046)
- 数学(13784)
- 地方(13713)
- 数学方法(13689)
- 财政(12451)
- 体(12306)
- 中国金融(11331)
- 险(10936)
- 农业(10884)
- 保险(10845)
- 机构
- 学院(165412)
- 大学(162379)
- 济(69901)
- 经济(68403)
- 管理(61014)
- 研究(52927)
- 中国(52809)
- 理学(51023)
- 理学院(50581)
- 管理学(49861)
- 管理学院(49575)
- 财(46653)
- 财经(32696)
- 京(32548)
- 经(29587)
- 科学(28093)
- 中心(27454)
- 江(25458)
- 所(24828)
- 财经大学(24277)
- 经济学(23529)
- 融(23452)
- 金融(22997)
- 银(22808)
- 农(22230)
- 银行(21892)
- 研究所(21702)
- 经济学院(21404)
- 州(21053)
- 北京(20565)
- 基金
- 项目(105442)
- 科学(83891)
- 研究(82654)
- 基金(76815)
- 家(64676)
- 国家(64058)
- 科学基金(56142)
- 社会(55442)
- 社会科(52532)
- 社会科学(52518)
- 省(41180)
- 基金项目(39438)
- 教育(36760)
- 编号(33993)
- 划(33457)
- 自然(32097)
- 自然科(31385)
- 自然科学(31380)
- 自然科学基金(30823)
- 资助(29975)
- 成果(28742)
- 重点(23985)
- 课题(23785)
- 国家社会(23724)
- 发(23343)
- 性(23284)
- 部(23015)
- 创(22630)
- 制(22528)
- 项目编号(21506)
共检索到267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圆圆 秦愿
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交集产生并存在于资金流通领域,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形成与发展存在客观必然性,其内涵特征随着财政金融体制的变化而演变。本文依据财政与金融在资金融通中的关系和财政风险金融化的特征表现两个维度,将我国约70年的财政风险金融化演变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通过纵向对比我国不同时期和横向比较部分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金融化特征,分析研究客观规律性、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双重宏观经济效应提出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治理逻辑。应当以防控财政风险金融化的负外部性为目标,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防范财政风险,减弱过度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制度基础,严格控制负外部性的溢出效应,提升财政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的定位与作用,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政策协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廷求 张甜
财政风险金融化是财政风险对金融系统产生的负外部性,表现为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本文基于风险传染视角,通过在四部门模型中引入政府对金融部门隐性担保和政府信誉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刻画了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过程和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财政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随着财政风险增加,金融部门信贷供给先增后降,违约风险先降后增,存在一个拐点;机制检验表明,财政风险不仅会直接产生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也会导致企业投资水平和家庭储蓄水平的非线性变动,间接产生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从而形成财政风险的金融化。本文为厘清财政与金融的关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圆圆 范博超
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财政风险金融化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金融政策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理论出发,界定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概念与类型,从理论层面提出了财政风险金融化双重宏观效应产生机理、评价标准和宏观经济效应最优点。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分层次论证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程度及双重宏观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体系结构因素影响下,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在财政风险宏观效应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呈倒U型结构,可以延缓财政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预警防控机制的建立应基于双重宏观效应将财政风险金融化保持在低风险区间与预警区间。在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财政金融双支柱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升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甜 曹廷求
本文从地方角度,采用城市商业银行样本,通过考察地方财政风险对城商行资产负债行为的影响验证了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结果显示,无论从收支失衡的静态角度,还是从可持续性的动态角度,地方财政风险越大的地区,城商行中长期贷款投放和影子银行业务占比越高,且两类资产业务占比越高的银行有更高的同业负债比率,继而具有更大的流动性风险。然而,位于财政风险较大地区的城商行,两类资产业务与同业负债比率的正向关系反而更弱。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风险越高的地区,城商行同业负债融资成本越高,从而弱化了上述正相关关系。在地方财政风险下,城商行同业负债依赖性和融资成本同时提高,扩大了流动性风险隐患,产生了财政风险的金融化。本文研究对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秦海林
金融风险财政化和财政风险金融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抑制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但是,在长期内这些风险还是会以更加猛烈的方式释放出来,向上提升宏观经济风险,威胁一国经济安全,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这个推断,不仅在一个最优化的模型中得到证明,而且也为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协整检验所部分证实。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海林 门明
财政风险金融化虽然是一种政府的行为选择,但是,可以从经济货币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说明制度变迁是其重要的成因。VEC模型分析表明,经济货币化在长期内会助长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政府行为,对外开放却会发挥抑制财政风险金融化的作用,而财政体制改革对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影响则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这意味着,治理财政风险金融化不能仅仅着眼于其自身的体制改革,而应该从其外部的制约因素着手,给财政风险金融化施加一个硬性的约束条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海林
中央政府以金融手段化解财政风险的行为,即为财政风险金融化。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抑制财政风险,但是,它不仅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大纳税人的税负,还会导致财政风险的持续上升,因此,从长期来看,财政风险金融化会向上推动经济风险,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中国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财政风险金融化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模型的抑制效应,若不有效限制这种政府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甜 曹廷求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及其引致的财政金融风险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内在联系亟待厘清。本文基于地方国企债券信用利差的独特视角,考察了地方财政风险向金融领域的风险溢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政府债务增速较快、偿债率较高的地区,国企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扩大,表明地方财政风险推升当地国企债券信用风险,产生了向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检验表明,地方财政风险通过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削弱市场投资意愿,提升了债券违约风险预期。异质性分析显示,非市政建设行业、资源型城市及低行政级别的国企债券,地方财政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探究财政风险的金融化溢出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为科学管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新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学等各流派对金融化逻辑的意见分歧很大,并展开了激烈而又长久的论战,导致各界对金融化的概念、属性、驱动因素及其逻辑内涵等重要问题的理解不但没有更清晰,反而日益模糊,这给决策层的现实判断也带来了极大困扰。本文基于宏观、微观、中观三个层次阐释金融化的逻辑,指出宏观金融发展说和微观金融市场说推动了泛金融业的金融化,并且影响了微观企业的经营理念,再加之实践中企业趋利避险,从而驱动了微观企业的金融化;而宏微观层次的金融化也微妙地催生了中观层次的商品金融化。三个层次的金融化本质上都反映了资本的逐利天性,并从深层次反映出经济体对多元化金融体系日益增长的需求。虽然过度金融化会带来负面冲击,增加经济的脆弱性,甚至可能引发危机,但负面冲击是随机冲击而不是系统性冲击,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矛盾的累积"甚至是"发展的陷阱"。正确认识和理解金融化的深层次逻辑并包容资本的逐利天性,合理运用金融化理念可以推进多元化和市场化金融体系发展,进而实现"好的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的目标。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发展 金融危机 政治经济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卢文华
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最终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事实证明,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边界,金融过度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当金融发展超越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进入自我扩张、自我循环的非正常轨道时,将给整个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这就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逻辑所在。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引导金融回归本源、促使资金"脱虚向实"、实现经济虚实协调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双方要共同发力。金融机构要回归信用本源,在开展金融活动时必须信守承诺,注重声誉维护和信用管理,防止发生信用危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树坤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治理的逻辑、风险进行透视,并对其提升路径进行思考。研究发现,在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治理因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呈现出教育治理主体的变革、大数据促进教育治理决策的变革及大数据促进教育治理模式的变革。而教育数据供需失衡风险、教育数据失真与监管不力风险、目标要求与发展后劲的缺乏协同给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基于此,提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治理,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大数据与教育治理深度融合的相关立法;第二,加强教育治理与大数据运用相关的政策性支持;第三,适度开放大数据与教育治理的市场主体参与权。
关键词:
大数据 教育治理 逻辑转向 风险解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畅
住房市场的转型与调控,要求地方财政承担更多的住房保障责任,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增大;同时也影响了土地的杠杆作用和土地出让收入预期,在加大地方债务融资平台风险的同时,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本文剖析了财政风险产生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住房市场成功转型和调控背景下,摆脱土地财政依赖问题、化解地方债务融资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住房市场 转型 宏观调控 地方财政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危机频仍,全球经济复苏历程缓慢而艰辛。受到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态势。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量化宽松政策频出,我国虽然没有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大规模集中投资,但近年来中央以及地方配套投入的资金规模也相当可观。与此同时,伴随去产能和去库存政策的实施,金融资本在相应行业受到挤压,开始寻找新的投资目标。这些金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银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价值是核心;资本围绕着艺术价值获得投资回报,资本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促进艺术价值的发展;市场确定艺术交易的程序与规则,在市场各方的参与下形成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艺术价格;金融是创新手段,通过挖掘、整合艺术市场中的价值交换方式,将大量的零散资金与大众投资者吸引到艺术市场中。艺术市场金融化创新模式的建立需要分析艺术市场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其内在逻辑,平衡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使它们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促进艺术市场的理性发展。
关键词:
艺术市场 金融化 创新 内在逻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享光 黄泽清
我国房地产业是在金融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与金融化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房价金融化逻辑的把握,有助于探索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在金融化发展过程中,土地的货币化增加了土地的流动性,土地的资本化又加剧其增殖性,土地流动性和增殖性的结合使房地产在未建造之前就已成为一种可用于投机的资本;金融化背景下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迫切需要转型,通过支持房地产业获得利息收入,以维持与新型金融机构的竞争;房地产资本是房产所有者福利物化的结果,人们购房不仅是为了获得其使用价值,更多是为了追求房地产资本附
关键词:
土地资本化 金融化 房地产泡沫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