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5)
2023(14501)
2022(12897)
2021(12373)
2020(10529)
2019(24524)
2018(24459)
2017(47544)
2016(26257)
2015(29542)
2014(30075)
2013(30084)
2012(27850)
2011(24838)
2010(24940)
2009(23003)
2008(22947)
2007(20140)
2006(17117)
2005(15015)
作者
(76409)
(63783)
(63210)
(60620)
(40424)
(30556)
(29032)
(25030)
(23827)
(22780)
(21660)
(21262)
(20144)
(20086)
(19795)
(19759)
(19634)
(18873)
(18137)
(18120)
(15924)
(15525)
(15387)
(14386)
(14382)
(14248)
(14105)
(14073)
(12913)
(12701)
学科
(103088)
经济(102976)
管理(76892)
(72716)
(60519)
企业(60519)
方法(51642)
数学(45155)
数学方法(44682)
(37090)
(27807)
中国(26828)
(24253)
地方(21627)
业经(21437)
(20681)
财务(20610)
财务管理(20549)
(20203)
企业财务(19521)
(18651)
贸易(18646)
农业(18187)
(18075)
理论(17657)
(16446)
(15729)
银行(15675)
技术(15489)
环境(15274)
机构
大学(373801)
学院(370786)
管理(146385)
(145072)
经济(141805)
理学(127278)
理学院(125818)
管理学(123608)
研究(123380)
管理学院(122935)
中国(91012)
(79327)
科学(79324)
(73008)
(63657)
(63453)
业大(58026)
研究所(57994)
中心(56028)
财经(55538)
(53989)
(50310)
农业(50155)
北京(50085)
(48904)
师范(48440)
(44364)
(43438)
经济学(43193)
财经大学(41207)
基金
项目(253123)
科学(197023)
研究(182872)
基金(182400)
(159228)
国家(157907)
科学基金(134426)
社会(112527)
社会科(106513)
社会科学(106482)
(99173)
基金项目(97808)
自然(88951)
自然科(86811)
自然科学(86785)
自然科学基金(85215)
教育(84373)
(83630)
资助(75719)
编号(75385)
成果(61646)
重点(56638)
(56026)
(53158)
(51995)
课题(51390)
科研(49174)
创新(48518)
教育部(47594)
大学(47341)
期刊
(154766)
经济(154766)
研究(108051)
中国(68268)
学报(62492)
(59903)
(56366)
科学(55546)
管理(50000)
大学(46307)
学学(43478)
教育(39782)
农业(38845)
技术(31043)
(29313)
金融(29313)
财经(26947)
业经(25116)
经济研究(24985)
(22835)
问题(20548)
(20204)
图书(19755)
(18367)
技术经济(18285)
理论(18235)
科技(17473)
实践(16786)
(16786)
商业(16477)
共检索到533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光彬  陶然  
韧性在财政学领域的应用催生出“财政韧性”这一新概念。文章从韧性概念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对财政韧性的概念和内涵作出界定,提出财政韧性是一个符合当前国内外环境、用于评价财政系统是否健康运行的指标。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存在概念与内涵模糊、测算方法与结果有偏、政策建议不够全面等问题。为推进财政韧性研究进路,文章提出几点未来研究展望:一是从财政制度自身看,财政韧性应分别考察财政收入韧性和财政支出韧性;二是从冲击看,财政韧性作为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需要构建反事实的参照系来捕捉外部冲击对财政韧性的影响;三是从韧性内涵看,财政韧性测度应把握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四是从财政和经济的源和流的关系看,良好的产业发展战略、合理的财政收支管理结构与有效的政府间层级治理有利于增强事前、事中和事后财政韧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亮  田里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冲突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优质发展的重要障碍。旅游孤岛作为中国情景下描述旅游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理论工具,对于识别、判断和治理旅游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冲突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因而正逐渐成为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新课题。论文在辨析旅游飞地、旅游罩、旅游孤岛3个关联概念的基础上,从主要类型、核心特征、形成原因与影响评价4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研究进展,发现当前研究在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治理调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最后,根据当前研究薄弱环节提出了3个可深入研究的具体方向,即基于中国旅游发展实践,从跨学科视角建立旅游孤岛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综合分析方法研究旅游孤岛的形成与影响;依托旅游孤岛形成发展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过程的调控机制。论文既是对旅游孤岛前期文献的梳理,以展示前期研究的观点内容;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为新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钦能  高峰  王金平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地图与知识图谱、主题图及概念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澄清了这几个概念使用时造成的混乱。其次侧重介绍知识地图研究的进展,包括知识地图中知识建模技术及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地图构建过程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知识地图的应用领域及其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萌  朱相丽  
[目的/意义]新兴技术识别是国家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活动。对新兴技术识别的各类方法进行总结对比,以期为研究人员进行新兴技术的识别与预测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过程]通过对新兴技术与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概念进行辨析,明晰新兴技术的内涵与特征。总结各类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并从分析深度和分析结果的表现形式两个维度对各方法进行梳理比较,发现现有识别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从概念来看,新兴技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内容上的根本创新性和对未来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不确定性;从识别方法来看,不同方法均有其适用场景。未来研究需要从微观层面深入对新兴技术概念和特征的认知,以便更准确地对新兴技术进行识别;另外还需要不断优化改进现有方法以提高识别过程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志宏  禹文婷  
研学旅行又称为研学旅游、修学旅行、游学、研学实践等,广义的研学旅行是指人们出于文化求知、实践体验和研究探索的目的,短期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异地展开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包括了夏令营、冬令营、中小学春游秋游,大学生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暑期调研、下乡支教等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以及其他年龄阶段人群以研究、学习或实践为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目前我国研学旅行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期。通过对文献发表数量、文献所属学科分布、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的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了旅游和教育研究的热点,师范类高等院校研究积极性较高,但是目前缺乏研究核心作者及作者群,并且大部分文献都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发展现状与经验对策、开发与设计和旅游者行为四个方面。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钊  席酉民  胥思齐  梁朝高  
绩效身份指在成就相关的场景中,个体赋予个人意义的、关于自己是何种类型绩效表现者的自我知识,即以特定类型的绩效表现为参考的自我定义方式。绩效有不同等级,但西方现有研究认为很少存在低绩效身份,这与本土实践观察不符;此外,由于绩效身份研究比较前沿,目前尚缺乏开展研究的系统性框架。对此,本文首先在社会认同理论指导下,兼顾本土管理实践,通过分析绩效身份的形成过程提出其概念本质,明确了本土低绩效身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其次,整合社会认同理论主导下的组织中个体身份研究的重点和绩效身份的独特性,提出绩效身份研究的一般逻辑,继而结合相关话题的研究和对管理现象的初步观察对其进行充实,本文最终搭建了包含多层次前因、机制和结果的绩效身份研究框架;最后,根据上述框架,立足于我国独特国情,本文提出未来研究的初步方向。本文对绩效身份内涵的厘清以及所搭建的初步研究框架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钊  席酉民  胥思齐  梁朝高  
绩效身份指在成就相关的场景中,个体赋予个人意义的、关于自己是何种类型绩效表现者的自我知识,即以特定类型的绩效表现为参考的自我定义方式。绩效有不同等级,但西方现有研究认为很少存在低绩效身份,这与本土实践观察不符;此外,由于绩效身份研究比较前沿,目前尚缺乏开展研究的系统性框架。对此,本文首先在社会认同理论指导下,兼顾本土管理实践,通过分析绩效身份的形成过程提出其概念本质,明确了本土低绩效身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其次,整合社会认同理论主导下的组织中个体身份研究的重点和绩效身份的独特性,提出绩效身份研究的一般逻辑,继而结合相关话题的研究和对管理现象的初步观察对其进行充实,本文最终搭建了包含多层次前因、机制和结果的绩效身份研究框架;最后,根据上述框架,立足于我国独特国情,本文提出未来研究的初步方向。本文对绩效身份内涵的厘清以及所搭建的初步研究框架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春   文小鸥   孙英杰  
在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逐渐加剧的背景下,金融韧性的“稳定器”作用越发突显,打造有韧性的金融体系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议题。韧性理论在发展演进中将部分成果应用于金融领域,但金融韧性的概念在学界并未达成统一,且在测度评价方面多依托于已有的韧性研究框架,缺乏高认同度的测算方法与多主体的针对性评价。根据现有研究成果,金融韧性影响因素趋于多元化,但在诸多因素中金融素养、金融创新、金融机构运行与监管的影响相对突出。为加快打造一个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文章认为理论框架的完善、测评体系的优化、不同主体的开拓以及异质性和应用型研究可作为未来的重点探索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冰  张艳  
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等多变环境与危机冲击下,区域经济系统愈加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特征。而韧性作为一种新颖的注重整体动态性和非线性的研究范式,为区域经济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维持区域经济潜力、保持和提高经济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与政策手段。本文目标是阐明区域经济韧性相关基础内容:回顾国内外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程,总结与明确区域经济韧性概念内涵,重点探讨了现有研究的掣肘与趋势,并对未来研究议程及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用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衔春  赵勇健  单卓然  陈轶  洪世键  
"治理"是国际上处理区域事务的基本理念,强调多利益协调、多元协同等理念,大都市区治理是区域治理的重要尺度层面,也最能体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在剖析治理、区域治理及大都市区治理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比较与评述。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理念一致,但由于国情差别,研究领域、关注重点、治理机制和具体实践差别较大。国外较为注重"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大都市区治理问题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并关注地区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较注重"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本土化探讨等,实践中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其他利益诉求考虑不充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洁芳  
分布式领导是一个新兴的领导学研究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分布式领导是优化组织决策、促进知识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领导模式。本文对分布式领导概念的数量观定义和动态互动观定义进行了归纳,比较了两者的优缺点,并整合了分布式领导概念,厘清了理解该概念的一些误区,最后分析了分布式领导网络随着任务变化和时间推移所体现出来的相对集中和螺旋形演变的特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珣  谷书平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非财政补助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并列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容易让报表使用者误认为"非财政补助结余"反映的是"非财政补助结转"涉及的项目完工后的剩余资金。而新制度中"非财政补助结余"真正核算的是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因此建议对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类科目的列示进行必要的修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鹏  李德智  陈红霞  崔庆斌  
在灾害常态化的时代背景下,"韧性"理念逐渐被引入社区防灾减灾领域。从社区韧性的概念、维度和评价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对社区韧性的概念界定往往从资源、能力和内在条件出发;社会、经济、自然是建构社区韧性最常见的三个维度;国外社区韧性评价相关研究较多,国内基本上处于引介和本土化改造阶段;可从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交叉融合、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建立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拓展社区韧性相关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宽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一、理论界有关财政职能的观点对财政职能的定义,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财政职能是指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它是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通常表现为政府应当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黄平  杨朝均  
首先通过辨析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系统地提出了低碳技术创新系统概念的内涵。然后以传统创新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系统边界和系统结构要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功能与结构三个方面剖析低碳技术创新系统概念的内涵。最后基于产业和地理维度阐释了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和跨行业低碳技术创新系统,以及国家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和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和分析侧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