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5)
2023(5694)
2022(5022)
2021(4777)
2020(4356)
2019(10232)
2018(9989)
2017(19805)
2016(11258)
2015(13076)
2014(13560)
2013(13769)
2012(13046)
2011(11546)
2010(11818)
2009(11107)
2008(11682)
2007(10603)
2006(8876)
2005(7924)
作者
(33307)
(28001)
(27913)
(26923)
(17762)
(13473)
(13048)
(11006)
(10271)
(10022)
(9340)
(9339)
(9030)
(8972)
(8953)
(8798)
(8769)
(8321)
(8090)
(7951)
(7080)
(6962)
(6846)
(6443)
(6320)
(6309)
(6293)
(6177)
(5779)
(5707)
学科
(47425)
经济(47375)
管理(34534)
(32469)
(26551)
(26202)
企业(26202)
方法(25065)
数学(22485)
数学方法(22302)
(13413)
财政(12852)
中国(12498)
(12411)
财务(12398)
财务管理(12349)
企业财务(11714)
(10811)
地方(10606)
(10435)
(10428)
(9163)
贸易(9163)
(8891)
农业(8388)
业经(8364)
(7544)
银行(7521)
(7347)
(7191)
机构
大学(166232)
学院(164405)
(68725)
经济(67295)
管理(61525)
研究(54991)
理学(52864)
理学院(52266)
管理学(51421)
管理学院(51106)
中国(41894)
(40674)
(34777)
科学(34457)
(30097)
(29544)
财经(28427)
研究所(26463)
(25607)
中心(25598)
(25519)
业大(25314)
农业(23978)
北京(22056)
经济学(21911)
(20779)
财经大学(20664)
师范(20557)
经济学院(20112)
(19722)
基金
项目(104097)
科学(79862)
研究(75631)
基金(74029)
(64141)
国家(63606)
科学基金(53236)
社会(46424)
社会科(43920)
社会科学(43904)
(40951)
基金项目(39465)
教育(35375)
(34352)
自然(34023)
自然科(33191)
自然科学(33178)
自然科学基金(32570)
编号(31632)
资助(31438)
成果(26865)
(23949)
重点(23648)
(22232)
课题(21573)
(21109)
科研(20749)
教育部(20257)
(20135)
大学(19955)
期刊
(74101)
经济(74101)
研究(49734)
(37263)
中国(31074)
学报(27061)
(26127)
科学(22722)
大学(19898)
管理(19080)
学学(18770)
农业(17266)
教育(15014)
财经(14501)
(14076)
金融(14076)
技术(13249)
经济研究(12601)
(12329)
业经(11154)
问题(10476)
财会(9817)
(9595)
会计(9270)
(8712)
技术经济(8687)
统计(8618)
(8617)
理论(8232)
商业(7734)
共检索到245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艳华  
规范财政分配行为,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重塑政府分配秩序的新格局,保证国家财政分配职能的完整和统一,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横向财政集权与分权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财权制度改革应实现横向高度集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明  闫婷  
国家的财政制度安排属于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范畴,财政分权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治权力的划分在财政关系上的集中体现。财政集权和分权各有优缺点,完美的财政分权体制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在政治架构中不断地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格局,由此进行事权和财权的合理划分并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建立较为合理的财政分权体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寇铁军  
集权与分权的财政思考寇铁军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已处于实施阶段,这一改革举措对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格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具有推动作用。用分税制取代了财政包干制,使争论旷久的财政体制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性的定论。然而财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海波  毛程连  
地方政府的事权是所谓"县域竞争"的直接手段,那么地方政府事权在R&D投入领域的效果如何呢?通过构建精细化的科技财政分权的新指标系列,选取200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财政分权对于专利产出的弹性系数。研究表明:直接受益人群人均值作为分权指标具有合理性;分权因素对于科技产出有正向效果;东部、中部和西部分权因素对于科技产出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由于东部地区更加着眼于更加宏大和长远的命题,因此中部在仅仅按照专利作为产出指标的竞赛中取得了当期的优胜。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分税制改革激化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继而影响金融分权结构,导致地方金融体系膨胀,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差异性目标函数,求解各级政府的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分析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内在逻辑,在空间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同,其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存在差异,财政与金融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框架下可以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财政分权制度必然影响金融分权制度;财政分权制度构成了各省财政差异的基础,导致省际财政变量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的显性集权隐性分权和财政...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书东  
文章对“国家财力过度下降、中央政府财力过度下降”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政府规模、财政分权及集权的适宜度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江依妮  
英国的集权财政按照收支匹配的原则,在政府间自上而下地细化分配政府职能,并采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竞争合作的供给方式,体现了英国公共服务职能实现中"集权财政"和"有限政府"的两大特点,并通过2007-2008年英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分析及牛津郡个案得到了证实。英国中央政府掌握主要的财政税收,并负责支持大宗公共服务事务;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独立、互不隶属,依靠有限的地方税收和转移支付,提供辖区内的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琐碎的公共服务。作为同是集权财政的中国,应当借鉴英国政府职责的划分方法,并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上,积极引进私人部门的竞争与合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甘行琼  汤凤林  
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制度的设计、创新和发展等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美国财政分权体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在分析财政分权效率的含义及要求的基础上,从美国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明确且相互匹配、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分权与制衡并存的预算机制、地方政府自治以及整个财政分权体制的法律依据等方面分析了美国财政分权高效的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淑霞  苗翡  
本文引入标准离差率的概念对日本财政分权的公平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财政分权缩小了地区间经济能力差距,弥补了地区间财政能力不均衡。为进一步说明日本财政分权具有公平性,本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财政分权公平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财政分权具有公平性,其转移金额的确定充分考虑到各地方政府的具体财政状况,有助于各地方政府提供全国统一水平的公共产品及服务,有助于公平目标的实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福华  方宝金  
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均是需要花费成本的。本文作者从一个新的视角,即用成本分析的方法对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确定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一种组织结构的总成本是由于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和由于目标不一致引起的成本之和,组织的最优分权程度对应着总成本最低的一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方池  段昕昕  
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央上收财权、下放事权,地方政府出现财政缺口,诱发地方政府寻求预算外财政收入,土地财政成为"第二财政"。本文利用空间经济学分析各省份土地财政空间相关性,并建立FEM、REM、SLM与SEM模型,利用2004-2011年31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检验发现财政收入分权与财政缺口越高,地方土地财政占比越大,财政支出分权有利于降低地方土地财政水平,此外城镇化与服务业产值占比对土地财政存在影响。为有效控制土地财政风险,地方政府要改革财税、土地与官员晋升机制,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加强监督与管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工  洪礼阳  
本文首先对我国东、中、西部各省份的非税收入竞争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对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对非税收入竞争强度在各个区域中的策略互动模式,以及财政分权对非税收入竞争强度的影响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存在着强度不一的非税收入竞争,其中东部各省的竞争较为激烈,而中、西部省份的竞争则较为微弱。结果还表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策略互动模式不同,前者表现出"竞赛到底"的特征,后两者则表现出此消彼长的替代性策略特点。当前各地方政府利用非税收入完成增收任务的现象约束了非税收入竞争的展开。此外,财政分权对非税收入收入竞争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存在着先促进、后减弱的"U"型曲线关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峣   李圣喆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是大国经济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均衡化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大国财政关系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力均衡,利益冲突则会使既有的财政体制失衡,而双方的利益调整将伴随着财政体制的演变。在这个框架下考察新中国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主要经历从“统收统支”到“央地权力均衡”、从“放权让利”到“地方主义”失衡、从“分税改革”到“制度均衡”的探索,总的趋势是各级政府和区域利益关系的均衡化及相应的制度化。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化和法治化构建均衡化的长效机制:基本目标是围绕大国财政治理中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即在走向均衡化的过程中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均衡的长效机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即完成职责、财力和区域均衡“三位一体”的任务;基本要求是形成各级政府事权、支付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稳定制度,即遵循现代财政制度的事权、责任和财力协调的“三项原则”,构建有效的财税体制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文全  
本文在完整的财政分权内涵上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与OECD国家的财政分权情况,结果发现,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OECD政治分权下的财政集权两种模式。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和财政均等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这在OECD国家是不显著的。在中国的财政分权结构中,结构偏向的经济性支出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扩张的预算外支出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所谓"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的实质是公共职责不清晰和预算软约束的地方政府收支扩张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财政分权改革的后续深化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