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8)
- 2023(11779)
- 2022(9675)
- 2021(9170)
- 2020(7255)
- 2019(16635)
- 2018(15767)
- 2017(30440)
- 2016(16660)
- 2015(18456)
- 2014(18400)
- 2013(18104)
- 2012(16748)
- 2011(14776)
- 2010(15342)
- 2009(14147)
- 2008(13696)
- 2007(12033)
- 2006(10708)
- 2005(9886)
- 学科
- 济(61135)
- 经济(61077)
- 管理(50559)
- 业(48844)
- 企(40972)
- 企业(40972)
- 财(33387)
- 融(27543)
- 金融(27543)
- 银(26168)
- 银行(26155)
- 中国(25528)
- 方法(25424)
- 行(25201)
- 数学(22876)
- 数学方法(22558)
- 制(20175)
- 农(18355)
- 务(18221)
- 财务(18192)
- 财务管理(18144)
- 企业财务(17452)
- 地方(16763)
- 业经(14634)
- 财政(13670)
- 体(13019)
- 贸(12769)
- 贸易(12755)
- 易(12518)
- 农业(11901)
- 机构
- 学院(221559)
- 大学(218151)
- 济(94383)
- 经济(92108)
- 管理(80613)
- 研究(75802)
- 理学(68050)
- 理学院(67343)
- 中国(67248)
- 管理学(66202)
- 管理学院(65789)
- 财(56187)
- 京(44640)
- 科学(43081)
- 财经(39977)
- 所(37958)
- 中心(37392)
- 经(36206)
- 江(35312)
- 农(34479)
- 研究所(33613)
- 经济学(30436)
- 财经大学(29609)
- 业大(28681)
- 州(28528)
- 北京(28452)
- 院(27640)
- 经济学院(27554)
- 范(27423)
- 融(27229)
- 基金
- 项目(140386)
- 科学(110163)
- 研究(105766)
- 基金(100954)
- 家(86775)
- 国家(85979)
- 科学基金(74021)
- 社会(66778)
- 社会科(63598)
- 社会科学(63582)
- 省(55848)
- 基金项目(51679)
- 教育(49516)
- 划(46050)
- 自然(46006)
- 自然科(44968)
- 自然科学(44958)
- 自然科学基金(44183)
- 资助(42976)
- 编号(42603)
- 成果(36298)
- 重点(32203)
- 部(31401)
- 课题(31058)
- 发(30465)
- 性(29972)
- 创(29733)
- 创新(27860)
- 国家社会(27795)
- 教育部(27358)
共检索到358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霍成义 耿欣
基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实施目标的一致性、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和作用效果的协同性,人民银行分支行与地方财政部门加大政策融合力度,聚焦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特征分类施策,推动相关领域信贷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和政策的有效落地。实践证明,不同政策深度融合、协同联动,既能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也能相互拓展政策空间,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策协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旭峰 李晓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既需要耕地制度本身的改革创新,也离不开国家财政金融系统的支持。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与耕地产权和保护制度持续创新相配合的比较有效的耕地保护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体系。借鉴其经验,我国需在深化耕地产权和保护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构建相互协调、共同发力的财政金融融合支持耕地保护新格局,加快发展多层次专业化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耕地保护。
关键词:
财政金融融合 耕地保护 国际经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远
当前我国经济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但主要还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存在问题,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改革上取得突破。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健,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防止出现经济短期过快下行,但又不能过度放水,防止因货币供给过多而产生的加杠杆和资产泡沫风险,需要协调好稳增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根明
财政政策应切实从紧货币政策宜紧中有松──1995年上半年我国财政金融运行走势透析张根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当前财政金融运行状况的基本判断1.1货币回笼基本正常,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今年由于元旦、春节均集中在一月份,加上国家调整工资水平...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龙 申瑛琦
本文首先定量测度中国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指数,并结合经济现实总结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盯住目标偏好,进一步基于TVTP-MS-FAVAR模型“量化”检验财政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第一,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指数具有较好拟合效果与指引功效,宏观调控“逆周期”特征明显,财政政策主要关注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侧重盯住物价水平。第二,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存在“收支”差异与“结构”异同,政府投资性支出与消费税的“区制”调控功效明显。第三,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存在“量价”分化与“区制”偏好,数量工具在物价上涨“区制”调控效应显著,价格工具在物价下跌“区制”调控效果更优。本文结论对政策当局准确把握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取向时变动态特征、盯住目标偏好、结构调控及协同配合范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目标偏好 结构调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赵廷辰
<正>2023年12月,人民银行重启抵押补充贷款(PSL),用于为“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融资。当前,我国正处在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更多通过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引导中长期投资,有助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以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昆
中国财政学会与中国金融学会共同举办财政金融配合下的结构性改革闭门研讨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推进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封北麟 孙家希
我国与欧美国家对选择性或"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认知和政策实践有着一定的差异,在政策内涵、设立初衷、适用条件、政策目标、操作方式、预期效果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设计安排。但是,一些重要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关注:一是西方国家采取的选择性货币信贷政策,主要是一种危机救助手段,仅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一旦危机度过,将及时有序退出;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虽然具有一定的政策效力,但十分有限,且政策实施对金融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设计必须进一步提升适应性,以增加政策工具的可用性,提高政策效力;四是无论是危机时期还是经济常态下,单一的选择性或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力十分有限,需要财政政策的积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为适应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近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管理日益强调政策的经济结构调整功能,进一步向总量与结构调控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无疑与强调结构调整功能的财政政策再次形成新的交叉碰撞,二者的协调配合成为宏观政策管理中有必要充分关注与重点研究的问题。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的国际经验基本概念。所谓"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应对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天禄
近年来,国际主要发达经济体创新货币政策操作,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即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设定一些条件,引导资金流向特定的经济领域。目前,国际上已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欧元区、英国和匈牙利,梳理和总结这些地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经验,有利于我国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隋建利 张龙 申瑛琦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动态变迁与多元化发展进程,并在学术镜鉴与政策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展望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未来实践方式。研究发现:第一,"大缓和"时期,货币政策更多关注"总量"问题,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基本能够满足宏观经济调控需求,"新共识"框架成为主流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第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相继暴露,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需求日渐明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陆续步入政策前台。第三,新形势下,货币政策当局应该在互补机制、使用频率和操作风险等方面探索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新蓉 刘银双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与货币政策协同优势以助力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本文基于新三板企业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金融科技对定向降准政策信贷引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金融科技降低了小微企业对定向降准政策的信贷依赖,这种抑制效应主要表现为金融科技通过改变银行负债结构和风险承担来减少银行贷款供给,弱化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进一步地,金融科技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冲击存在异质性,该弱化关系在企业内部现金流少、处于成长期的小微企业尤为明显。金融科技在金融资源充裕条件下,对定向降准政策调控效果的削弱作用越显著。在金融发展不足情形下,金融科技更易降低小微企业对定向降准政策依赖。本研究结论为加强金融科技与结构性货币政策深度融合以优化金融服务质效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妍 王继红
基于2013—2018年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同业业务规模角度出发,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以短期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标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增加了同业业务规模,但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要目标的中期借贷便利降低了同业业务规模,并且结构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因为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提高金融系统风险关联性,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的"空转",警惕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同业业务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雄
本文分析了融资换贷款计划、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以及定期贷款拍卖等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模式和实施效果,总结了可借鉴的运作经验。当前我国应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同时应加快合格抵押品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抵押品分类和违约风险度量框架。此外,本文还提出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相容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