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3)
2023(7857)
2022(6408)
2021(6108)
2020(5071)
2019(10937)
2018(10342)
2017(19160)
2016(9644)
2015(10543)
2014(9833)
2013(9692)
2012(8712)
2011(7444)
2010(7862)
2009(7754)
2008(6921)
2007(6197)
2006(5322)
2005(4765)
作者
(24056)
(19901)
(19642)
(18699)
(12464)
(9347)
(8841)
(7529)
(7456)
(7107)
(6628)
(6621)
(6337)
(6136)
(6112)
(6109)
(5729)
(5602)
(5588)
(5396)
(4921)
(4627)
(4585)
(4557)
(4485)
(4405)
(4392)
(4330)
(3977)
(3908)
学科
(40933)
管理(39407)
(37118)
企业(37118)
(31861)
经济(31836)
(26925)
(25014)
金融(25014)
(22837)
银行(22832)
(22083)
中国(19753)
技术(16224)
(13865)
财务(13852)
财务管理(13811)
企业财务(13304)
(13238)
财政(12399)
技术管理(11976)
方法(11472)
中国金融(11050)
地方(10654)
(10086)
业经(9936)
数学(9559)
数学方法(9496)
(9464)
(8741)
机构
学院(122037)
大学(119536)
(53623)
经济(52574)
管理(49224)
理学(41907)
理学院(41584)
管理学(41165)
管理学院(40929)
中国(38052)
研究(37813)
(35758)
财经(23989)
(23404)
(21675)
中心(20252)
科学(19919)
(19203)
财经大学(17736)
(17609)
(17439)
(17358)
经济学(17318)
金融(17259)
银行(16821)
(15745)
(15697)
经济学院(15664)
研究所(14963)
北京(14914)
基金
项目(78499)
科学(63375)
研究(62220)
基金(56486)
(47179)
国家(46714)
科学基金(42046)
社会(41004)
社会科(39161)
社会科学(39153)
(33079)
基金项目(29872)
教育(27524)
(25768)
(24500)
自然(24417)
编号(24151)
自然科(23979)
自然科学(23970)
自然科学基金(23593)
创新(21746)
资助(21402)
成果(20031)
重点(17626)
(17548)
国家社会(17345)
课题(17252)
(17098)
(16663)
(16594)
期刊
(58574)
经济(58574)
研究(42837)
(33451)
中国(31720)
(29687)
金融(29687)
管理(21712)
科学(13714)
学报(13414)
教育(13035)
(12964)
财经(12630)
大学(11534)
技术(11260)
学学(10928)
(10780)
经济研究(10487)
科技(9942)
业经(8939)
财会(8621)
会计(8414)
农业(7766)
(7460)
财政(7460)
技术经济(7191)
(7006)
论坛(7006)
问题(6408)
理论(6333)
共检索到203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良芳  
在论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科技创新大国的重大意义基础上,相应对如何发挥财政金融杠杆作用,促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十三条对策与建议,其中特别提出我们的研发费用不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强度,要想赶超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政府财政对科研开发投资一定要加大和到位,以引导社会资金增加科研投入,这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建成为科技创新大国的大问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张静  闫窈博  
本文在综合考虑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产生的直接作用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持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和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支持的影响更为显著;财政和金融支持对邻近省份的科技创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张静  闫窈博  
本文在综合考虑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产生的直接作用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持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和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支持的影响更为显著;财政和金融支持对邻近省份的科技创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卫华  
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由于高科技企业在产品与竞争方面具有与传统企业不同的特性,因此高科技企业需要营销创新。营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组织创新和营销市场创新三大内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志红  周婷  
基于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间的作用联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00-2014年中国的时序数据,分别对农村财政金融的子系统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两个系统之间和三者总体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财政金融子系统中,财政支农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不强,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耦合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协调关系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很大上升空间,需进一步发挥出农村财政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江维国  李立清  
当前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服务存在注重功利性、附有行政回报条件、支出结构分散、形重于实、强调有偿性、具有求稳偏好以及两者间缺乏有效互动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从不同侧面影响了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效果,为此需要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倾斜力度、杜绝各类行政报酬、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金融专项服务、健全金融支农补贴机制、完善担保体系并建立财政金融支农联动机制,以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戴柏华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与金融联系紧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熨平经济周期、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既在政策最终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从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慧  吉富星  
长期以来,我国“三农”支出获得了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大力支持,但资金缺口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在当前政府隐性债务整肃和财政紧平衡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保障在合规性、风险、规模和可持续性上都面临较大挑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任务艰巨,可成为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发力点。这需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发挥好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推进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加强融资规范和创新。其中,“三农”项目融资的合规性和可得性核心在于还款来源和信用结构,落脚点在于财政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和激励相容制度。当前,应立足于项目谋划,加强政策衔接和模式创新,提升“三农”自身“造血”能力;保持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方式更加有效,打好财政金融的“组合拳”;加大政策倾斜、强化激励约束,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内生动力;加强多方互动合作,撬动、引导多元投入,合理分担风险,增强投入的精准性、有效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彪  
现如今,我国财政金融支农规模日益庞大,然而在发展道路上却显现出很多问题,例如金融支农过于形式化、过于功利化,新型主体获得支持成本过高,支持结构不够集中以及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配合度低等。这些问题的存现阻碍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发展,所以只有彻底消除上述问题,通过增加财政支农的支持标准、遏止所有行政报酬事件、制定专属支持项目、完善金融支农帮扶制度与担保系统以及加深金融财政支农合作互联等方式,开发出凸显创新特色的财政金融服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振宇   逄雯婷  
如何提高政府组织和市场激励的协同作用是发挥我国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贯彻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创新执行层面来看,地方财政金融协同是政府与市场协同的重要切入点,其协同模式决定着辖区内创新资金的供给结构和配置方向,直接影响企业是否“无钱可投”以及“有钱不投”。以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政策为例,按照“制度—政策—行为”的基本逻辑,从制度优化带来的政策协同视角出发,剖析地方财政干预金融行为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地方财政金融协同有利于企业创新,表现为政策叠加对企业创新呈显著推动效果;(2)从作用机制来看,地方财政金融协同通过金融市场化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可得性,并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强化了企业创新偏好,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意愿;(3)各地区要素禀赋差异和要素流动差异会影响地方财政金融协同下的创新推动效果。为此,从规范地方财政金融关系、优化地方财政金融协同推动创新发展路径以及制定与要素环境匹配的适应性协同策略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潘晓江  
人们惯于将我国的金融机构分为两大类,即城市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这样简单地将全部金融机构分作两类,不符合我国城乡结合类金融机构业已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国情,也不利于城乡金融市场调控与发展的政策研究与机制设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宇  李巧莎  杨伟坤  
一、我国财政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积聚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为了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中央及地方财政充分发挥杠杆作用,调整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突出支持重点,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不断改进,通过直接资助、贴息、信用担保、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能力,鼓励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代玉  
一、稳妥推进2016年财政金融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广西各级财政筹集资金67亿元,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金融奖励、债券贴息、融资补贴、风险补偿、补充金融企业资本金等财政金融手段,发挥财政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支持完善金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晓菊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政金融支持系统包括金融体系支持和金融环境支持两大部分,金融体系包括政策性金融支持、商业性金融支持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性金融支持。本文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政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进行系统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