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6)
- 2023(12582)
- 2022(10378)
- 2021(9562)
- 2020(8006)
- 2019(17854)
- 2018(17036)
- 2017(33402)
- 2016(17886)
- 2015(19692)
- 2014(19165)
- 2013(19165)
- 2012(17633)
- 2011(15434)
- 2010(15875)
- 2009(15407)
- 2008(14468)
- 2007(13231)
- 2006(11997)
- 2005(10855)
- 学科
- 济(74393)
- 经济(74290)
- 业(64292)
- 管理(55379)
- 农(46898)
- 企(42586)
- 企业(42586)
- 财(35671)
- 农业(31181)
- 融(27068)
- 金融(27064)
- 中国(26764)
- 方法(26683)
- 银(25639)
- 银行(25626)
- 行(24676)
- 数学(24137)
- 制(24043)
- 数学方法(24000)
- 业经(21372)
- 地方(19477)
- 务(18783)
- 财务(18756)
- 财务管理(18710)
- 企业财务(17878)
- 体(16681)
- 财政(15195)
- 税(14133)
- 税收(13415)
- 收(13341)
- 机构
- 学院(246009)
- 大学(240435)
- 济(112519)
- 经济(110403)
- 管理(92804)
- 研究(81614)
- 理学(80053)
- 理学院(79271)
- 管理学(78209)
- 管理学院(77796)
- 中国(71741)
- 财(63515)
- 农(54663)
- 京(48244)
- 财经(45831)
- 科学(45069)
- 经(41585)
- 农业(41329)
- 中心(40313)
- 所(40193)
- 江(38521)
- 业大(38082)
- 经济学(36064)
- 研究所(35248)
- 财经大学(33509)
- 经济学院(32885)
- 州(29760)
- 北京(29443)
- 院(28289)
- 经济管理(27985)
- 基金
- 项目(159957)
- 科学(127945)
- 研究(120938)
- 基金(119265)
- 家(102091)
- 国家(101175)
- 科学基金(88317)
- 社会(82029)
- 社会科(77748)
- 社会科学(77732)
- 基金项目(63661)
- 省(62921)
- 自然(53472)
- 教育(53198)
- 自然科(52278)
- 自然科学(52269)
- 自然科学基金(51366)
- 划(50379)
- 编号(48584)
- 资助(46898)
- 成果(38988)
- 制(37266)
- 部(36795)
- 重点(35561)
- 国家社会(35325)
- 发(35279)
- 创(34198)
- 性(32842)
- 课题(32729)
- 创新(32072)
- 期刊
- 济(129987)
- 经济(129987)
- 研究(80280)
- 农(58632)
- 中国(54089)
- 财(53552)
- 融(41694)
- 金融(41694)
- 农业(38809)
- 学报(34554)
- 科学(32530)
- 管理(31083)
- 大学(28310)
- 学学(27465)
- 业经(24881)
- 财经(23502)
- 经(20022)
- 经济研究(19924)
- 技术(18270)
- 问题(18126)
- 业(17913)
- 教育(17214)
- 农村(15243)
- 村(15243)
- 农业经济(14042)
- 世界(13644)
- 版(13094)
- 务(12502)
- 财会(12448)
- 经济问题(12284)
共检索到388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丹玉 崔建军
基于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6—2020年省域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财政金融支农、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分析发现: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随区域和时间变化的异质性;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民增收间存在中介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发挥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间接效应不显著,金融支农则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作用中均存在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可云 杨孟禹
针对既有文献在农村扶贫研究中空间效应产生机理解释与效应分解的缺憾,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首先分析空间溢出作用下的财政金融政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并从理论上揭示了农民收入空间相关产生的原因,最后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将财政金融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以滇西贫困地区为例,基于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对其进行估计。研究表明:滇西贫困地区县域农民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财政支出对本县农民增收的效应为正,且对邻近县也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本县和邻近县农民增收抑制作用明显;结论对治理滇西地区的贫困问题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艳秋 辛立秋 赵孟鑫
本文基于2010年-2019年全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财政支农、金融助农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的深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其中,西部地区省份财政支持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显著,东中部地区金融助农效果更佳;财政金融助农增收具有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越第一门槛值而低于第二门槛时,财政支农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会减弱但仍然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越第二门槛时,金融助农增收的效果凸显。此外,农业GDP占比高的省份及地区农业产业布局优良有助于农民增收;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可能增加就业压力,对增收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祥智 黄博 刘同山
文章利用1978年-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果。采用E-G两步法和似不相关回归法检验和评估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各类支农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通过财政支农增收系数反映我国财政支农增收效果的阶段特征。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影响;21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呈平稳改善趋势;农村社会事业支出对农民增收影响最大。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民增收 效应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寿峰
本文使用1997-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我国财政支农、金融支农及其协作效应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财政支农都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金融支农只在高分位点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影响,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作效应对农民增收作用不显著;分区域、分时间段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证实了上述结果,且进一步得出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及时间差异性。此外,地方政府间存在财政支农的空间相关,它能促进本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鸿渐
文章针对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益进行了空间固定效应以及时序效应的筛选,并结合Hausman、Wald检验实施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model)的修正,以W空间权重矩阵标准化验证我国区域间时序基础上的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应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以信贷的主要方式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来实现农村减贫,具有直接效应;金融支农减贫与经济效益存在正向弹性,区域的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扩散至邻近区域的可能性要高于劳动力增加带来的相应效益在邻近区域的扩散。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减贫 空间外溢 直接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温桂荣
2004-2007年,在政策的推动下,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如何保证农民长期增收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我国全民小康仍旧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本文从财政支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民增收难的财政原因,指出只有实行长短结合的财政政策,积极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财政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长期增收难的问题。
关键词:
农民增收 税收机制 财政支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天慧 王欢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小舟 王红玲
“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各种措施中 ,财政支农资金起到关键的作用。财政支农资金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不仅在于其支农的数量 ,更关乎其支农的质量和效率。文章分为三部分 ,首先 ,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的特征 ,其次 ,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进行分析 ,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农民收入 绩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文聪 吴连翠
运用1978—2005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农村基本建设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其中长期内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短期内农村救济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没有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结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促进和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民增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碧云 徐学荣
我国各级政府眼下注重于民生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格外重视基层的三农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才能更好的解决农业的特殊性地位,农村地区的广泛以及农民群体的庞大这三类现象。为了能够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我国政府把农民的收入作为三农的核心,并且宏观调控是以财政为主,通过以上种种手段,达到最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眼下我国政府的工作计划是尽可能的消除城乡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差距,还要在此基础上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农业,完成最后要将农民收入达到国家规划的水准。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农民增收 影响 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永俊 吴淑景 余聪
本文运用1978-2007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对我国各项财政支农政策与增加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扩展的C-D函数得到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对增加农民相应收入的有效性结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远东 温涛 王小华
针对既有农村减贫效应的研究,理论模型中变量空间效应考虑的缺失。本文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这一影响农村减贫主要动力源的角度构建了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本省份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对邻接省份减贫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支农政策对本省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农村贫困程度在省份间存在正的相互依赖性,即贫困地区往往集中连片存在;以及农村劳动力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间接促进农村减贫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减贫效应 面板空间计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邹晓峰 韦广春
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揭示耦合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均恰好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但耦合水平值仍然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经济发展质量、政府重视力度、农村信贷投入及社会支持水平是耦合水平提升的显著促进因素。因此,论文认为,政府须结合各方资源推动全国整体均衡发展,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财政金融支农体系相协同。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耦合协调度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海勇 杨清源 李顺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是农民增收问题,这在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目前广西农民收入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为此,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提升农民增收速度。《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明确提出,"从2012年到2020年,努力实现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3%","到2020年,按当年价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7万元,比2010年翻1.88番;按2010年不变价达到1.18万元,比2010年翻1.38番,确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广西农民收入增速目标要高出全国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