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0)
- 2023(10991)
- 2022(9071)
- 2021(8276)
- 2020(6644)
- 2019(14984)
- 2018(14164)
- 2017(26879)
- 2016(14323)
- 2015(15716)
- 2014(15642)
- 2013(15545)
- 2012(14784)
- 2011(13168)
- 2010(13729)
- 2009(12969)
- 2008(12334)
- 2007(10965)
- 2006(9926)
- 2005(9479)
- 学科
- 济(64164)
- 经济(64106)
- 业(44592)
- 管理(43140)
- 企(34876)
- 企业(34876)
- 财(30018)
- 中国(28817)
- 融(26765)
- 金融(26765)
- 银(25055)
- 银行(25041)
- 行(24256)
- 地方(24032)
- 农(20079)
- 方法(19066)
- 制(18233)
- 数学(16657)
- 数学方法(16536)
- 业经(16134)
- 务(15443)
- 财务(15417)
- 财务管理(15370)
- 企业财务(14807)
- 农业(14107)
- 财政(13224)
- 体(12469)
- 地方经济(11889)
- 贸(11801)
- 贸易(11786)
- 机构
- 学院(197022)
- 大学(192612)
- 济(87455)
- 经济(85639)
- 研究(71682)
- 管理(70629)
- 中国(62626)
- 理学(59025)
- 理学院(58342)
- 管理学(57545)
- 管理学院(57174)
- 财(50179)
- 京(40968)
- 科学(40126)
- 所(36161)
- 财经(35260)
- 中心(34022)
- 研究所(31817)
- 经(31781)
- 江(31607)
- 农(30438)
- 经济学(28049)
- 北京(26779)
- 范(26233)
- 师范(25966)
- 州(25931)
- 院(25823)
- 财经大学(25737)
- 经济学院(25312)
- 业大(24168)
- 基金
- 项目(121867)
- 科学(96139)
- 研究(94374)
- 基金(86468)
- 家(73455)
- 国家(72738)
- 科学基金(62635)
- 社会(61314)
- 社会科(58399)
- 社会科学(58389)
- 省(49642)
- 基金项目(44745)
- 教育(42255)
- 划(40095)
- 编号(38487)
- 自然(36375)
- 自然科(35525)
- 自然科学(35520)
- 资助(35491)
- 自然科学基金(34886)
- 发(32946)
- 成果(32252)
- 重点(28175)
- 课题(28129)
- 发展(27251)
- 展(26769)
- 部(26402)
- 创(26187)
- 国家社会(25488)
- 性(25197)
共检索到331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馨苇 谢家智
基于2009—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检验财政金融协同对研发投入结构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金融协同能够显著改善研发投入结构,且改善作用在财政分权、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以及规模小、国有产权低和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财政金融协同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和投资效率改善研发投入结构。基于创新环境的拓展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聚集、人才集聚和知识产权保护在财政金融协同与研发投入结构间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伟 孙永涛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普惠小微金融遭遇巨大冲击。随着国家“六稳六保”政策目标的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支持普惠小微金融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财政政策可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直接提升小微企业经营及融资活力,并通过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民间金融三层次传导路径,协同引导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因此,财政金融政策需要围绕其功能影响路径和协同传导机制,从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保障体系、直接补贴财政政策、普惠小微公共金融体系构建、金融科技和普惠小微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共同助力普惠小微金融发展。
关键词:
财政金融协同 普惠小微金融 小微企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林 温涛
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 2005~2016年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发现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西部向东部递减、非粮食主产区高于粮食主产区的区域特征。进一步实证检验金融支持与财政引导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均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中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最大,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财政支农对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具有强化作用,加强财政支农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的协同配合有助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因此,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强化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引导,加强财政、信贷和保险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曹峥林 王钊
基于1985~2009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与GARCH模型对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西部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低的是中部地区;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演化中存在"集簇性"、"非对称性"以及长短期演化存在差异的规律性特征。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协同效率 演化规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经纬
财政和金融是国家从宏观上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重要渠道二者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更多体现的是国家意志;金融作为经济手段,除了国家意志,还体现着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推动财政金融协同,需要遵循各自特点,合理搭配、灵活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发挥“1+1>2”的政策效应。在政策目标协同上,要以稳定宏观经济为共同目标;在支持对象协同上,要面向实体经济,合力扶持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协同 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晋晓姝 刘蓉
增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我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利用2011~2019年我国县级数据,基于2017年实施的针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协同普惠金融发展的减税政策是否有助于地区创业。研究发现,通过对金融机构特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的服务成本,定向引导贷款流向,对提升创业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减税政策对创业的促进效果在金融机构集中度较高和距离省会城市更近的县域更加显著,合理减轻了金融机构集中度较高所带来的融资方面的垄断性,这也说明减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区位优势。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减税 财政金融协同 创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韩利 曹俊勇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财政金融协同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财政金融协同作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并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维度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采用TOPSIS熵权法综合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验证了财政金融协同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影响,并基于国内案例再次验证了财政金融协同作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果,最后,分别从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推广、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及差异化协同机制等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传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交织的混合体,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本文在对财政金融协同遏制地方政府债务无序扩张、保障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流通、防止到期地方政府债务发生违约、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实践进行梳理基础上,指出在财政金融协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过程中,存在部分政策制定协同性有待提升、部分政策执行力度偏弱、信息不透明影响财政金融协同效率、风险防范与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待加强等需要关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枫 王帅斌 汪亚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政府+市场”耦合机制下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是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必然抉择。文章基于财政金融协同的内涵属性,进一步分析了财政金融政策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关联,并借助政策协同理论,分别从协同制度体系的完善和“主体—目标—内容”三维协同模型构建两个方面,探讨了财政金融协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逻辑前提与多维结构,架构起财政金融协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理论框架。路径选择方面,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构建“政府+市场”耦合机制下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体系,在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财政金融协同的“共同纲领”;在中观层面关注区域协同,处理好碳中和推进过程中整体和局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优化财政金融政策工具组合,发挥好财税、政府补贴、绿色信贷等不同类别政策工具的优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顾巧静 陈芙
本文利用2017年—2021年辽宁14个地级市宏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财政、金融以及二者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的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财政金融在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存在协同效应,二者协同支持效率高于财政或金融单独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剔除环境变量及随机噪声影响后,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级市之间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呈现非均衡性,“一圈一带两区”的发展战略可以缩小区域间财政金融协同效率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构建辽宁经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双维”支持体系,加大对环保节能、低碳转型等绿色技术的投入,发挥“一圈一带两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势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发展 财政金融协同 三阶段DEA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中央在政策文本中提出要落实"三权分置"政策,也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之间有何关系?在实现"长久不变"和落实"三权分置"时,是否存在政策协同上的困境?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一、"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的关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吉富星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财政部门及金融部门亦承受了较大压力,支农压力日益剧增。与此同时,财政与金融在支农过程中,往往处于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的状态。本文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对支农的目标分类、主体分层,分析各个主体面临的经济环境、行为与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整合财政及金融支农政策,进而形成互补互促、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以加强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协同性、有效性。
关键词:
支农 机制设计 财政 金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邹晓峰 韦广春
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揭示耦合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均恰好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但耦合水平值仍然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经济发展质量、政府重视力度、农村信贷投入及社会支持水平是耦合水平提升的显著促进因素。因此,论文认为,政府须结合各方资源推动全国整体均衡发展,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财政金融支农体系相协同。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耦合协调度 空间计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慧 吉富星
长期以来,我国“三农”支出获得了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大力支持,但资金缺口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在当前政府隐性债务整肃和财政紧平衡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保障在合规性、风险、规模和可持续性上都面临较大挑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任务艰巨,可成为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发力点。这需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发挥好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推进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加强融资规范和创新。其中,“三农”项目融资的合规性和可得性核心在于还款来源和信用结构,落脚点在于财政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和激励相容制度。当前,应立足于项目谋划,加强政策衔接和模式创新,提升“三农”自身“造血”能力;保持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方式更加有效,打好财政金融的“组合拳”;加大政策倾斜、强化激励约束,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内生动力;加强多方互动合作,撬动、引导多元投入,合理分担风险,增强投入的精准性、有效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毛晖 王明月 梁天琪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加强了对地方的生态文明考核,地方政府成为减碳的重要责任主体。然而,地方政府在减碳过程中,还面临着减碳与增长之间的冲突、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积极性有待调动、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等现实困境。而采取财政金融协同推进减碳,有利于发挥政策组合效应,在减碳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多主体参与减碳,更好地化解地方减碳的资金压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地方政府应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低碳领域;借助金融工具,提升绿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碳汇经济,培养经济增长新引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