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22.5.111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7)
2023(10120)
2022(8359)
2021(7691)
2020(6448)
2019(14445)
2018(13669)
2017(25685)
2016(13676)
2015(15508)
2014(15463)
2013(15151)
2012(13588)
2011(11928)
2010(12278)
2009(12142)
2008(11376)
2007(10078)
2006(8935)
2005(8358)
作者
(37915)
(31655)
(31177)
(30031)
(19797)
(14984)
(14321)
(12043)
(12003)
(11242)
(10750)
(10550)
(10279)
(10117)
(10086)
(9753)
(9224)
(9096)
(9085)
(8871)
(7894)
(7627)
(7613)
(7287)
(7093)
(7062)
(7053)
(6938)
(6368)
(6267)
学科
管理(50683)
(48400)
经济(48315)
(45555)
(40981)
企业(40981)
(33026)
(26808)
金融(26806)
(24956)
银行(24939)
(24018)
中国(22077)
(20296)
方法(19291)
(18373)
财务(18337)
财务管理(18290)
企业财务(17526)
数学(16860)
数学方法(16622)
财政(13499)
(13198)
(12786)
业经(12772)
地方(12285)
体制(11600)
中国金融(11141)
(10881)
(10240)
机构
学院(186887)
大学(186227)
(78537)
经济(76772)
管理(68975)
研究(60837)
理学(58633)
理学院(58047)
管理学(57027)
管理学院(56684)
中国(55691)
(50570)
(38017)
财经(35326)
科学(33816)
(31853)
中心(30510)
(29933)
(29078)
(27189)
研究所(26136)
财经大学(26121)
经济学(25607)
业大(24414)
北京(23908)
经济学院(23104)
(23096)
(22355)
(21901)
(21681)
基金
项目(120015)
科学(94390)
研究(88612)
基金(87959)
(75767)
国家(75129)
科学基金(65183)
社会(57795)
社会科(55042)
社会科学(55030)
(47231)
基金项目(45931)
教育(40955)
自然(40669)
自然科(39760)
自然科学(39747)
自然科学基金(39015)
(38673)
资助(36251)
编号(34349)
成果(29198)
(28245)
重点(27340)
(26819)
(25764)
课题(24915)
(24883)
国家社会(24670)
创新(24283)
(24036)
期刊
(87950)
经济(87950)
研究(61356)
(46521)
中国(42838)
(35777)
金融(35777)
管理(28589)
学报(27539)
(24972)
科学(23897)
大学(22182)
学学(21178)
财经(18929)
教育(16629)
技术(16145)
(16026)
农业(15412)
经济研究(14548)
业经(12294)
财会(12180)
会计(11686)
问题(10824)
理论(9679)
(9266)
(9089)
(8793)
财政(8793)
实践(8566)
(8566)
共检索到30265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琪  杜崇珊  
近年来,由于全球传统货币政策空间不足等原因,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该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来实现。相较而言,主要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为强大的自动稳定器。特别是受困于深度经济衰退的压力,一些国家设计并应用了"第二代财政自动稳定机制",该机制可以说是融合了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器的优点。我国囿于历史和现实条件,自动稳定器发育不良,长期依靠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来平抑经济波动,不仅影响了逆周期调节的效率,也造成了政策依赖症等经济社会问题。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过多依靠传统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方式不仅不符合主要经济体调控手段的发展趋势,而且也难以满足抵御风险、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的要求。笔者梳理了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制度设计及调控机理,以此为借鉴,提出我国增强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构建财政双重调节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周达军  
财政政策应如何在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之间进行有效权衡,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内生的制度缺陷,自动稳定器无法单独胜任稳定经济的角色;而缺乏约束的自由裁量行为又使得相机抉择具有较大的赤字和政治周期风险;尽管一些经济体采取了一些财政规则,但经验证据并没有表明规则约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反,在一些经济体,财政规则反而引致了更大的隐性财政风险。鉴于两种机制各自的优弊,为在提高财政政策稳定绩效的同时保持市场尽可能高的效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应首先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相机抉择的灵活性以弥补自动稳定器的不足。为提高相机抉择的有效性,必须采取过程控制,而非目前被...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通过对我国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的有效度量,文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线性回归模型对两者关联性进行的研究表明: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互扰性;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波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并成为我国自1994年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向调节力度较小,并具有明显的时滞,而相机抉择机制引致的财政收支外生变化对经济的反向调节虽然时滞较短,但工具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失灵;财政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扩张性政策较紧缩性政策好,相机抉择机制较自动稳定机制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论财政稳定器郭庆旺赵志耘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业已证明,纯粹的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地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的目标。这些目标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从财政角度上说,要实现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稳定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中的两大武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庞瑞芝  邓忠奇  
本文构建了嵌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对稳定经济的四种作用机制:边际激励机制、可支配收入机制、再分配机制以及预防性储蓄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税收体系、转移支付、生产性财政支出、全部财政稳定政策集成体系四个视角,考察了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研究发现:减税有助于稳定经济波动,尤其是减比例税,但减税的经济稳定效应弱于转移支付;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稳定效应最强,但容易造成过度投资;由于中国税收体系不完善,个税主要由工薪阶层承担,产生福利扭曲效应;全部财政稳定政策集成体系的经济稳定效应优于单一财政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骆永民  李奇原  
特定的财政分权模式不仅影响着税收调节宏观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还影响着税收资源的最终去向,由此决定了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强弱。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级政府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对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中央政府降低其在全国总税收中的分成比例,则能提升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提高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有利于税收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降低全国间接税负担或相对降低中西部地区的间接税负担,将有利于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据此,从保障税收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可采用“一放一抓”的方案: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收入放权,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加强税收监管并积极引导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建奇  
对我国财政"自动稳定器"特征的研究表明:一方面,财政收入具有顺周期特性,它伴随经济上升、下滑出现涨跌态势,有助于平缓经济波动,财政"自动稳定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出现非对称特征,经济高涨伴随财政支出快速上升,不仅无助于经济稳定,还会加剧经济过热风险,"自动稳定器"失灵。但从中央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支出增幅与经济增幅呈现反向关系,中央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反周期的平滑作用。结果是财政收支对经济稳定呈现半有效性,即在经济高涨时财政"自动稳定器"失效,在经济下滑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显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林   何剑  
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重要调控方式,调控效果和如何协调配合是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在运用TVP-FAVAR模型测算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CF带通滤波法和转折点法识别金融稳定周期,结合TVAR模型和TVP-VAR模型重点考察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逆周期和跨周期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经历了五轮周期性波动,呈现出风险“快聚集、慢消融”的特征;第二,在金融稳定恶化阶段,宏观政策可以有效平抑金融风险,在金融向好阶段,宏观政策也能够防止金融过热,两个阶段均能体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的意图;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同向性,2017年以后宏观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周期调控偏好且调控效应逐年增强。据此,本文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现实方案,并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苑广睿  
一、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理论分析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是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为达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相应的公共支出和税收措施,是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昉  罗汉武  
本文基于相机抉择原则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实际运用,运用时间一致性、趋势性研究,对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制度背景、国情实际、自身特性及操作难度等方面分析相机抉择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宏观调控实际效应偏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启振  汪小勤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规模不断扩大,但其总规模仍偏小,稳定性较差,其结构不合理未得到较大改进。应继续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充分发挥其积极推动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快财政支农政策转型,从相机抉择到以"自动稳定器"为主的二者兼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靖  
本文构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制转移特征的DSGE模型,考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联合动态效应,回答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是否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并对我国在不同区制下静态和动态财政政策乘数进行测算,同时对我国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区制转移模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应系数结果说明我国在经济高涨期和经济衰退期采用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是产出,对通货膨胀容忍较高,我国财政政策对政府发行债券收入反应非常不敏感,税收与政府支出及产出间关系密切;(2)模型脉冲响应结果说明在不同体制下我国政府支出影响均衡的传导是相同的,我国财政政策实施能够使主要经济变量受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余红艳  袁以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以"区域性、外资性"为主的传统税收优惠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历史演进遵循着增长目标导向下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以及税收制度的变迁逻辑。重新审视并研判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现实约束,可以发现: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度缺陷体现在规模不可度量与预算难以监控、目标多元与政策逻辑匮乏、政策繁杂与效果模糊以及国际视角的考量等四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税收优惠政策应实现从传统政策实施的"相机抉择"到"稳定机制"的转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次贷危机之后,动态调整的逆周期监管政策似乎可以成为缓解信贷顺周期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逆周期监管的本质是"相机抉择"。它始终无法回避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监管者能否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周期的特征以及监管政策效果的时滞,并据此判断动态调整的方向与幅度。所以,监管部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宏观经济预测能力,其次才是如何实施逆周期的动态监管政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