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10)
- 2023(18198)
- 2022(15403)
- 2021(14347)
- 2020(12126)
- 2019(27123)
- 2018(26720)
- 2017(51052)
- 2016(28079)
- 2015(31057)
- 2014(30419)
- 2013(30317)
- 2012(27553)
- 2011(24378)
- 2010(24304)
- 2009(22469)
- 2008(22428)
- 2007(19754)
- 2006(17220)
- 2005(15164)
- 学科
- 济(113778)
- 经济(113655)
- 业(103180)
- 管理(95104)
- 企(92062)
- 企业(92062)
- 方法(50072)
- 财(42800)
- 数学(40159)
- 数学方法(39774)
- 农(34828)
- 业经(34372)
- 中国(29323)
- 务(26109)
- 财务(26049)
- 财务管理(25995)
- 地方(24848)
- 企业财务(24675)
- 农业(24594)
- 制(23873)
- 技术(23031)
- 学(22076)
- 理论(20770)
- 和(20039)
- 贸(19811)
- 贸易(19800)
- 易(19197)
- 策(18559)
- 划(18558)
- 体(17397)
- 机构
- 学院(392439)
- 大学(389136)
- 管理(158230)
- 济(156652)
- 经济(153495)
- 理学(136904)
- 理学院(135421)
- 管理学(133319)
- 管理学院(132615)
- 研究(128245)
- 中国(97968)
- 京(82628)
- 科学(81792)
- 财(77764)
- 农(70758)
- 所(65118)
- 业大(61992)
- 研究所(59114)
- 财经(59112)
- 江(58607)
- 中心(57933)
- 农业(55792)
- 经(53793)
- 北京(51527)
- 范(47906)
- 师范(47363)
- 州(46743)
- 院(46558)
- 经济学(46273)
- 财经大学(43610)
- 基金
- 项目(268910)
- 科学(211369)
- 基金(194973)
- 研究(193486)
- 家(171400)
- 国家(169882)
- 科学基金(146216)
- 社会(122636)
- 社会科(116278)
- 社会科学(116248)
- 省(106970)
- 基金项目(104174)
- 自然(96298)
- 自然科(94072)
- 自然科学(94045)
- 自然科学基金(92406)
- 划(88849)
- 教育(87094)
- 资助(79008)
- 编号(77696)
- 成果(61269)
- 重点(60184)
- 创(59803)
- 部(57868)
- 发(57767)
- 创新(55227)
- 课题(53071)
- 业(51575)
- 科研(51488)
- 国家社会(50440)
- 期刊
- 济(173621)
- 经济(173621)
- 研究(113137)
- 中国(75812)
- 财(65316)
- 学报(65173)
- 农(64523)
- 管理(61342)
- 科学(58828)
- 大学(48797)
- 学学(46546)
- 农业(44410)
- 教育(38249)
- 技术(33748)
- 融(32655)
- 金融(32655)
- 业经(30573)
- 财经(29278)
- 经济研究(27513)
- 业(25515)
- 经(25113)
- 问题(22407)
- 技术经济(20786)
- 科技(20682)
- 版(19289)
- 现代(18627)
- 商业(18413)
- 财会(18247)
- 理论(17483)
- 图书(16988)
共检索到576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洛桑曲杰 肖颜
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内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结合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发现在市场融资机制不完善时,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低时,基于政府角色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本文这一结论为市场和政府角色的互补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最后,基于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最终带来了更好的经营绩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艳梅
从理论分析得出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因素可分为非制度性因素和制度因素,采用12个指标构建的面板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公共服务支出需求是影响中央转移支付大小的关键因素,但与中央转移支付同方向变化的结果表明其不代表公平的性质;1994年实行的新财政体制包含着改变中央财权弱化格局的导向和制度安排,其制度的不完善性恰恰正向影响了中央转移支付的大小;另外,地方政府是否为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多寡和区域的安全性等政治考量也是影响中央转移支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地方条件 非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心来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均显不足且依次递减,但中央的转移支付总体上并未实现与各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地方上解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性较强,应适当调整。税收返还降低了中央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应适时取消。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最强,应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专项转移支付有较强的负相关性,但应缩小规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永正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自筹制度之后,我国占多数的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财政缺口,特别是以农业税为主体财源的农业乡镇仅仅凭农业税远远不能维持自身的财政支出,因而出现乡级财政危机。普遍取消农业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骁 赵艾凤 王好
本文首先采用转移支付前后的基尼系数构造效果系数,对2003—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以下简称转移支付)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进行了探讨。总体来说转移支付的确起到了缩小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作用,并且这种效果呈现出增强的趋势。那么,目前转移支付的区域分配结构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运用秩和检验对转移支付的区域分配结构进行了评价,得出人均本级财政收入与人均转移支付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无差异的,东、中、西部都存在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多而转移支付反而多,财政收入少而转移支付反而少的省份。既然转移支付的区域分配结构有待优化,我们继而采用转移份额法对影响转移支付区域分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东部的财政努力度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宵雅; 张继彤;
文章基于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MRW框架阐释财政转移支付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研究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以绝对差距指标和相对差距指标为基础的实证模型结果均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都是显著为正的,现阶段我国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仅没有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权衡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溶沧 焦国华
本文在全面、系统描述中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基础上 ,重点对我国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差异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 ,并对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平衡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方面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性评估 ,最后对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我国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思路性对策。
关键词:
财政能力差异 转移支付制度 地区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蕾蕾 宗颖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国库处课题组 刘书文 陈斯瀚 潘书兰
分税制改革实施的20年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分配方式逐步完善,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政府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但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环境不断变化,制度异化问题随之而来。本文通过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和特点,主要阐述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制度异化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助推我国财税改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小龙 余龙
中国现阶段转移支付制度失范是转移支付波动的主要诱因之一,而转移支付波动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风险。从理论上讲,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风险加大时,为保持财政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通过提高征税努力程度增加"预防性自有财力",从而影响企业税收负担。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转移支付波动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程度;然后基于1998—2009年全国县级财政经济统计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县级转移支付波动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级转移支付波动对辖区内企业实际税率有显著正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方法估计也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波动对企业实际税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专项转移支付波动对企业实际税率无显著影响。对企业按性质分组之后的估计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企业,当转移支付波动增加时,国有企业、地方税务局征管企业以及有行政隶属关系企业的实际税率上升更多。本文的研究从政府间财政关系角度解释了转移支付波动如何影响企业税收负担,能够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现阶段企业"减税降负"政策设计提供新视角。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许建国 彭继旺 李波 李进都 毛鑫 梅勇
本文首先阐述了税收分配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当前的分配模式及特点,进而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域间税收分配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在借鉴国外区域间税收分配和财政转移支付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就我国应如何建立和完善区域间税收分配制度提出了总体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
税收分配 财政转移支付 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秀敏 王艳真 刘明明
增加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能够促进东北振兴,不仅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够促进东北地区就业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且,该项政策还有利于西部大开发,但不利于中部崛起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中央还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区域财政转移支付 政策效果评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仲常 董东冬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收敛和实现地区财政均等化方面其效果如何,文章试图从一种新的视角加以分析与诠释。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地区流动,改变了各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总扶养比,进而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总扶养比高于东部地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相对力度反而低于东部地区。文章最后提出将地区人口负担差异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分析体系,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和提高地区财政帮扶的实效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侃 亓寿伟
本文分析了1978-2009年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从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结果和成本两个角度考察了东、中、西部地区中央转移支付和财政分权对不同类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差异相对较小,但供给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转移支付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低水平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抑制了中、东部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而对西部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则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转移支付促进了西部地区公共基础教育发展,对中、东部地区则具有抑制作用。财政分权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是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但是抑制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小川
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预算法,高度重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对转移支付的原则、目标、范围、重点以及预算编制、管理机制等均作出了完整的制度框架规定。当然在转移支付制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转移支付法律体系建设,科学制定转移支付的法定规模、支付标准、透明程序等规则,以及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