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80)
2023(3599)
2022(3035)
2021(3077)
2020(2447)
2019(5496)
2018(5534)
2017(10108)
2016(5743)
2015(6310)
2014(6318)
2013(6544)
2012(6069)
2011(5151)
2010(5349)
2009(4930)
2008(5182)
2007(4457)
2006(3945)
2005(3505)
作者
(15324)
(12918)
(12701)
(12361)
(8002)
(6197)
(5793)
(4840)
(4806)
(4685)
(4340)
(4205)
(4189)
(4082)
(4049)
(3827)
(3817)
(3736)
(3660)
(3480)
(3188)
(3108)
(3010)
(2986)
(2906)
(2874)
(2858)
(2702)
(2667)
(2615)
学科
管理(21596)
(21050)
(20486)
经济(20465)
(17114)
(12416)
企业(12416)
财政(12337)
(9821)
地方(9517)
(9158)
(8195)
财务(8194)
财务管理(8154)
环境(8151)
企业财务(7784)
(7503)
中国(7087)
方法(6515)
农业(6373)
(5859)
制度(5854)
数学(5713)
数学方法(5657)
生态(5386)
(5170)
(4646)
地方经济(4504)
(4372)
银行(4362)
机构
学院(73238)
大学(71377)
(29293)
经济(28645)
研究(27161)
管理(26113)
(23719)
中国(22241)
理学(22005)
理学院(21702)
管理学(21350)
管理学院(21231)
科学(17019)
(15335)
(14389)
财经(14049)
中心(13186)
(12520)
研究所(12434)
(12247)
(12070)
(10923)
业大(10078)
北京(10070)
(9878)
财经大学(9859)
(9732)
师范(9673)
(9532)
农业(9088)
基金
项目(48019)
科学(36799)
研究(36471)
基金(33966)
(29809)
国家(29550)
科学基金(24598)
社会(23119)
社会科(21798)
社会科学(21792)
基金项目(18653)
(18605)
(15486)
教育(15442)
编号(15061)
自然(14801)
自然科(14282)
自然科学(14279)
自然科学基金(13971)
成果(13075)
资助(13018)
重点(11045)
(10988)
(10340)
课题(10249)
(10159)
国家社会(9886)
(9409)
(9389)
科研(9072)
期刊
(38106)
经济(38106)
研究(25972)
(23608)
中国(18173)
(11278)
学报(11217)
科学(9941)
大学(8532)
学学(8260)
(8215)
金融(8215)
管理(8138)
农业(7514)
(7296)
财政(7296)
财经(7043)
会计(6293)
教育(6197)
(5967)
经济研究(5860)
业经(5676)
财会(5590)
资源(5375)
(4714)
问题(4594)
(4294)
技术(3984)
(3792)
通讯(3750)
共检索到122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冬梅  
在我国,民族地区多是集生态功能特殊、整体贫困、自然资源丰富等特性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影响到全国生态建设进程。财政确保生态补偿资金最重要与最直接的方式是转移支付。近些年来,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多方面展开,包括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系数、实施生态恢复补助、支持民族地区生态工程建设、增加矿产资源开发补偿、设立基础测绘专项补助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现行生态转移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大能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中央政府主导的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但现行补偿机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补偿不充足性、非长期高效性的特点,本文探讨如何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一种长效、稳定的兼容政府纵向和省区际间、流域间政府横向的财政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廖晓慧  李松森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育才  谢芬  
分税制改革以来,针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调整,形成了一个纵向逐级传递式财政转移支付模式。本文梳理了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构成及路径,并对当前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现状及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无论是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还是财力均等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总体规模过小、结构不合理、转移支付路线单一、缺乏法律规范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晓兰  黄显林  杨秀  
1.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建立纵横交错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体系。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需要,应不断加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完善现行财政体制。自1994年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显著下降,但支出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地方政府用将近40%的财政收入比例支撑了近70%的支出。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健夫  田贵贤  
对我国而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类财政转移制度。目前已有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等,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是造成环保进展乏力,环境污染难以遏制的主要根源,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考虑到现阶段中央地方财政分权的实际,引进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成为一种必然。横向转移支付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符合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原则,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在目前立法层次低、人们环保意识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蔡银莺  
耕地保护不仅要确保耕地的数量不减少、而且要保证耕地的质量和生态功能不下降。本文综合考虑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属性.采用加权求合法计算耕地的综合水平.并据此采用Jenks自然断裂点法将湖北省102个县(市、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界定了县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分区结果显示:全省共有56个耕地赤字区.28个耕地平衡区以及18个耕地盈余区.盈余区个数仅占总样本的18 %.说明湖北省耕地资源综合水平偏低;省内耕地资源综合水平差异较大.综合水平值最高为0.209 9(钟祥市).最低为0(江汉区、武昌区和黄石港区).平均水平为0.083 8。此外.通过构建耕地资源综合水平与土地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珍  王宏丽  
本文通过简要梳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以新疆为例,从定量角度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反映出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带动作用远大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带动作用,且一般转移支付作用性更强。结合当前财税改革新要求,针对民族地区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全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珍  王宏丽  
本文通过简要梳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以新疆为例,从定量角度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反映出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带动作用远大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带动作用,且一般转移支付作用性更强。结合当前财税改革新要求,针对民族地区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全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志  
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数额的增加,也暴露出了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不规范、项目缺乏严格限制、资金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面对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双重压力,客观上也要求改革和完善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一是加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整合。加强一般性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统筹力度,对于两者同时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应该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预算管理课题组  
自1995年实行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以来,转移支付制度不断改进完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扩大了转移支付范围,对于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人均财力差距和各省、市、区内的市县之间人均财力的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小宁  
生态环境的公共品属性使得生态环境定价较为复杂,而不完善的生态环境定价模式会损害生态环境,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巴西生态补偿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该根据各种生态功能区发挥的作用差异和受益主体,确定生态环境的价格,构建区域性和全国性生态补偿体系,并应该考虑将生态环境外部性的定价应该反映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生态补偿性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剑,张筱峰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其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致均等。本文从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现状考察入手,系统分析了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剑  张筱峰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 ,其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致均等。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