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6)
- 2023(10427)
- 2022(8864)
- 2021(8543)
- 2020(7286)
- 2019(17006)
- 2018(16602)
- 2017(32592)
- 2016(17465)
- 2015(19870)
- 2014(19717)
- 2013(19091)
- 2012(17240)
- 2011(14838)
- 2010(14832)
- 2009(13429)
- 2008(13043)
- 2007(10735)
- 2006(8958)
- 2005(7403)
- 学科
- 济(73511)
- 经济(73439)
- 管理(55866)
- 业(52708)
- 企(44939)
- 企业(44939)
- 方法(43760)
- 数学(40408)
- 数学方法(39798)
- 财(31477)
- 中国(17687)
- 农(17514)
- 务(16772)
- 财务(16720)
- 财务管理(16664)
- 企业财务(15898)
- 业经(14046)
- 制(13499)
- 地方(13182)
- 财政(13054)
- 贸(12066)
- 贸易(12060)
- 理论(11940)
- 易(11741)
- 农业(11443)
- 技术(11067)
- 政(10657)
- 银(10384)
- 银行(10380)
- 学(10311)
- 机构
- 学院(234957)
- 大学(233723)
- 济(99276)
- 管理(98814)
- 经济(97586)
- 理学(87447)
- 理学院(86711)
- 管理学(85066)
- 管理学院(84646)
- 研究(66675)
- 财(53343)
- 中国(51959)
- 京(45775)
- 财经(40013)
- 科学(38390)
- 经(36672)
- 中心(32868)
- 江(32656)
- 业大(32257)
- 经济学(31908)
- 农(30940)
- 所(30564)
- 财经大学(30120)
- 经济学院(29202)
- 北京(27720)
- 研究所(27434)
- 范(26713)
- 商学(26564)
- 师范(26445)
- 商学院(26350)
- 基金
- 项目(166544)
- 科学(133791)
- 基金(124471)
- 研究(122082)
- 家(106548)
- 国家(105719)
- 科学基金(94147)
- 社会(79373)
- 社会科(75561)
- 社会科学(75543)
- 基金项目(65433)
- 省(64576)
- 自然(61529)
- 自然科(60240)
- 自然科学(60230)
- 自然科学基金(59155)
- 教育(58749)
- 划(53912)
- 资助(52520)
- 编号(48713)
- 部(38114)
- 成果(37877)
- 重点(37006)
- 创(35771)
- 发(34164)
- 教育部(34001)
- 国家社会(33453)
- 创新(33337)
- 人文(32973)
- 课题(32832)
共检索到323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雄奇 张勋杰
财政赤字增加是否提高了利率水平的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综合考虑影响利率水平变动的诸种因素,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我国财政赤字与名义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赤字增加导致名义利率水平提高。其政策含义在于:在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时,不能完全忽略和否认财政赤字增加对名义利率水平的影响;同时,需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雄奇 张宗益 康继军
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不能用利率、汇率的变动予以解释,而与储蓄-投资缺口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结果显示:贸易差额、财政赤字、利率、汇率及 GDP(PPP)等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财政赤字、GDP 对贸易差额具有 Granger 影响,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增加,GDP 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减少;利率、汇率对贸易差额无 Granger 影响。其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控制包括财政赤字在内的有关宏观经济变量可以有效地调节中国的贸易收支。同时,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高储蓄、低消费、外资的“超国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潮
财政赤字可以产生货币扩张效应,造成通货膨胀压力,传导至宏观金融稳定层面,加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本文在构建财政赤字影响金融稳定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1978~2007年我国财政赤字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长鹏 邓晓兰
在减税降费、“双循环”战略、“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背景下,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利率与汇率联动问题备受关注。融合不同理论模型,根据新中国72年月度数据,运用MSAR-TVP-VAR模型识别稳态区间,检验四者作用机制发现,财政赤字率上升推升政府债务率,政府债务率上升推升利率,利率上升促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为稳定汇率,央行干预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促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推升政府债务率,政府债务率上升推升财政赤字率。广义政府债务率对实际利率期限结构的总量与结构影响并存,对实际利率走廊以总量作用为主,无明显结构调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增收减支、隐性债务监管、货币政策独立性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匡小平 卢小祁
现行的财政支出式分权导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状况日益严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能力受约束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来缓解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预算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土地财政的重要根源。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J省为例,验证了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影响效应,建议通过完善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的归一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来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赤字 土地财政 地方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庆旺 三好慎一郎 赵志耘
本文根据传统的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所建立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赤字对利率的影响。作者认为,在用发行公债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赤字无论是由于增加财政支出还是由于减税速成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场利率水平上扬.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经济运行中,计划利率体制使得利率水平对预算赤字的反应灵敏度很小;财政银行仍捆在一起的传统体制使得公债利率对银行利率没有推动作用;银行透支是中国预算赤字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所有这些原因使得预算赤字对利率水平几乎没有上扬的压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梦鑫
本文通过构建DHSY模型给出了房地产投资结构与政府财政行为和债务演化关系的直接经验论证结果。经验分析显示,在控制宏观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及金融机构风险等因素的情形下,样本期内房地产投资支出增加会加剧我国政府财政状况失衡程度。同时,我国房地产投资支出增加均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致我国政府债务背离其长期均衡趋势,加剧我国政府债务失衡状态,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引致我国政府债务扩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红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本文在政府跨期预算约束视角下推导得出财政可持续性检验条件,并基于时变协整模型对1952~2015年我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我国财政收支之间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52~2015年我国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但财政收支的长期均衡关系呈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财政失衡态势较为严重;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和2012以来的经济"新常态"时期,财政收支规模较为均衡;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财政赤字率的持续提高并未对我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财政收支调整行为与"财政同步假说"相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诗园
本文利用SVAR模型对转轨时期我国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短期范围内我国政府债务对经济具有提升作用,但在长期,我国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将会阻碍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此外,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存在先挤入后挤出效应;通过进一步对模型中各经济变量进行方差分解发现,通货膨胀对财政赤字、国民生产总值及政府债务波动的解释程度最高,而赤字对其本身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波动解释程度次高,财政赤字的波动受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较小,而其他经济变量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比率大致相同;最后,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提出了转轨时期如何科学管理政府债务的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诗园
本文利用SVAR模型对转轨时期我国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短期范围内我国政府债务对经济具有提升作用,但在长期,我国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将会阻碍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此外,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存在先挤入后挤出效应;通过进一步对模型中各经济变量进行方差分解发现,通货膨胀对财政赤字、国民生产总值及政府债务波动的解释程度最高,而赤字对其本身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波动解释程度次高,财政赤字的波动受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较小,而其他经济变量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比率大致相同;最后,根据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彭超
财政赤字率一般被定义为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欧盟一般将3%作为衡量财政风险的警戒线,我国也基本上按照这一衡量标准,将赤字率长期都控制在3%以下直至2016年。在减收增支、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改革深化背景下,我国赤字率2016年首次触及3%的警戒线,由此引发了学界对财政风险的讨论。2018年我国的赤字率预算安排下降到2.6%,是201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这又引发社会对积极财政政策变化的猜测。笔者通过梳理近年来对赤字率的讨论发现,忽视赤字率统计口径,仅单纯"比大小"是赤字率讨论中的主流。但事实上由于存在统计口径的差异,这样的比较存在偏颇。通过梳理及对比美国、德国的赤字统计口径差别,笔者得出应对赤字率进行综合考量而不是简单数字比较的结论。
关键词:
赤字率 统计口径 防范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雍君
财政赤字是判断财政可持续性的最常用的指标。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决算报告披露,2016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但人们很少设问:现行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是否正确?其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实际上,现行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问题,容易产生误导性。鉴于财政赤字及其涉及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政策分析的最重要的数据,有必要重新界定并正确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