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3)
2023(10049)
2022(9058)
2021(8844)
2020(7346)
2019(17196)
2018(17162)
2017(33471)
2016(18313)
2015(20676)
2014(20870)
2013(20831)
2012(18970)
2011(16670)
2010(16575)
2009(15008)
2008(14796)
2007(12442)
2006(10699)
2005(9118)
作者
(51119)
(42491)
(41977)
(40229)
(26933)
(20299)
(19193)
(16813)
(16169)
(15279)
(14625)
(14024)
(13331)
(13218)
(12974)
(12852)
(12724)
(12555)
(12081)
(11808)
(10592)
(10203)
(10125)
(9631)
(9621)
(9390)
(9373)
(9275)
(8465)
(8382)
学科
(74237)
经济(74157)
管理(58029)
(50967)
(43718)
企业(43718)
方法(34403)
数学(29955)
(29710)
数学方法(29659)
中国(18003)
(17992)
(17221)
(15339)
财务(15280)
财务管理(15230)
地方(15072)
企业财务(14509)
业经(14507)
(13483)
财政(12947)
理论(12105)
农业(11606)
(11330)
(11189)
贸易(11185)
(10797)
环境(10668)
(10562)
技术(10544)
机构
大学(252635)
学院(250127)
管理(104041)
(95305)
经济(93141)
理学(90799)
理学院(89799)
管理学(88300)
管理学院(87876)
研究(80143)
中国(59391)
(53854)
(51395)
科学(51366)
(40094)
财经(38168)
(38026)
业大(37995)
研究所(36370)
中心(36355)
(35309)
(34694)
北京(33899)
(32410)
师范(32165)
农业(29736)
(29476)
(28616)
财经大学(28360)
经济学(27744)
基金
项目(175328)
科学(137213)
研究(128184)
基金(127245)
(110078)
国家(109156)
科学基金(94221)
社会(79320)
社会科(75048)
社会科学(75026)
基金项目(68923)
(67852)
自然(62524)
自然科(61014)
自然科学(61000)
自然科学基金(59874)
教育(58302)
(57070)
编号(52859)
资助(52345)
成果(42626)
(38648)
重点(38324)
(36194)
(35754)
课题(35490)
科研(33736)
创新(33638)
教育部(33114)
项目编号(32964)
期刊
(102109)
经济(102109)
研究(74006)
中国(47604)
(42654)
学报(39540)
科学(36725)
管理(35828)
(33697)
大学(29813)
学学(28090)
教育(25926)
农业(23721)
技术(20054)
财经(18229)
(18139)
金融(18139)
业经(16416)
经济研究(16154)
(15337)
理论(13458)
图书(13424)
问题(13240)
实践(12564)
(12564)
科技(12212)
技术经济(11654)
财会(11599)
(11479)
(11323)
共检索到359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一花  化兵  
房价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民生问题。但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大大凸显了房价的经济属性,其民生属性则被极大削弱。对于房价过快增长有多种理论解释,但基于政府财政状况的实证研究证据比较缺乏。笔者沿着政府财政赤字—土地财政—房价的逻辑探究房价上涨的成因,通过使用2002—2015年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的研究发现,市级政府"土地财政"规模对房价存在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财政赤字的影响后,发现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土地财政"规模对房价的促进作用越强。对此,本文认为,当前行政调控房价的手段具有局限性。从长远来看,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将财税体制改革与住房制度和土地供应制度结合起来,是建立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明东  
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余额对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有很强的政策效应,本文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经济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了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余额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情下的因果关系。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内外失衡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雍君  
财政赤字是判断财政可持续性的最常用的指标。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决算报告披露,2016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但人们很少设问:现行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是否正确?其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实际上,现行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问题,容易产生误导性。鉴于财政赤字及其涉及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政策分析的最重要的数据,有必要重新界定并正确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景明  
本文梳理出了2008-2018十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特点,总结出十年间中央与地方两方赤字占赤字总额的比重。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有两点内在联系:一是政府发行债务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二是偿还债务会推高财政赤字。近十年我国积极实行财政政策扩大赤字规模,使债务规模急剧放大。从总体制度安排来看,福利型财政赤字在我国将是一种长期性的现象而且具有强烈的增长冲动,具体原因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结构变化、税收中低速增长三点。我国将从调整财政赤字弥补方式,从预算资源状况出发筹划发展和建立地方债指标分配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挂钩机制三个层面严格管控财政赤字,制定出务实可行兼顾多方利益的财政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春荣  
随着《预算法》的出台和财政制度的规范化, 关于财政赤字是“硬赤字”,还是“软赤字”已无需争论了, 但关于财政赤字统计口径, 仍有一些误解需要澄清, 本文通过对几个方面的讨论, 以期对财政赤字口径有较为确切的认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亲培  陈力恒  
目前我国财政赤字规模适度,但赤字规模有恶化趋势,财政状况不佳。必须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逐步改善财政状况,积极预防财政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邵培德  
纵观国际范围内财政赤字的历史发展,对之作些比较分析,即可发现: 一、财政赤字的基本定义因国而异由于各国对财政收支范围界定不一,因而导致对财政赤字基本定义的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分成三类:(1)“赤字的总差额概念”,即财政赤字是财政总支出(含经常性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庆旺  三好慎一郎  赵志耘  
本文根据传统的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所建立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赤字对利率的影响。作者认为,在用发行公债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赤字无论是由于增加财政支出还是由于减税速成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场利率水平上扬.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经济运行中,计划利率体制使得利率水平对预算赤字的反应灵敏度很小;财政银行仍捆在一起的传统体制使得公债利率对银行利率没有推动作用;银行透支是中国预算赤字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所有这些原因使得预算赤字对利率水平几乎没有上扬的压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何乘才  
自 1 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 ,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都大大增加了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近年来的财政赤字过大吗 ?是否会引起财政危机 ?本文根据政府跨时预算约束理论 ,利用协整方法 ,从动态角度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我们发现 ,尽管 2 0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财政赤字 ,而且近年来财政赤字增加了 ,但没有证据表明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因此 ,我们的结论是 ,我国的财政赤字政策是可持续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浩江  
本文在分析财政赤字与税收、国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财政赤字的内生性。通过VAR模型模拟了财政赤字对GDP的冲击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贯成  汪勋杰  
本文基于地方财政赤字的视角,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的内在作用逻辑。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所造成的地方财政赤字扩大化,激励了地方政府在利益觉醒后利用预算制度缺口,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进而驱动地方政府通过积极的土地财政手段来实现财政增收的政策目标。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财政分权、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驱动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彩虹  
论财政赤字行为与赤字政策陈彩虹在财政赤字理论中,已有的理论似乎过于重视财政赤字的政策性意义,对于财政赤字的一般性内容,即赤字本身的规定性,可以说没有过细的分析与研究,或者说是有所忽略。通常将其作为双重性的经济政策来看待,一方面,将赤字作为财政政策的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锋  
转轨国家往往通过隐性债务和透支收入来转移财政支出压力。真实赤字应该包括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本文从赤字融资方式构建了三种口径的赤字率。其中,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包括财政赤字率和隐性债务赤字率;政府收入赤字率Ⅱ是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和透支收入赤字率之和。自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但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围绕10%波动,政府收入赤字率Ⅱ围绕15%波动。控制隐性债务和减少透支收入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根本举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东  
一、公债、财政赤字与税收关系 在中国的现实表现 (一)有关公债、财政赤字与税收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变迁评析。 在我国的财政学理论中,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并不承认西方经济学有关公债与赤字的理论,而是认为公债与赤字并非一回事,在谈论公债时,总是尽量避讳赤字,“如果把公债只看作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把公债等同于财政赤字,那么,发行公债的意义,就显然缩小了。”(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李传昭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反应函数计量技术,对我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从财政赤字到经常项目的Granger单向因果关系,财政赤字的增加长期内会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顺差并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并且随着我国宏观调控逐步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财政政策,政府应密切关注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