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4)
2023(11865)
2022(10191)
2021(9294)
2020(7882)
2019(18148)
2018(17692)
2017(33726)
2016(18429)
2015(20958)
2014(21468)
2013(21455)
2012(20599)
2011(18600)
2010(19189)
2009(17802)
2008(18220)
2007(16557)
2006(14643)
2005(13508)
作者
(55310)
(46271)
(46134)
(43940)
(29466)
(22293)
(21287)
(17921)
(17445)
(16677)
(15791)
(15522)
(14898)
(14827)
(14753)
(14262)
(14109)
(13676)
(13290)
(13275)
(11636)
(11567)
(11270)
(10569)
(10568)
(10451)
(10444)
(10241)
(9407)
(9283)
学科
(83770)
经济(83673)
管理(52233)
(51386)
(39829)
企业(39829)
方法(32010)
(30479)
数学(28020)
数学方法(27754)
中国(27032)
(25077)
地方(24931)
业经(18128)
(17459)
农业(16685)
(16598)
(15003)
贸易(14990)
(14849)
银行(14819)
(14655)
财务(14624)
财务管理(14563)
(14442)
(14222)
金融(14220)
(14192)
财政(13916)
企业财务(13808)
机构
学院(268164)
大学(267535)
(112761)
经济(110276)
研究(98350)
管理(97838)
理学(82148)
理学院(81115)
管理学(79760)
管理学院(79237)
中国(75696)
(60123)
科学(59983)
(58432)
(51803)
(48425)
研究所(46331)
中心(44979)
(43578)
财经(43197)
(38933)
业大(38879)
农业(37783)
北京(37774)
(37099)
师范(36748)
经济学(34842)
(34731)
(34320)
(32323)
基金
项目(168075)
科学(130453)
研究(124579)
基金(118747)
(103861)
国家(102578)
科学基金(85886)
社会(77996)
社会科(73847)
社会科学(73822)
(66878)
基金项目(62349)
教育(56647)
(55948)
自然(53236)
自然科(51920)
自然科学(51901)
编号(51539)
自然科学基金(50946)
资助(49086)
成果(43690)
(41480)
重点(38392)
(37068)
课题(36561)
(34270)
发展(33440)
(32866)
(32145)
科研(32061)
期刊
(135283)
经济(135283)
研究(86482)
中国(61892)
(50880)
(45293)
学报(42390)
科学(38103)
管理(35871)
大学(31689)
教育(30811)
农业(30467)
学学(29629)
(28402)
金融(28402)
技术(23328)
业经(22335)
经济研究(21950)
财经(21843)
(18797)
问题(17879)
(16797)
(14157)
技术经济(13765)
图书(13519)
(13379)
商业(12786)
世界(12737)
会计(12581)
统计(12362)
共检索到43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常旭华  陈强  李晓  王思聪  
财政资助发明权属不清常被视为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事业的最后一道障碍,现已成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回顾我国自建国以来财政资助发明的权利配置要点和改革进程,从权利分配、介入权、收益分配三方面开展了国别比较分析,明确了我国在财政资助发明权属上存在的核心问题。研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拜杜规则",实施介入权制度,强化单位法人权利,充分平衡国家-单位-个人三元权利结构,以图从制度层面改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利局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明确财政资金资助中用于国防目的的技术产权属于国家所有,这既与我国《科技进步法》的规定相左,也不利于军用技术转化。对于军民两用技术的专利权等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等利益外,应当归属于受资助者,这是基于产权激励理论,以促进两用技术转化应用、实现两用技术价值最大化的最优安排。同时,为了平衡公共利益,受资助者需要承担合理利用两用技术的义务,而合理利用的判定标准应当是两用技术产生了实际效用;为了平衡公共利益,国家在特定条件下享有介入权。对受资助完成的两用技术产生的收益,国家不适合参与分配。以上述理论基础为指导,检视我国有关权义配置的法律规范,发现存在一些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尤丹  
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导致的处置权虚置,当前被视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制度问题。长期缺乏权利主义的专利法实践,导致以发明国有化为前提的发明奖励制度成为社会认知职务发明制度的惯性逻辑。实际上,2000年专利法改革已经从立法上完全否定了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但是,科研市场化和公共科研体系的并存,使得职务发明制度适用及其改革仍然难以回避公有制框架下国家所有权与专利权的内在冲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惠彬  吴运时  
本文以职务发明权属的变革为探讨中心,借由奖励导向与权利导向的叙事勾勒新中国70年职务发明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结论有:改革开放前30年,职务发明人曾享有意思自治,可以决定职务发明专利的权属,并能获得相应奖励,而后的时事变更导致专利制度形同虚设,职务发明奖励也荡然无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务发明制度逐步恢复,发明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专利权,发明人的权利主体地位获得法律认可,科技体制的变革、专利制度的完善、专利政策的推动和对创新的激励是促进新中国职务发明权属变革的动力。当今,《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仍存在职务发明人权益缺乏有力保障、单位的责任过轻等弊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侍晓宇  高霞  杨中楷  
以美国财政资助专利为研究对象,对其资助机构、专利权人和技术领域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分析财政资助专利的引文特征。研究发现,财政资助专利与非财政资助专利和科学论文相比,财政资助专利与科学论文有着更高的科学关联性。为此提出我国应建立并完善财政资助专利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基础研究尤其是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中的专利产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永友  
财政资源在竞争性支出项目之间配置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关乎社会发展成果能否被全民共享。本文通过引入非参数前沿技术对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进行的估算表明,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平均只有0.7,虽然自1994年税改之后,出现一种整体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无论是相对水平还是变化趋势,地区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从时间上看,在过去的10多年中,地区间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序调整态势。一些中西部地区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财政支出结构配置相对效率上升较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  
高考刚刚结束,有关吉林松原高考作弊成风、浙江省高校招生政策加分不公平等报道屡屡见于报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再一次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就其本源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使然。文章将从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和谐现象入手,对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因素——财政资源的配置,从总量、结构、方法三个角度进行详尽地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查明辉  张水华  
国家财政资助民办高校发展,最终打破公办高校的垄断地位,形成公办与民办高校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是全球化时代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国家制定对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政策的现实依据,认为目前国家的财政资助应首先选择其中的非营利性部分。
[期刊] 求索  [作者] 易玲  
职务发明制度的完善,对我国由传统工业经济向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现行《专利法》第6条第1款与第3款之间存在某些冲突,司法实践中的理解和适用不完全一致。与美国职务发明权属规则不同,我国职务发明的立法宗旨天然倾向保护单位的经济利益,"厚雇员主义"一说只存在于单位与雇员未做约定的情况下。送审稿中《专利法》第6条的修改、完善应注重单位与雇员之间利益平衡,对"物质技术条件"予以类型化处理,适用"可替代性标准"作为"物质技术条件"的界定标准,将"执行本单位任务"下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也纳入意思自治优先的范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鹏   王亚琪   陶畅  
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各省份预算绩效改革“逐步推开”的特点,本文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预算绩效管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通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结构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强的预算监督能力、较完善的制度环境、较高的信息化程度、较小的财政压力能够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区预算绩效改革成效更为显著。鉴于此,我国应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继续强化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绩效对财政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本文首次提出财政分配的"三元悖论"分析框架,指出减税、增加公共福利支出、控制政府债务与赤字水平三大目标,至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由于对这种制约关系处理不当,在中等收入阶段已出现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的前车之鉴;这种制约关系在我国现阶段政府调控管理中,也带来了明显的棘手难题。正视"三元悖论"制约,是宏观调控当局的必然命题;缓解"三元悖论"制约,有必要特别重视与"少花钱、多办事"、"用好钱、办实事"、"少借钱、多办事"、"扩财源、优事权"紧密相联的四方面机制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维   颜佳琳   邓海雄  
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资助是中国特色重大专项转移支付。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固定效应模型,依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考量财政资助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资助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具体表现在对个人非认知能力及其外向性、尽责性与开放性的提升。同时,自我教育期望和父母陪伴在财政资助与人力资本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鉴于此,应进一步深化财政资助工作的育人属性,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因人施策提升财政资助绩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海川  
我国在国家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机制的微观建设方面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本文借鉴经济发达国家主要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的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机制在微观方面进行改革的建议,以期有效提升我国财政资金监督制衡的效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卉  
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在分析预测社保财政资金供给与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社保财政资金供需平衡的对策与措施,即放缓GDP增长速度并着力保障民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大力提高人的知识层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苗婧  段国旭  
财政资源配置制度是政府为了实现对财政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而确定的一系列规则或规章制度的总称,完善财政资源配置制度,应在三个技术层面加强政府的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