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9)
- 2023(8897)
- 2022(7326)
- 2021(7033)
- 2020(5896)
- 2019(13516)
- 2018(12771)
- 2017(24652)
- 2016(13194)
- 2015(14966)
- 2014(14766)
- 2013(15180)
- 2012(14374)
- 2011(12801)
- 2010(12561)
- 2009(11608)
- 2008(11848)
- 2007(9974)
- 2006(8370)
- 2005(7662)
- 学科
- 济(61394)
- 经济(61330)
- 管理(40962)
- 业(38847)
- 方法(32899)
- 企(31098)
- 企业(31098)
- 数学(30675)
- 数学方法(30524)
- 财(29140)
- 中国(19587)
- 农(14411)
- 务(14404)
- 财务(14398)
- 财务管理(14345)
- 企业财务(13848)
- 贸(13682)
- 贸易(13677)
- 制(13445)
- 易(13425)
- 财政(12881)
- 银(10944)
- 银行(10936)
- 融(10632)
- 金融(10632)
- 政(10496)
- 行(10359)
- 学(9981)
- 业经(9957)
- 地方(9677)
- 机构
- 大学(193156)
- 学院(188403)
- 济(91865)
- 经济(90579)
- 管理(71021)
- 研究(68449)
- 理学(61926)
- 理学院(61265)
- 管理学(60513)
- 管理学院(60136)
- 中国(54851)
- 财(50582)
- 京(39863)
- 科学(37562)
- 财经(37344)
- 经(34391)
- 所(34093)
- 经济学(31699)
- 研究所(30671)
- 中心(30372)
- 农(29158)
- 经济学院(28868)
- 财经大学(28096)
- 北京(25475)
- 江(25458)
- 业大(24812)
- 院(24375)
- 农业(22970)
- 范(21494)
- 师范(21273)
- 基金
- 项目(125970)
- 科学(100906)
- 基金(97475)
- 研究(90459)
- 家(85415)
- 国家(84819)
- 科学基金(72782)
- 社会(62512)
- 社会科(59712)
- 社会科学(59698)
- 基金项目(50170)
- 自然(45359)
- 自然科(44443)
- 自然科学(44429)
- 省(43819)
- 自然科学基金(43729)
- 教育(41545)
- 资助(41520)
- 划(38103)
- 编号(32284)
- 部(30979)
- 重点(28569)
- 国家社会(28509)
- 教育部(27323)
- 成果(27207)
- 中国(26508)
- 创(25980)
- 发(25972)
- 性(25640)
- 人文(25479)
共检索到284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庞瑞芝 邓忠奇
本文构建了嵌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对稳定经济的四种作用机制:边际激励机制、可支配收入机制、再分配机制以及预防性储蓄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税收体系、转移支付、生产性财政支出、全部财政稳定政策集成体系四个视角,考察了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研究发现:减税有助于稳定经济波动,尤其是减比例税,但减税的经济稳定效应弱于转移支付;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稳定效应最强,但容易造成过度投资;由于中国税收体系不完善,个税主要由工薪阶层承担,产生福利扭曲效应;全部财政稳定政策集成体系的经济稳定效应优于单一财政政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建奇
对我国财政"自动稳定器"特征的研究表明:一方面,财政收入具有顺周期特性,它伴随经济上升、下滑出现涨跌态势,有助于平缓经济波动,财政"自动稳定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出现非对称特征,经济高涨伴随财政支出快速上升,不仅无助于经济稳定,还会加剧经济过热风险,"自动稳定器"失灵。但从中央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支出增幅与经济增幅呈现反向关系,中央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反周期的平滑作用。结果是财政收支对经济稳定呈现半有效性,即在经济高涨时财政"自动稳定器"失效,在经济下滑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显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论财政稳定器郭庆旺赵志耘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业已证明,纯粹的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地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的目标。这些目标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从财政角度上说,要实现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稳定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中的两大武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骆永民 李奇原
特定的财政分权模式不仅影响着税收调节宏观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还影响着税收资源的最终去向,由此决定了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强弱。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级政府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对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中央政府降低其在全国总税收中的分成比例,则能提升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提高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有利于税收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降低全国间接税负担或相对降低中西部地区的间接税负担,将有利于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据此,从保障税收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可采用“一放一抓”的方案: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收入放权,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加强税收监管并积极引导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税收自动稳定器 多级政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琪 杜崇珊
近年来,由于全球传统货币政策空间不足等原因,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该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来实现。相较而言,主要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为强大的自动稳定器。特别是受困于深度经济衰退的压力,一些国家设计并应用了"第二代财政自动稳定机制",该机制可以说是融合了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器的优点。我国囿于历史和现实条件,自动稳定器发育不良,长期依靠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来平抑经济波动,不仅影响了逆周期调节的效率,也造成了政策依赖症等经济社会问题。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过多依靠传统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方式不仅不符合主要经济体调控手段的发展趋势,而且也难以满足抵御风险、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的要求。笔者梳理了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制度设计及调控机理,以此为借鉴,提出我国增强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构建财政双重调节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周达军
财政政策应如何在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之间进行有效权衡,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内生的制度缺陷,自动稳定器无法单独胜任稳定经济的角色;而缺乏约束的自由裁量行为又使得相机抉择具有较大的赤字和政治周期风险;尽管一些经济体采取了一些财政规则,但经验证据并没有表明规则约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反,在一些经济体,财政规则反而引致了更大的隐性财政风险。鉴于两种机制各自的优弊,为在提高财政政策稳定绩效的同时保持市场尽可能高的效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应首先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相机抉择的灵活性以弥补自动稳定器的不足。为提高相机抉择的有效性,必须采取过程控制,而非目前被...
关键词:
自动稳定器 相机抉择 权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靖
本文构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制转移特征的DSGE模型,考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联合动态效应,回答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是否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并对我国在不同区制下静态和动态财政政策乘数进行测算,同时对我国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区制转移模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应系数结果说明我国在经济高涨期和经济衰退期采用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是产出,对通货膨胀容忍较高,我国财政政策对政府发行债券收入反应非常不敏感,税收与政府支出及产出间关系密切;(2)模型脉冲响应结果说明在不同体制下我国政府支出影响均衡的传导是相同的,我国财政政策实施能够使主要经济变量受到...
关键词:
政府支出乘数 区制转移 DSGE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骆永民 翟晓霞
本文的研究发现,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中国税收充分发挥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双重约束"。具体而言,本文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税收结构和产出波动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随着城乡生产率差距、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以及农村居民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小,也即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弱化,中国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也在增强;随着间接税在总税收中比重的提升,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减弱;随着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增加,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增强,但由于个税在总税收中比重较低其增强幅度有限。据此,为保障税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应努力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降低间接税在总税收中的比重并提升所得税的累进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红生 张军
本文考察了中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稳定效应并对其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检验。基于现有文献和中国的现实,本文创造性地识别了可能会导致中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或非凯恩斯效应的历史时期。接着本文构造了1978~2004年度和1998~2004年度两个面板数据集,前者很好地完成了对生成财政政策非线性或非凯恩斯效应的预期机制的检验并发现了非凯恩斯效应的证据;后者部分证实了劳动市场观点的假说,但并不能排除预期观点在生成非凯恩斯效应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应付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卢洪友 卢盛峰 陈思霞
本文基于中国地市一级市委书记、市长任职经历构建了各地市年度关系资本指数,实证检验了地方官员关系资本对财政纵向转移支付补助的影响效应,揭示了这种效应在不同制度环境中的差异性,并对具有关系资本的地方政府所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拥有关系资本的辖区能够得到相对于无关系资本辖区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2)关系资本的这种补助效应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3)关系资本在不同类型转移支付中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从而带来了不同的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可以有效地起到信号反映机制作用;而在专项转移支付中对上级政府决策则起到...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高俊
现存理论与已有实证结论就"我国保险业对经济产出发挥的作用及程度"问题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运用1999年~2009年保险市场以及GDP的相关季度数据,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论证我国保险业对经济产出的现实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保险业主要发挥的是抑制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而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作用并不明显。部分原因在于目前保险发展还处于一个粗放经营阶段。加大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保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仅是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早日成为经济"助推器"的必要前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适汀
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使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市场经济在通过差别利益分配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同时,又可能因利益分配结果差别过大而导致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下降。因而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替代是至关重要的,而财政政策则是市场经济中寻求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潮
财政赤字可以产生货币扩张效应,造成通货膨胀压力,传导至宏观金融稳定层面,加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本文在构建财政赤字影响金融稳定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1978~2007年我国财政赤字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峰 崔静雯 白湘阳
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沟通已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采用2005—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金融稳定沟通在金融市场中的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稳定沟通在短期内能够创造信息,引导股市收益朝中央银行合意的方向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该影响会逐步减弱;但无论何种期限内,沟通都不能降低股市噪音,反而会加大市场波动。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沟通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结论表明:在短期内沟通能通过信号渠道引导公众预期,而沟通的协调渠道在任何时期内都不能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我国金融稳定沟通在金融市场中的效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稳定 沟通 金融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