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9)
- 2023(15987)
- 2022(13892)
- 2021(12995)
- 2020(10992)
- 2019(25198)
- 2018(24592)
- 2017(46938)
- 2016(26161)
- 2015(29287)
- 2014(29163)
- 2013(28848)
- 2012(26364)
- 2011(23719)
- 2010(23721)
- 2009(21865)
- 2008(21556)
- 2007(18560)
- 2006(16198)
- 2005(13921)
- 学科
- 济(102267)
- 经济(102128)
- 管理(78954)
- 业(71497)
- 企(59225)
- 企业(59225)
- 方法(50208)
- 数学(44397)
- 数学方法(43788)
- 财(35110)
- 中国(28595)
- 农(26865)
- 学(23988)
- 业经(21498)
- 地方(21280)
- 制(19714)
- 务(18676)
- 财务(18601)
- 财务管理(18547)
- 农业(17824)
- 企业财务(17624)
- 理论(17370)
- 贸(17183)
- 贸易(17176)
- 环境(16722)
- 易(16660)
- 和(16119)
- 技术(15896)
- 银(14185)
- 银行(14115)
- 机构
- 大学(372738)
- 学院(369985)
- 管理(145207)
- 济(142782)
- 经济(139629)
- 理学(127175)
- 理学院(125699)
- 研究(125005)
- 管理学(123117)
- 管理学院(122459)
- 中国(90654)
- 科学(82760)
- 京(79481)
- 财(70316)
- 农(67744)
- 所(64494)
- 业大(61654)
- 研究所(59154)
- 中心(55708)
- 财经(53829)
- 农业(53676)
- 江(52866)
- 北京(49648)
- 经(48964)
- 范(47894)
- 师范(47329)
- 院(45176)
- 经济学(42990)
- 州(42747)
- 财经大学(40000)
- 基金
- 项目(262460)
- 科学(204500)
- 基金(190435)
- 研究(182741)
- 家(169419)
- 国家(168085)
- 科学基金(143057)
- 社会(114872)
- 社会科(108855)
- 社会科学(108825)
- 省(102527)
- 基金项目(101276)
- 自然(96578)
- 自然科(94283)
- 自然科学(94258)
- 自然科学基金(92512)
- 划(87109)
- 教育(83824)
- 资助(79221)
- 编号(72832)
- 重点(59052)
- 成果(57834)
- 部(56790)
- 发(54653)
- 创(54064)
- 科研(50817)
- 创新(50524)
- 课题(50213)
- 计划(49812)
- 教育部(47885)
- 期刊
- 济(148891)
- 经济(148891)
- 研究(104637)
- 中国(69280)
- 学报(68009)
- 农(59708)
- 科学(58893)
- 财(55545)
- 管理(50299)
- 大学(49834)
- 学学(47235)
- 农业(41274)
- 教育(36369)
- 技术(29793)
- 财经(25906)
- 融(25878)
- 金融(25878)
- 经济研究(24352)
- 业经(23943)
- 经(22029)
- 业(21645)
- 问题(20953)
- 科技(19020)
- 图书(18881)
- 版(18748)
- 资源(18230)
- 业大(18046)
- 技术经济(17849)
- 统计(17270)
- 理论(16582)
共检索到527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宋丽颖 张伟亮 刘源
以109个资源型城市2006—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回归方法,研究资源型城市财政自主度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2006—2014年间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技术效率的上升极为缓慢,再生型城市效率最高,衰退型城市最低,成熟型和成长型城市居中;财政自主度的上升会对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地方财力、第三产业比重和科教投入占比的上升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财政自主度对成长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对成熟型城市的影响最为轻微,对再生型和衰退型城市的影响居中。为此,需要降低资源型城市财政自主度,扩大专项转移支付,并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采取不同强度的措施,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财政自主度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丽颖 刘源 张伟亮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2006—2014年中国109个资源型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分解分析。发现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情况,而技术退步是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收支对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发现财政科技教育类支出所占比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财政分权则具有不利作用。此外,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亦能有效提升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丽颖 刘源 张伟亮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2006—2014年中国109个资源型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分解分析。发现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情况,而技术退步是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收支对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发现财政科技教育类支出所占比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财政分权则具有不利作用。此外,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亦能有效提升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伟
文章以2000—2016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GMM动态效应模型深入探讨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Gtfp和Gtech存在显著的反向抑制作用,而对Geff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区,财政分权对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衰退区,财政分权对Gtfp具有显著的反向抑制作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分权异质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明亮 冯健康 孙威
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具有推动作用,通过何种路径驱动以及是否存在城市类型异质性有待进一步理清。本文选取2004—2019年中国113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与GML指数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随后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优化在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及其在城市类型间的异质性。研究表明:(1)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系数显著为正,产业结构优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而科技创新表现为间接抑制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中,三类中介效应均不显著。(2)类型异质性检验显示,科技创新在成长型、成熟型城市中发挥了正向中介效应,在再生型城市中表现为间接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衰退型城市中的中介效应值为正,而在再生型城市中表现为负向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在成长型与成熟型城市中发挥了正向中介效应。(3)对比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全样本回归时,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梯次递减,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占比接近80%,环境规制的直接效应大于总体中介效应。成长型城市和成熟型城市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两种渠道发挥中介效应,衰退型城市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再生型城市通过科技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可靠。最后,本文从建立资源开发与污染排放的外部性约束机制、采取分类引导和因地制宜的环境规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博 秦欢 孙威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是,产业转型升级能否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以2003—2018年中国1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对象,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演化特征和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56.9%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并不理想,处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不同步或双低的状态;有57.8%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正增长,但仍有一些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未得到有效改善。(2)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估计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滞后期对其自身的影响存在负向作用。同时,资源型城市长期的传导路径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受到反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泰尔指数的负向冲击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持续性的积极作用,之后,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对自身产生正向冲击作用。(3)通过方差分解预测可知,未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仍主要依赖自身发展路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解释力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解释力。随着期数的增加,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相互解释力逐渐上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泳泽 王岳龙 李启航
本文尝试将财政自主权、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效率联系,在我国财政分权理论框架下揭示地方财政自主权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提出了"地方财政自主权越高,技术进步水平也越高,但随着经济性财政支出边际效率递减以及社会性财政支出的长期不足,财政自主权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正在减弱"的命题假说。在实证上,以1999—2013年230个城市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检验了财政自主权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城市财政自主权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弱,主要是对TFP组成中的规模效率(SE)和技术进步(TP)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正影响;(2)财政自主权越高的城市,越倾向于增加经济性财政支出比重,而对于社会性支出则更有动机展开"逐底竞争";(3)财政自主权对全要素生产率构成中的规模效率(SE)和技术进步(TP)的影响呈现出减弱的趋势;(4)城市财政自主权的提高可以显著改进微观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武彦民 杨峥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大量出让、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考量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土地财政政策,这致使城市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Solow模型进行扩展,使用我国1999—2009年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城市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虽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但每个省市都存在土地使用效率不高问题。通过区域划分估算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使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各地区不同的增长方式,并针对土地财政、城市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毅 牛昕 代明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导向型财政支出政策的概念,对深圳市1979~2006年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认为政府在创新型城市创建过程中,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教育医疗文化和基础研究支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代数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支出对于优化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了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静态与动态模型研究表明,在合理、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规模较大,但是财政支出结构亟待优化,尤其是应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科技事业费用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具备创新溢出效应的领域的支持力度。为建成具备竞争力的创新经济体,未来应继续坚持"创新导向型"的财政政策导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占伟 贺心悦
文章选取2009—201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连续且有效的数据,以地方财政分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从微观宏观角度研究,其直接改善了地方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环境,间接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企业区域、企业类型角度研究,中西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财政分权的影响较其他地区更为明显;非国企及高科技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其他企业更为明显。根据以上结论,就深入财政分权改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深入调整地方财政资源分配,改善当地企业内外部环境;完善财政分权制度,驱动区域发展协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立法的滞后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忠民 李佳威 秦艺芳 段大高
对2007—2017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进行分析,再以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财政科技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驱动效应,且这种正向驱动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和区域异质性、市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我国的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最小;市场化程度高的省(区、市)最为显著,市场化程度低的省(区、市)相对较弱。进一步检验发现,财政科技支出主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抑制产业结构偏离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此,我国要进一步健全财政科技投入体系,有效加强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同时财政科技支出适度向非国有企业倾斜,有效提升财政科技支出的靶向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助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诉求。文章选择中国2000-201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来探讨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其交互项都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因地区的发展差异而导致促进效果的不同;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其交互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其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上,这也体现了当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现实国情。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定祥 刘杰 李伶俐
文章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利用198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银行信贷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始于1985年的财政分权改革有效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分权制度下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信贷总体上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而1994年进一步分权分税改革后,政府对金融部门干预过度,使银行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以考察银行信贷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路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度背景下银行信贷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路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技术效率路径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强
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视角研究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度提升土地供给量有利于提升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但土地财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西部地区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显著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金融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东部和中部。但金融规模的扩大却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区域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次贷危机加剧地区土地财政、金融规模及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依存度,不利于技术进步。
关键词:
土地财政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