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6)
- 2023(7146)
- 2022(5892)
- 2021(5934)
- 2020(4830)
- 2019(11345)
- 2018(11062)
- 2017(20685)
- 2016(11150)
- 2015(13031)
- 2014(12743)
- 2013(12795)
- 2012(11926)
- 2011(10513)
- 2010(10557)
- 2009(9754)
- 2008(10042)
- 2007(8532)
- 2006(7524)
- 2005(6993)
- 学科
- 济(45943)
- 经济(45882)
- 管理(35032)
- 业(31373)
- 企(26020)
- 企业(26020)
- 财(25928)
- 方法(19402)
- 中国(17911)
- 数学(17300)
- 数学方法(17192)
- 财政(12648)
- 农(12487)
- 制(12326)
- 务(11902)
- 财务(11885)
- 财务管理(11841)
- 贸(11694)
- 贸易(11684)
- 易(11522)
- 企业财务(11311)
- 政(10237)
- 业经(9611)
- 体(8895)
- 银(8725)
- 银行(8724)
- 行(8283)
- 出(8150)
- 策(7842)
- 融(7653)
- 机构
- 大学(155408)
- 学院(153471)
- 济(73863)
- 经济(72734)
- 研究(56830)
- 管理(56188)
- 理学(47557)
- 中国(47096)
- 理学院(47073)
- 管理学(46598)
- 管理学院(46316)
- 财(42860)
- 京(33568)
- 财经(30062)
- 科学(29704)
- 所(28329)
- 经(27640)
- 研究所(25000)
- 经济学(24868)
- 中心(24684)
- 北京(22462)
- 经济学院(22402)
- 财经大学(22361)
- 江(21745)
- 院(20030)
- 农(19762)
- 范(18714)
- 师范(18585)
- 业大(16650)
- 州(16498)
- 基金
- 项目(94955)
- 科学(75229)
- 研究(73381)
- 基金(70984)
- 家(61332)
- 国家(60861)
- 科学基金(51908)
- 社会(48823)
- 社会科(46411)
- 社会科学(46399)
- 基金项目(36217)
- 教育(34053)
- 省(32699)
- 自然(30434)
- 资助(30083)
- 自然科(29777)
- 自然科学(29769)
- 自然科学基金(29287)
- 划(28487)
- 编号(28428)
- 成果(24804)
- 部(23538)
- 中国(21953)
- 国家社会(21862)
- 重点(21647)
- 教育部(20863)
- 发(20284)
- 课题(20214)
- 性(20150)
- 创(20042)
共检索到249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守坤 任保平
根据是否将政治集权纳入理论分析,现有的财政分权文献可归纳为两种相互对立的分析框架,即重视分权一端的财政联邦主义框架和重视集权一端的委托代理框架。通过对地方政府预算外财政收入的创新性理解,本文提出了一个可检验的命题从而为合理判断我国财政分权的基本性质奠定了计量基础。依据该命题,采用System-GMM法对我国1985~2007年分省份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后显示,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分权性质更接近于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框架。该结论的政策内涵在于,对于中央政府而言,相对于其已经实现了的"做对激励"而言,现阶段中央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做对协调",并逐步打破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各省份既得利益,真正发挥中央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玥
文章在一个内生增长框架下,考察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政府部门间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内生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转型动态分析,揭示了多重均衡的存在,这与各国财政分权实证研究中所发现的不一致的事实互为应证。说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应考虑不同层级政府支出对产出的贡献度来选择何时的财政分权度。同时为发展中国家(低产出国家)既存在高分权也存在高集权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龚锋 雷欣
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分权,而是一种"事实性分权"。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衡量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程度。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的省级数据为样本,选取财政收入自治率、财政收入占比、财政支出自决率、财政支出占比、税收管理分权度、行政管理分权度6个指标,对中国式财政分权进行全景式评估;进而,运用基于Bootstrap的Shannon-Spearman测度方法,选择信息损失最小的组合指标作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有效衡量指标;最后,应用财政分权衡量指标,检验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级财政分权程度在样本期间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中国式财政分权整体上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静漪 袁桂林
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方面,政府间的委托代理产生了两大问题,即下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反向选择、下级政府义务教育投入行为不能被监控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政府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收益的不一致,二是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契约缔结过程中的代理人缺位。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构建相应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义务教育财政信息披露机制、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状况考核机制、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决策参与机制等。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财政供给 委托代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剑 覃成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华 丰超 刘贯春
中国式环境联邦主义内嵌于中国式分权体系,是对经典环境联邦主义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为了回答环境保护事务的集权与分权之争,文章着眼于碳减排事务,在考虑分权指标潜在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构建静态、动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发现,环境分权对碳排放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环境分权体制不利于碳排放治理,为环境"垂直管理"体制提供了证据。文章进一步从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的激励不足与地方环保部门的独立性缺失三个方面,阐释了环境分权体制下碳减排困
关键词:
环境联邦主义 环境分权 碳排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华 丰超 刘贯春
中国式环境联邦主义内嵌于中国式分权体系,是对经典环境联邦主义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为了回答环境保护事务的集权与分权之争,文章着眼于碳减排事务,在考虑分权指标潜在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构建静态、动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发现,环境分权对碳排放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环境分权体制不利于碳排放治理,为环境"垂直管理"体制提供了证据。文章进一步从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的激励不足与地方环保部门的独立性缺失三个方面,阐释了环境分权体制下碳减排困境的内在逻辑。为了构建碳排放长效治理的环境管理体制,中国式环境联邦主义应更多地体现集权的意志,优化"条块交叉"的属地管理体制,并形成"条条为主"的垂直管理与激励相容制度。
关键词:
环境联邦主义 环境分权 碳排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赛德 潘瑞姣
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相结合是中国式分权的核心特征。在中国式分权体制下,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目标差异、信息不对称、任务的多维性和冲突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任务冲突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任务冲突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比较了不同任务组合下的激励成本。研究表明中央政府让地方政府仅承担经济增长任务,对承担社会发展任务的机构实施垂直化管理,能够降低激励成本。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政府机构的垂直化管理改革有其内在必然性。
关键词:
中国式分权 任务冲突 激励成本 垂直管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韶华
地方政府能否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与一国国家结构弱相关,而与国民政府①和地方政府之间是否存在财政分权高度正相关。本文从国家结构形式入手,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结构形式下地方分权与自治的特点,比较财政联邦主义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优劣,并结合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变迁历程,研究国家结构与财政权力配置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说明中国的单一制并不构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障碍,只要存在财政联邦主义,地方政府就有可能行使举债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雪华
一、引言由于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公众委托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和经济管理中政府部门及组织存在"激励不足"、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进行财政监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财政信息是构成有效财政监督的决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继忠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份额有了大幅度提高 ,因而建立完善的地方财政支出制度以防范财政支出风险显得愈加重要。本文在描述了现实财政支出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后 ,运用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 ,对省本级财政支出制度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其基本结论是 :现实的有关财政支出的事前合约 (正式制度 )并不完善 ,因此决策和实施过程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浓重色彩 ;有效监督的制度条件不够完备 ,使得托管人对有关财政支出的立法软化 ,监督乏力。这是目前财政支出产生机会主义和败德行为的根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思明
空间交互策略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从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角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多水平模型,从纵、横向竞争两个方面分别检验了232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策略互动特征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式分税制不存在类似联邦财政体制的纵向竞争,为促进辖区经济增长,纵向财政关系更多地表现为表面妥协和制度创新;而横向竞争关系则存在群组效应,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刻意降低税收征管效率,同一区域内的地级市政府偏好于采用土地财政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区域的地级市政府则偏好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应适当引入不同省份辖区内地级城市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适当抑制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城市间的税收竞争。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税收竞争 群组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江依妮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现了突出的政府间收支矛盾。中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依靠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来完成,而它们却只有较小的财力授权。其结果是,公共服务的融资依赖于转移支付和预算外资金。同时,中国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中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公共服务的满足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效率较低。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段龙龙 刘秀伟
借助31个地市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模型和拓展的STIRPAT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城镇化与城市空气质量间的关系发现:分权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支出竞争优化城市空气质量;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FDI并不必然带来污染天堂效应。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新型城镇化 城市空气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