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2)
2023(3718)
2022(3066)
2021(2976)
2020(2525)
2019(5749)
2018(5819)
2017(11708)
2016(6242)
2015(6763)
2014(6707)
2013(6952)
2012(6405)
2011(5334)
2010(5535)
2009(4890)
2008(5127)
2007(4351)
2006(3643)
2005(3162)
作者
(14586)
(12331)
(12289)
(11826)
(7963)
(5729)
(5710)
(4648)
(4635)
(4613)
(4086)
(4085)
(3939)
(3878)
(3842)
(3804)
(3659)
(3614)
(3456)
(3439)
(3114)
(2884)
(2810)
(2774)
(2765)
(2702)
(2670)
(2618)
(2596)
(2472)
学科
(22367)
管理(22028)
(21586)
(18759)
经济(18737)
(14745)
企业(14745)
财政(12745)
(10232)
(8850)
(8317)
财务(8312)
财务管理(8271)
中国(8160)
方法(7983)
企业财务(7881)
数学(7177)
数学方法(7118)
(7093)
(6813)
制度(6812)
服务(6545)
工作(6045)
地方(5251)
(4942)
服务业(4838)
(4652)
(4632)
银行(4624)
(4508)
机构
大学(75299)
学院(74167)
(31586)
经济(30765)
管理(30704)
理学(26061)
理学院(25845)
管理学(25593)
管理学院(25435)
(25030)
研究(23475)
中国(19666)
(15387)
财经(15187)
(13708)
科学(12657)
(11782)
中心(11461)
(11427)
财经大学(10895)
经济学(9958)
北京(9720)
研究所(9703)
财政(9401)
(9114)
经济学院(9002)
(8896)
(8663)
师范(8613)
(8517)
基金
项目(48331)
研究(38199)
科学(37754)
基金(35108)
(29466)
国家(29200)
科学基金(25478)
社会(25190)
社会科(23839)
社会科学(23830)
基金项目(18404)
(18128)
编号(16810)
教育(16496)
成果(15187)
(14689)
自然(14496)
自然科(14172)
自然科学(14171)
资助(13984)
自然科学基金(13919)
项目编号(11527)
国家社会(10879)
(10768)
重点(10351)
(10176)
课题(10150)
(10123)
(10071)
(9764)
期刊
(35675)
经济(35675)
研究(25685)
(24849)
中国(18399)
图书(10397)
管理(9891)
学报(9493)
财经(8035)
书馆(7907)
图书馆(7907)
(7765)
金融(7765)
科学(7710)
大学(7689)
(7490)
(7367)
财政(7367)
(6943)
经济研究(6894)
学学(6888)
会计(6244)
教育(6101)
财会(5633)
技术(5371)
业经(4861)
农业(4670)
问题(4500)
(4487)
情报(4204)
共检索到124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玉杰   高延雷   王秀东  
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权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新时期缓解财政纵向失衡矛盾、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必然要求。为此,立足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典型事实,采用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是其主要的作用路径,影响效应在不同类型的民生性公共服务中存在异质性;而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正向的激励效应,但转移支付也会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而强化财政纵向失衡对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负向影响作用。鉴于此,应通过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官员绩效考核体系等措施来缓解财政纵向失衡矛盾,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的正向激励效应,切实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李泽浩  
面临地方财政纵向失衡的现实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构建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政关系与转移支付制度将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文章立足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在理论上对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负向直接影响,但能通过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间接正向促进作用,两者的总效应为负;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不同政府竞争强度及不同财力水平下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改变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困境以及促进社会基本公共品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彤伟  张屹山  杨成荣  
本文在中国式财政分权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和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联系机制,并建立"有效财政空间"指标量化财政可持续性,实证检验转移支付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地方政府尚未建立基本财政对其债务的正向反馈机制,既有的财政行为不可持续,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2)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财政疲劳"现象,但大部分地方政府有充足的空间通过适当财政调整建立正向财政反馈机制以实现财政可持续,其中东部地方政府的"有效财政空间"普遍大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效率也具有类似的特征。(3)尽管财政纵向失衡不利于地方财政可持续,但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综合影响为正,起到了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同时,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地方政府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较小时,转移支付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消极影响;反之则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需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设计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储德银  迟淑娴  
财政纵向失衡作为分权制国家的固有体制特征,其失衡程度过高势必影响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作为平衡央地政府收支对比关系的有效政策工具,在弥补财政纵向失衡和解决辖区公共品外溢等问题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机制,然后在对我国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总量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1)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总体上助推了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传统理论意义上的均衡效果背道而驰。(2)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显著的结构效应。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可以有效缓解或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程度,但专项转移支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纵向失衡,从而解释了我国转移支付缘何未能从总量层面发挥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3)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具有显著的递延惯性,因而如何发挥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对于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与央地政府间现代财政关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文浩  彭奥蕾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影响了地区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文章基于新财政集权理论和中央转移支付效应,提出了三个相关假说来验证财政集权对民生类公共品供给的影响。通过构造分省的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指数、财政集权和转移支付的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发现:第一,财政集权对民生类公共品供给影响不显著,但会抑制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第二,转移支付对民生类公共品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第三,财政集权、转移支付对民生类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在税收净流入地区转移支付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璐   苏英   潘宏亮  
文章基于中国式财力事权不匹配的事实,选取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效应和多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不仅直接降低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增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进一步抑制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财政纵向失衡的负向效应在低转移支付、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营改增”制度前期更加突出。此外,财政纵向失衡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效应加剧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促进中国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中的作用,然后从公平与效率角度,探究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未能有效促进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的原因。分析表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助于中国省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但抑制了其发展;促进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发展,但加剧了其省份差异;对公共基础教育服务则不具有显著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时对不同地方公共服务公平与效率的关注不同,进而对地方公共服务发展产生的财政激励不同。因此,要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既能实现地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又能促进其发展,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就需要完善转移支付模式,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智超   付敏杰  
预算制度改革是财政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预算执行紧缩问题综合反映了政府预算管理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的不足。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典型事实,利用1997—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民生性支出偏向对地方预算执行紧缩的多重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的直接效应将会加重地方预算执行紧缩,但民生性支出偏向会间接地缓解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异质性分析发现,民生性支出偏向在发达地区加重了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发达地区失业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缓解地方预算执行紧缩。机制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在总体上加重了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央地政府财力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加重了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因此,为了缓解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应控制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调整央地间财权-事权的分配关系;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性支出比重;进一步推进现代预算制度改革,缓解地方预算执行紧缩,落实好预算制度的关键性细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佳莹  
根据俱乐部理论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基于供给与受益维度进行测度。基于2015—2019年31个省(区、市)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几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区域间的差距逐年缩小。(2)转移支付的增加显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地区财政自给率则表现为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的交互效应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负向调节作用。(3)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效应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增;而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的作用依次减小,且在西部地区负向作用尤为明显。需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合理政策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佳莹  
根据俱乐部理论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基于供给与受益维度进行测度。基于2015—2019年31个省(区、市)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几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区域间的差距逐年缩小。(2)转移支付的增加显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地区财政自给率则表现为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的交互效应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负向调节作用。(3)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效应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增;而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的作用依次减小,且在西部地区负向作用尤为明显。需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合理政策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俊雪  张超  秦聪  冯静  
本文在深入剖析"土地财政"形成的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1—2007年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纵向财政失衡和政治晋升对土地出让金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纵向财政失衡对土地出让金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财权与事权错位加剧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政治晋升激励亦是"土地财政"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体现在离任后获得升迁的市委书记在任时更加热衷通过土地出让获取财政收入。在任期的最后一年,政治晋升激励的影响尤为明显。分样本分析还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土地出让金规模的影响在经济较落后地区更为突出,政治晋升激励的影响则在较发达地区尤为强烈。政治晋升激励强化了纵向财政失衡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赋予地方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则有助于矫正纵向财政失衡和政治晋升造成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扭曲。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储德银  邵娇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释放体制红利是助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增进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继而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将财政纵向失衡、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实证探究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而后通过进一步标准化回归估计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不仅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著降低经济增长,还通过作用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光俊  周玉玺  
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教育责任分担体制,在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必然会影响教育服务均等化,1994年的财政分权改革保障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自由裁量权,加上地方政府预算中存在一定程度政策过程和预算过程相分离的"预算软约束",最终导致教育服务发展受阻,影响了教育服务均等化。作为均衡政府间财力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均等化效应并不理想,其对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利用1998~2010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发现财政分权对教育服务均等化具有负向效应,转移支付则对教育服务均等化具有很小的正向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