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0)
- 2023(16951)
- 2022(14342)
- 2021(13614)
- 2020(11329)
- 2019(26220)
- 2018(25344)
- 2017(48836)
- 2016(26255)
- 2015(29413)
- 2014(29273)
- 2013(29245)
- 2012(27051)
- 2011(24159)
- 2010(24173)
- 2009(22620)
- 2008(21768)
- 2007(18674)
- 2006(16165)
- 2005(14631)
- 学科
- 济(106621)
- 经济(106496)
- 管理(77636)
- 业(74142)
- 企(62248)
- 企业(62248)
- 方法(50890)
- 数学(44425)
- 数学方法(44024)
- 财(39217)
- 中国(35400)
- 融(29304)
- 金融(29303)
- 银(27790)
- 银行(27753)
- 农(27264)
- 行(26631)
- 制(24094)
- 业经(23084)
- 学(22480)
- 务(22399)
- 财务(22334)
- 财务管理(22275)
- 地方(21981)
- 贸(21401)
- 贸易(21385)
- 企业财务(21356)
- 易(20851)
- 理论(18263)
- 农业(18154)
- 机构
- 大学(371622)
- 学院(366727)
- 济(156078)
- 经济(153024)
- 管理(143759)
- 研究(125793)
- 理学(124858)
- 理学院(123515)
- 管理学(121580)
- 管理学院(120930)
- 中国(101588)
- 财(79314)
- 京(78708)
- 科学(74779)
- 所(62659)
- 财经(60947)
- 中心(57827)
- 研究所(56911)
- 农(55965)
- 经(55634)
- 业大(51575)
- 江(51063)
- 北京(50258)
- 经济学(49753)
- 范(46404)
- 师范(46000)
- 财经大学(45683)
- 院(45386)
- 经济学院(45010)
- 农业(43849)
- 基金
- 项目(248996)
- 科学(196523)
- 基金(183762)
- 研究(182695)
- 家(159774)
- 国家(158483)
- 科学基金(136315)
- 社会(117711)
- 社会科(111825)
- 社会科学(111798)
- 基金项目(96602)
- 省(93606)
- 自然(87200)
- 自然科(85207)
- 自然科学(85183)
- 自然科学基金(83692)
- 教育(83029)
- 划(79405)
- 资助(76627)
- 编号(72505)
- 成果(59724)
- 部(56471)
- 重点(55576)
- 发(52388)
- 创(51718)
- 课题(49683)
- 国家社会(49610)
- 教育部(49050)
- 创新(48320)
- 科研(47808)
- 期刊
- 济(162657)
- 经济(162657)
- 研究(114449)
- 中国(70068)
- 财(63477)
- 学报(57287)
- 科学(52513)
- 管理(51326)
- 农(49794)
- 融(45466)
- 金融(45466)
- 大学(43926)
- 学学(41459)
- 教育(36797)
- 农业(34063)
- 财经(30884)
- 技术(28324)
- 经济研究(28217)
- 经(26438)
- 业经(23474)
- 问题(21182)
- 贸(18569)
- 理论(18451)
- 业(17996)
- 技术经济(17117)
- 图书(16634)
- 版(16515)
- 实践(16509)
- 践(16509)
- 世界(16309)
共检索到545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国松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财政稳定是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财政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财政不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等现象。为确保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中国必须实施稳定财政政策。
关键词:
财政稳定 金融脆弱性 银行危机 货币危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春超 刘双喜 葛新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出现了流动性"双缺口"。两者相互影响、交互作用,成为当前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两者交互作用的机理入手,对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流动性不足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脆弱性 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志超 李青蔚 张诚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家庭财务脆弱问题不断凸显,居民如何利用金融知识应对财务脆弱性,改善家庭财务状况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了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本文采用“金融知识社区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知识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参与、商业保险参与和家庭创业三个渠道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家庭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家庭中,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探寻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全面理解金融知识的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立坚 牛晓梦 李安心
本文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能否发挥“投融资、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从而为现在中国金融的改革方案提供必要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可斌 旷鹏程
人口集聚对金融稳定具有潜在的外部冲击,可能导致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暴露。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城市人口密度数据,通过实证检验人口集聚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方向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集聚显著引起了银行违约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水平升高,即人口集聚加剧了金融脆弱性;而在银行业恐慌时期和低程度信息不对称的银行分组中,人口集聚对于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更强。这表明人口集聚既能通过加剧金融恐慌导致银行风险升高,亦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动的人口集聚显著引起了区域性银行杠杆率和存贷比上升,进而加剧了银行风险。这表明人口集聚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稳健存在。因此,需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过度的人口集聚;需要提振公众信心,对人口密集地区的金融风险进行防控;需要重点加强银行业监管,以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唐升 王立勇 王正炜 任洁
本文采用公共债务模型、核心指标法、突变级数理论等方法,对我国1998—2012年间的政府财政脆弱性进行研究。公共债务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脆弱性较高的年份主要有1998年、1999年、2000年、2007年、2009年、2010年等;公共财政赤字变化率/五年最大值这一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在1998—2012年间,1999年、2003年、2005年、2009年等年份的财政脆弱性较高。实际债务率变化率/五年最大值的趋势图显示,在1998—2012年间,2000年、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等年份的财政脆弱性较高。突变级数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以大于0.6为标准,1998年、1...
关键词:
财政 脆弱性 突变级数 核心指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陶雄华
金融动荡越来越频繁,破坏性越来越严重,冲击后果往往殃及整个世界。如何面对这种新情况?伴随金融脆弱性概念的提出,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亦日趋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体系 金融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正发 饶勋乾
金融脆弱性理论蕴含了基本的金融风险预警思想,是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并结合中国的实践进行了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大约有近30%的月份我国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处于境界线上。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脆弱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金融风险预警 金融脆弱性理论 预警指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璐 钱雪松
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国银行业信贷猛增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更加关注。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提出了信贷热潮会增加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假说。同时,基于1990-2011年中国相关数据构造了银行脆弱性指标并界定了信贷热潮,实证考察了信贷热潮因素对中国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分析表明,信贷热潮不仅自身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健性,而且倾向于加大金融体系结构性特征对银行脆弱性的负面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只有避免出现较长持续期的信贷热潮,同时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银行业集中度,才能有效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关键词:
银行脆弱性 信贷热潮 金融体系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刘诗奇
实现农村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从非稳定就业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年、2018年两期调查数据,基于期望效用脆弱性分解、倾向值得分匹配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居民非稳定就业对家庭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稳定就业显著增加了农村居民家庭的脆弱性,且存在区域差异。非稳定就业主要通过区域间不平等与区域内不平等两个渠道提升了农村居民家庭脆弱性水平;非稳定就业通过减少协同性风险对减少脆弱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整体而言不稳定的就业状态造成了农村居民的福利损失,也增加了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农村居民家庭的福利差距。提升农村居民非农就业的稳定性对于切实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非稳定就业 脆弱性 农村居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荷花 叶谊锋
在经济恢复势头不够强劲、劳动力市场修复迟缓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如何增强家庭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缓解家庭收入脆弱性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文章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运用迭代主因子法测算数字金融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能力对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投资多样化和风险承担是其缓解效应发挥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力对东部、城市地区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金融制度学认为金融脆弱性就是金融制度的脆弱性 ,归根结底金融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缺陷是其脆弱性之源 ,是内因和外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 1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的量化分析结果发现 :近 10年来中国金融脆弱性水平大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10年中有 6年处于脆弱性程度令人关注的状态 ,金融脆弱性状况不容乐观。积极进行金融制度创新 ,实施金融分化战略 ,转变金融活动管理方式是当前中国减轻既有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分化 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华 伍志文
进入2004年,金融改革明显提速。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银行体系的稳健与否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其新进展,然后运用1978~2000年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在1978~2000年之间有11年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1992年和1998年前后更为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不稳健的征兆,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瑞晶 王丽媛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以及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非线性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呈U型特征,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返贫风险先下降后上升。第二,数字金融防返贫非线性效应的中介机制是通过家庭财务脆弱性实现的,数字金融的适度运用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防止家庭陷入贫困,但滥用会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加返贫风险。第三,金融素养较低、收入较低以及处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家庭更容易遭受数字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广应用数字金融的同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坚守数字金融的普惠本质,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和抗风险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