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95)
2023(17449)
2022(14696)
2021(13491)
2020(11239)
2019(25477)
2018(24991)
2017(47156)
2016(25126)
2015(28247)
2014(28265)
2013(27647)
2012(25585)
2011(22883)
2010(23142)
2009(21097)
2008(20499)
2007(17757)
2006(15730)
2005(14241)
作者
(70893)
(59390)
(59014)
(56130)
(37841)
(28246)
(26850)
(23127)
(22474)
(21210)
(20229)
(19831)
(18988)
(18898)
(18335)
(18275)
(17563)
(17001)
(16951)
(16904)
(14852)
(14501)
(14389)
(13735)
(13504)
(13253)
(12945)
(12802)
(11919)
(11702)
学科
(123576)
经济(123479)
管理(75423)
(70571)
(57446)
企业(57446)
方法(48626)
数学(43212)
数学方法(42529)
(33891)
中国(33345)
地方(31449)
(29659)
业经(25220)
(22994)
贸易(22981)
(22309)
(21614)
技术(20774)
农业(20177)
(20108)
地方经济(17534)
环境(17463)
理论(17389)
(17183)
(17130)
金融(17127)
财务(17109)
财务管理(17048)
(16965)
机构
学院(354893)
大学(351598)
(156150)
经济(153188)
管理(136906)
研究(122370)
理学(117667)
理学院(116402)
管理学(114175)
管理学院(113520)
中国(93540)
(74209)
(74093)
科学(72656)
(61083)
中心(55933)
财经(55882)
研究所(54827)
(54048)
(53994)
(50747)
业大(49286)
经济学(48960)
北京(46717)
(45909)
师范(45445)
(44570)
经济学院(43855)
(42464)
农业(41755)
基金
项目(237328)
科学(188615)
研究(174663)
基金(172427)
(149827)
国家(148636)
科学基金(128842)
社会(112933)
社会科(107402)
社会科学(107375)
(93900)
基金项目(90075)
自然(81825)
教育(81148)
自然科(80026)
自然科学(80013)
自然科学基金(78513)
(78162)
资助(71370)
编号(69829)
(55442)
成果(55363)
重点(54020)
(52404)
(50435)
课题(48963)
国家社会(47447)
创新(47239)
教育部(45494)
科研(45110)
期刊
(176461)
经济(176461)
研究(108529)
中国(75799)
(60070)
管理(53515)
学报(50262)
(48901)
科学(48466)
大学(39549)
教育(39028)
学学(37380)
技术(37100)
农业(33991)
(32815)
金融(32815)
经济研究(30004)
财经(28202)
业经(27445)
(24398)
问题(22553)
技术经济(20436)
统计(19603)
(19324)
(18405)
(18000)
科技(16731)
国际(16538)
世界(16513)
商业(16176)
共检索到546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海燕  李秀敏  
文章基于引致技术进步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实证模拟了我国财政科教支出规模和比例变化对八大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增加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财政研发支出规模可以提高这些地区的物质资本效率和经济增长,但不利于提高其人力资本效率和部分非受援区域经济增长;增加这些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对八大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控制东北或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下,提高财政研发支出比例可以持续地促进八大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且同时提高两地区财政研发支出比例的政策效果更好。财政科教支出的政策效果会随时间变化,需要适时调整财政科教资金支出的规模、比例和地区选择,才能使中国走上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道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詹新宇  王贤彬  
文章通过方差分解和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发现,技术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引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研发能力、经济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是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也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打破地区条块分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庞英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技术知识载体的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技术进步效应。文章通过建立数量经济模型、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确定有形贸易与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间的数量关系:二者高度相关,进口贸易每增加1%,区域技术进步率提高2 7678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每增加1%,技术进步率提高4 2433个百分点;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远大于进口贸易。这对于像我们这样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茂盛  王蘅  
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指标。文章利用CGE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进程中,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技术进步的经济效应更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明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影响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所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财政制度安排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兰  魏红颜  魏占坤  
综合运用传统总体差异分析及空间自相关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引入核心-边缘模型对各区域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对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进行逻辑推理与演绎,并利用VAR模型就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保障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要大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而且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差距会越大;中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无显著影响;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政府应根据本辖区的自身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姚凤民  
财政分权赋予了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权力以及市场化条件下资源流动的现实,使得地方政府有了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调控资源进出本地区的空间,从而实现本地区或区域的经济利益进而表达为政治利益诉求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有正效应,也会产生负效应可通过明确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政绩考核制度、转移支付制度与区域开发政策相配合、建立政府间合作与协调机制等措施,对财政支出竞争的负效应加以约束,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阳平  
我国区域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差距拉大是正常现象,但差距过大会影响协调发展。应当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系,以求合理缩小差距适度均衡化。当前应重在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激励机制,加强和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兰  魏红颜  魏占坤  
综合运用传统总体差异分析及空间自相关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引入核心-边缘模型对各区域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对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进行逻辑推理与演绎,并利用VAR模型就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保障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要大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而且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差距会越大;中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无显著影响;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政府应根据本辖区的自身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永娜  石敏俊  李娜  
本文应用多区域CGE模型,模拟分析了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碳排放许可初始分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碳排放许可采用全部拍卖并将拍卖收入返还给企业的分配方式造成的GDP损失最小,但是会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2)免费发放部分采取绝对量标准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为明显,但利用这种方式改善区域经济不平衡状况的成本很高;(3)免费发放部分采取强度分配标准对GDP和区域经济不平衡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是较优的碳排放许可初始分配方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琦  黄天华  
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凤阁  梁珈源  汪晓梅  张德华  
文章选取2011—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PCA模型、GML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支持技术进步,间接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长期中介效应占比高于短期;数字金融对邻近区域技术进步具有负向影响;数字金融对邻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期影响为促进效应,而长期影响不显著。因此,要坚持推进数字中国战略,加强数字金融服务对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宁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估计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考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技术进步影响,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检验。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西北各省区的经济金融化程度均得到提高,但是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弱,全要素生产率对金融规模的响应程度和显著性不高,西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俊英  
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公共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相交叉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交叉问题的直接研究不多,相关领域文献主要集中在:一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二是公共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论文综述了已有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这一领域研究新视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坤生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正在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但这种协调必须是一种动态协调。本文首次提出了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理论 ,并阐述了动态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主要内容等基本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