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1)
2023(15872)
2022(13412)
2021(12732)
2020(10686)
2019(23921)
2018(23650)
2017(44317)
2016(23544)
2015(25978)
2014(25117)
2013(24167)
2012(21526)
2011(18799)
2010(18662)
2009(17036)
2008(16303)
2007(13701)
2006(11679)
2005(9930)
作者
(59640)
(49715)
(49532)
(47447)
(31540)
(23614)
(22457)
(19238)
(18817)
(17503)
(16733)
(16625)
(15560)
(15553)
(15421)
(15186)
(14856)
(14482)
(14221)
(14143)
(12112)
(11873)
(11866)
(11454)
(11287)
(11054)
(10862)
(10653)
(9785)
(9725)
学科
(91352)
经济(91265)
管理(73762)
(71811)
(62318)
企业(62318)
方法(40872)
数学(35582)
(35183)
数学方法(35104)
中国(26229)
(25870)
技术(22801)
业经(22709)
(21387)
(19805)
贸易(19796)
(19381)
地方(18768)
(18621)
财务(18572)
财务管理(18511)
企业财务(17579)
农业(16557)
理论(15950)
(15884)
(15040)
财政(14731)
(14624)
银行(14600)
机构
学院(308097)
大学(304587)
(131734)
经济(129380)
管理(124846)
理学(108580)
理学院(107567)
管理学(105851)
管理学院(105255)
研究(97039)
中国(73630)
(67031)
(61419)
科学(55512)
财经(50106)
(45914)
(45655)
中心(45646)
(45227)
(42024)
经济学(41287)
业大(41225)
研究所(40551)
(38970)
师范(38577)
北京(37646)
经济学院(37394)
财经大学(37145)
(35998)
(35299)
基金
项目(212856)
科学(171208)
研究(161571)
基金(155842)
(133657)
国家(132520)
科学基金(116915)
社会(105393)
社会科(100235)
社会科学(100213)
(84947)
基金项目(82459)
教育(75913)
自然(73015)
自然科(71477)
自然科学(71465)
自然科学基金(70233)
(69750)
编号(65077)
资助(61902)
成果(51423)
(49887)
重点(47839)
(47675)
(46472)
创新(45824)
课题(44740)
国家社会(44403)
教育部(42308)
(41794)
期刊
(140594)
经济(140594)
研究(92438)
中国(63407)
(56648)
管理(48532)
学报(39692)
科学(39490)
教育(38268)
(37615)
大学(32559)
技术(31573)
学学(30515)
(26350)
金融(26350)
农业(25872)
财经(25140)
业经(24420)
经济研究(24100)
(21807)
问题(18254)
技术经济(16714)
科技(16075)
(15695)
财会(14491)
商业(14276)
(14156)
(14064)
统计(13912)
现代(13473)
共检索到456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金波  佟继英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在Baumol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三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研究了科教支出对产业结构变迁,以及二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理论表明:科教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正效应,增加科教支出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性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负效应,抑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教支出、产业结构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依赖于技术创新对科教支出与产业结构的偏效应。实证发现:科教支出能够抑制第一、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考察科教支出、产业结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较低的产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严成樑  吴应军  杨龙见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模型,考察了财政支出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研究表明,财政支出是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驱动力,农业部门生产性财政支出、非农业部门生产性财政支出以及福利性财政支出通过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非农业部门生产率以及扩大非农产品需求的渠道促进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流动。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地级市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使得农业部门劳动力份额下降,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本文认为应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东  
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为例,利用1978—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财政、金融政策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率。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政策抑制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信贷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和动力要素,但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依然存在深化的空间;在横向比较上,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作用效率明显优于财政,二者应注重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政策优势,构建财政诱导撬动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石河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的传统方法致力于探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问题被视为简单的效率问题。这种思维在我国政府确立公共财政改革目标之后应该被扭转。公共支出必须服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具备公共财政所要求的公共性。本文从财政支出结构随经济发展变迁的进化论观点出发,构建财政支出结构变迁模型,通过广泛的国际比较,在公共财政视野下,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问题作出了阐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万好  刘兰娟  
在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之际,我国就业问题呈现较为复杂的趋势。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促使我国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在创新驱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观察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复杂现实背景下分析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及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CGE模型,模拟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财政科教投入分步骤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各产业就业和增加值的变化。结果显示: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住宿和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尤其明显。科教支出有利于解决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等现实条件下的就业问题。同时财政科技和教育投入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奇  杨雪星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调整对边际产出弹性影响为基础,建立包含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区域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资本和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区域内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需要政府科技资助形成一定规模;劳动者素质提高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政策建议是: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区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扩大政府科技资助规模,优化政府科技资助结构;有效引导高素质人才流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福中  刘成  卢景新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需要技术创新提供内在动力。构建技术创新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理论模型,揭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进而采用京津冀1985—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会加速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特别是科技水平对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应增加教育和研发支出,强化人力资本培养,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技术创新,推进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丽  刘宏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产能过剩,供需出现错配情况,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改革自生创新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系统论述对外直接投资(OFDI)国外和国内两个阶段的逆向技术溢出传导机制,针对O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选取19952014年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分析表明,OFDI对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几种获取技术的路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均显著,但影响效果不同。国内研发和OFDI对创新作用的影响最大,进口的影响力度次之,引进外资(IFDI)对创新的提升作用最小。研究得出结论:OFDI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湛军  王照杰  
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是创新研究领域一个关键问题,对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创新能力研究缺乏包括从创意产生到产品市场化整个过程的总体框架,并且多以技术创新为焦点,忽视企业创新的非技术要素,缺乏超越技术创新活动来探讨创新能力的新视域,在研究视角以及方法论方面存在局限与不足。此外,在微观层面对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存在研究薄弱、认识不足等问题。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基于"环境—对策—实施—产出"的系统观,提出将创新能力多维性置于企业组织平台并对创新全过程进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湛军  王照杰  
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是创新研究领域一个关键问题,对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创新能力研究缺乏包括从创意产生到产品市场化整个过程的总体框架,并且多以技术创新为焦点,忽视企业创新的非技术要素,缺乏超越技术创新活动来探讨创新能力的新视域,在研究视角以及方法论方面存在局限与不足。此外,在微观层面对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存在研究薄弱、认识不足等问题。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基于"环境—对策—实施—产出"的系统观,提出将创新能力多维性置于企业组织平台并对创新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整合视角。同时,对高端服务业中小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的创新能力与绩效展开实证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企业1330份样本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揭示了创新能力对绩效的促进作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高端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决策参考,同时,为通过微观层面研究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前期基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晓虹  席鹏辉  
以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为准实验,利用土地出让的微观数据进行双重差分回归,实证检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压力显著地降低了土地出让宗数。同时,财政压力也引起了土地出让面积的减少和土地出让价格的上升。这主要是源于地方政府倾向于出让商住用地,明显降低工业用地的出让比例,并优先采用易得高价的“招拍挂”市场竞争方式出让土地。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引起的土地市场中商住用地占比增加将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国工业化过早过快下降这一现象很可能与地方财政压力及其诱发的政府供地策略密切关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在保持"稳中趋好"增长势头的同时,也暴露出以"产能过剩"和"供给缺口"并存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问题。能否通过产业自主创新实现"持续改进生产技术(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有效填补‘供给缺口’,促进消费升级"则是新时期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Ngai and Pissarides(2007)基础上引入不同产业部门自主创新效应和技术吸收效应,刻画了二者影响一国消费结构高级化和总消费增长率的作用机理,同时考察了劳动配置效率改善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证明,提升高端(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应是推动总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改善的关键因素。若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不变,不同生产部门间劳动力配置改善与否不会对总消费增长率产生影响。产业创新则是通过产出结构高级化这一中介效应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若无进一步产业创新支撑,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带来的净收益增长空间将快速收窄,只有坚定推行以诱导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消费升级,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唐大鹏  杨真真  
地方政府承担着落实中央生态环保政策和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那么地方环境支出能促进当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吗?本文以我国2011—2018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了地方环境支出的微观企业创新效应。研究发现,地方环境支出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在微观企业获得的财政环保补助中,环保研发补助和环保非研发补助都能成为两者之间的传导路径。进一步地,地方环境支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政府环保压力较大的地区、重污染的行业、国有产权、董事会治理积极性较高的企业。最后,这种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本文为地方政府科学设定环境支出规模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车德欣  李凤娇  吴非  汤子隆  
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利用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针对“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范式进行分析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加以检验。结果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正向驱动并展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创新动力,即财政科技支出对于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驱动更强,对于非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界分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在企业成长期及成熟期,财政科技支出在驱动技术创新方面卓有成效,但在衰退期创新增益并不显著。此外,政府激励结构是影响财政科技支出效力释放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在“为增长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的创新驱动效果被限制;在“为创新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能够充分发挥其结构性创新驱动特点。研究结论能够为合理规划财政科技支出、完善政府激励体制构架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德云  王鸿梓  
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强大动力,而政府的财政竞争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本文以竞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利用2007—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二者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新冠肺炎的冲击使其明显下降;税收竞争显著抑制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而财政支出竞争则起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的作用过程中起门槛作用,当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较高时,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面影响下降、正面影响增强;过度的税收竞争和过度的财政支出竞争均不利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目前我国税收竞争更多地处于过度状态,而财政支出竞争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据此,政府应规范使用财税手段参与竞争,重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