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6)
- 2023(6696)
- 2022(5182)
- 2021(4930)
- 2020(4084)
- 2019(9357)
- 2018(8885)
- 2017(17967)
- 2016(9507)
- 2015(10541)
- 2014(10643)
- 2013(10770)
- 2012(10193)
- 2011(8640)
- 2010(8696)
- 2009(8184)
- 2008(8354)
- 2007(7491)
- 2006(6595)
- 2005(6221)
- 学科
- 济(42426)
- 经济(42405)
- 业(29760)
- 管理(28689)
- 企(25168)
- 企业(25168)
- 财(24660)
- 制(17914)
- 银(17791)
- 银行(17646)
- 方法(17567)
- 行(16341)
- 数学(15689)
- 数学方法(15635)
- 中国(13035)
- 财政(12836)
- 贸(12584)
- 贸易(12577)
- 易(12399)
- 出(12319)
- 度(11461)
- 制度(11459)
- 地方(11190)
- 务(11107)
- 财务(11105)
- 财务管理(11058)
- 融(10864)
- 金融(10864)
- 农(10855)
- 企业财务(10582)
- 机构
- 学院(126968)
- 大学(126207)
- 济(62666)
- 经济(61655)
- 管理(49699)
- 中国(43056)
- 研究(42737)
- 理学(41999)
- 理学院(41647)
- 管理学(41284)
- 管理学院(41060)
- 财(37902)
- 京(26237)
- 财经(26019)
- 经(23525)
- 银(23437)
- 科学(22712)
- 银行(22507)
- 中心(21452)
- 经济学(21428)
- 江(21040)
- 行(21009)
- 所(20731)
- 农(19783)
- 经济学院(19685)
- 财经大学(19209)
- 研究所(18134)
- 北京(16462)
- 州(16449)
- 融(16152)
- 基金
- 项目(80454)
- 科学(64356)
- 研究(61401)
- 基金(59390)
- 家(49873)
- 国家(49496)
- 科学基金(43419)
- 社会(41300)
- 社会科(39688)
- 社会科学(39679)
- 省(31601)
- 基金项目(31230)
- 教育(26180)
- 自然(25293)
- 划(25103)
- 自然科(24733)
- 自然科学(24726)
- 资助(24672)
- 自然科学基金(24321)
- 编号(23098)
- 发(18813)
- 成果(18582)
- 部(18467)
- 创(18249)
- 国家社会(17998)
- 重点(17865)
- 创新(17138)
- 性(16460)
- 教育部(16361)
- 人文(16291)
共检索到214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尚晓贺 陶江
产业结构的转型需要政府科技投入和金融支持。以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转型的两个指标,利用1995-2013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不利于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银行信贷发展都有利于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分区域回归显示,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地方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引导,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定祥 李思聪 李姗
利用198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加入了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交叉项,以考察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东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却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梅生
本文运用多变量VAR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中国1979-2008年银行信贷的规模、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效率与第一、第二产业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银行信贷规模与效率是第一、第二产业变动的原因;银行信贷规模、效率与第三产业变动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倪殿鑫
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化,既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发展带来的结果,也是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演变及其产业结构效应,针对1985—2016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商业银行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与贷款行业投向等数据,对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关系进行协整分析。结果发现,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顺周期性"也得以验证。在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变化的过程中,不同的贷款期限结构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为此,本文最后给出了当前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定祥 刘杰 李伶俐
文章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利用198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银行信贷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始于1985年的财政分权改革有效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分权制度下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信贷总体上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而1994年进一步分权分税改革后,政府对金融部门干预过度,使银行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以考察银行信贷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路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度背景下银行信贷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路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技术效率路径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严涣 肖卫国
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不畅的背景下,本文利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对银行信贷的传导渠道。结果显示:税收收入变动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溢价渠道、抵押品渠道和银行流动性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反向变动;财政支出变动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溢价渠道和抵押品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同向变动,而通过银行流动性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反向变动。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规模和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需注重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两大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搭配,促进财政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还要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银行层面的协调配合,共同把控市场流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甘行琼 李玉姣 陈昶旭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无疑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财政支出效率为出发点,构建内含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标体系,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效率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但抑制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要素流动机制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效率会通过劳动和资本要素流动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其中劳动要素流动的影响更为突出。政府在采用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要注重财政支出政策的提质增效和区域合作,以便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志红 吴悦
文章以国家提倡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背景,利用2010-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地区财政投入、银行信贷关于科技创新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财政和信贷投入力度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支持的效用更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相反,财政作用于信贷再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发挥出财政引导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的效应;除此之外,财政和信贷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在发挥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表现较好,西部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志红 吴悦
文章以国家提倡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背景,利用2010-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地区财政投入、银行信贷关于科技创新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财政和信贷投入力度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支持的效用更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相反,财政作用于信贷再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发挥出财政引导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的效应;除此之外,财政和信贷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在发挥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表现较好,西部地区在财政支持方面较好。各地区需要根据地区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致力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志红 吴悦
文章以国家提倡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背景,利用2010-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地区财政投入、银行信贷关于科技创新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财政和信贷投入力度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支持的效用更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相反,财政作用于信贷再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发挥出财政引导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的效应;除此之外,财政和信贷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在发挥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表现较好,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伟 王一舒
信贷扩张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因。在"去凯恩斯主义"的背景下,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BCT)为解释这一困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理论部分指出银行信贷扩张使得高资本密集型行业挤压了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实证部分根据投入产出表将行业分为上面两类,采用PVAR模型检验银行贷款对两类行业的投资、负债、研发支出和利润的影响。实证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为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伟 王一舒
信贷扩张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因。在"去凯恩斯主义"的背景下,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BCT)为解释这一困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理论部分指出银行信贷扩张使得高资本密集型行业挤压了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实证部分根据投入产出表将行业分为上面两类,采用PVAR模型检验银行贷款对两类行业的投资、负债、研发支出和利润的影响。实证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为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飞 黄瑞玲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提升产业中高端水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紧迫任务。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又是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这一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也形成了诸多丰硕的成果。文章基于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理论和实证上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厘清银行信贷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信贷 最优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晓枫 熊海芳
一、引言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减少,政府应该增加投资、减少税收,通过乘数效应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财政政策决定了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除税收和借债外,主要体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盈帅
采用单整、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1979~2009年农业银行信贷与我国三次产业等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业银行信贷与第一产业产值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骨干力量,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服务三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农业银行的发展也受益于农业经济的增长。而且,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农业银行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农业银行 信贷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