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5)
- 2023(6726)
- 2022(5684)
- 2021(5327)
- 2020(4391)
- 2019(9439)
- 2018(9299)
- 2017(16683)
- 2016(8720)
- 2015(9415)
- 2014(8637)
- 2013(8447)
- 2012(7536)
- 2011(6475)
- 2010(6628)
- 2009(6165)
- 2008(6259)
- 2007(5517)
- 2006(4708)
- 2005(3985)
- 学科
- 管理(39900)
- 业(36304)
- 企(32495)
- 企业(32495)
- 济(30205)
- 经济(30183)
- 财(23754)
- 技术(16760)
- 技术管理(12458)
- 财政(12433)
- 方法(12086)
- 中国(11168)
- 务(10896)
- 财务(10893)
- 财务管理(10853)
- 企业财务(10404)
- 政(10106)
- 数学(10060)
- 数学方法(9984)
- 环境(9592)
- 农(9467)
- 业经(8468)
- 制(8457)
- 地方(8376)
- 划(7078)
- 银(6516)
- 银行(6506)
- 农业(6384)
- 策(6370)
- 学(6245)
- 机构
- 学院(112919)
- 大学(110363)
- 济(47999)
- 管理(47882)
- 经济(47167)
- 理学(41533)
- 理学院(41160)
- 管理学(40717)
- 管理学院(40506)
- 研究(35969)
- 财(30390)
- 中国(28222)
- 京(22298)
- 科学(21689)
- 财经(20024)
- 经(18096)
- 江(17677)
- 所(16944)
- 中心(16725)
- 研究所(14944)
- 业大(14636)
- 财经大学(14536)
- 农(14389)
- 经济学(14373)
- 北京(14073)
- 州(13668)
- 院(13536)
- 商学(13304)
- 商学院(13179)
- 经济学院(12910)
- 基金
- 项目(78041)
- 科学(63695)
- 研究(60182)
- 基金(56442)
- 家(48255)
- 国家(47858)
- 科学基金(42799)
- 社会(40000)
- 社会科(38143)
- 社会科学(38132)
- 省(33106)
- 基金项目(30700)
- 教育(26230)
- 划(26216)
- 自然(26001)
- 自然科(25388)
- 自然科学(25381)
- 自然科学基金(24955)
- 创(23847)
- 编号(22631)
- 创新(21159)
- 资助(20480)
- 重点(17715)
- 成果(17431)
- 发(17311)
- 国家社会(16852)
- 部(16500)
- 制(16464)
- 课题(16136)
- 业(15864)
共检索到174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智 杨赫 米锋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是提高生态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利用199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算了我国生态效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财政科技投入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西部地区则不明显。(2)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东部地区以促进中高端科技创新为主,中部地区以促进高、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西部地区以促进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3)财政科技投入主要通过影响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分别通过中高端、高端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西部地区则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青
文章基于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统计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科研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之间的科技创新存在激烈竞争,彼此间的制约问题尚未解决;财政科技投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发挥,科研人力资本作用尚待挖掘;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直接作用显著,对内相邻省市作用并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投资的结构和方向需要调整。为此,应当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统筹做好科学研究分工合作;继续深化财政资金科技投入,全面激发科研人力资本活力;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创新认识,狠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方向;科学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升核高基研发投资的比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文明 刘琪 陈旭
加强财政资金投入一直是增强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评估财政投入绩效和深入探究其内在机制十分关键。本文基于2003—2020年295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及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地区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地区考察发现,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能够显著提升地区创新能力,而西部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作用效果并不显著;(3)从传导机制来看,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可以通过提高研发经费水平和集聚人力资本效应,进而促进地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4)我们还发现在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低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的政策效果更好。对此,在政策层面,要持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比重,统筹优化区域间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因地制宜选择财政支持科技创新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福兴 李惠娟
本文对我国1990-200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科技创新指标的度量上,按照专利的构成赋予其不同的权值,通过对比不同的回归结果,最终建立了二者滞后一年的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回归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岑树田 葛扬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要求发生了改变,从产出激励转变为创新激励。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科技战略和政策要求而产生的创新激励,通过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直接嵌入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循环中,从而对地区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在稳态经济中,地方政府的创新激励实际上进一步增强了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效应,而面板回归也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研究结论揭示,党中央、国务院的科技战略任务,因创新激励的存在,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正值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期,地方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创新激励作用,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能力和能级,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地区力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志军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在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福建省也正面临技术进步率下降的新挑战。本文针对如何充分释放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如何构建区域创新的财政支撑体系助力"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省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对福建财政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结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志军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在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福建省也正面临技术进步率下降的新挑战。本文针对如何充分释放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如何构建区域创新的财政支撑体系助力"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省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对福建财政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结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 投人 财政 财政金融 福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志安 刘子硕
财政分权作为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的财政制度,是财税政策的重要内容,对区域创新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深刻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我国31个省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地方科技投入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水平,有效改善区域创新产出状况;在中央政府政绩考核压力下,地方政府会加大科技投入以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驱动经济增长,使得财政分权对地方科技投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不仅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且会通过影响地方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产生间接效应;财政分权与区域创新的联系具有区域异质特性,地方科技投入为东部地区财政分权赋能区域创新的主路径,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应继续推进财政分权改革,构建对地方政府的综合考核机制,关注政府科研保障资金的具体流向,积极推进区域创新发展进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志红 吴悦
文章以国家提倡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背景,利用2010-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地区财政投入、银行信贷关于科技创新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财政和信贷投入力度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支持的效用更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相反,财政作用于信贷再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发挥出财政引导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的效应;除此之外,财政和信贷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在发挥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表现较好,西部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志红 吴悦
文章以国家提倡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背景,利用2010-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地区财政投入、银行信贷关于科技创新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财政和信贷投入力度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支持的效用更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相反,财政作用于信贷再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发挥出财政引导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的效应;除此之外,财政和信贷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在发挥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表现较好,西部地区在财政支持方面较好。各地区需要根据地区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致力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志红 吴悦
文章以国家提倡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背景,利用2010-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地区财政投入、银行信贷关于科技创新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财政和信贷投入力度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支持的效用更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相反,财政作用于信贷再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发挥出财政引导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的效应;除此之外,财政和信贷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在发挥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表现较好,西部地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力朋 刘金婷 刘华
财政科技投入不仅可以直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可以通过政策导向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改善企业的创新条件,并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城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表明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具有显著的企业创新产出促进效应;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即可以通过改善创新条件和提高创新意愿来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增长;相对来讲,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对非国有企业、吸收能力较强企业、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行业企业、科学技术支出规模较小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实施差异化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持续改善创新环境,以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时中 余本洋 陆雅洁
文章运用极值熵值法测算了省级科技创新指数,从财政投入和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建立面板Tobit模型,结果显示:中国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各省科技创新水平异质性特征明显。中国地区科技创新水平表现为由"块状分布"向"片状分布"演进的时空特征,三大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均呈"先慢后快"的提升趋势,但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呈现三种波动类型。财政投入、地方政府竞争均显著促进了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胜强 常丹丹
文章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97-2012年重庆市财政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尽管重庆市财政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各自都不具备平稳性,但它们之间具备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短期看,技术创新不是财政科技投入的Granger原因,财政科技投入是技术创新的Granger原因,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中,财政科技投入明显处于主导地位;长期关系中两者互为Granger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安娜 武琳 冯楚建
通过对公共财政投入重大科技项目监察需求的分析,提出重大科技项目监察的精确、柔性和有序要求。借鉴柔性管理、精确管理及医学微创介入疗法的理念,提出重大科技项目监察的柔性介入式监察、精确微创式监察、"漫步式"随机监察和"例外式"非常规监察新模式,得出重大科技项目监察新模式及传统刚性监察模式间协调应用关系。
关键词:
重大科技项目 财政投入 监察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