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
2023(1731)
2022(1413)
2021(1466)
2020(1232)
2019(2721)
2018(2547)
2017(4724)
2016(2664)
2015(3104)
2014(3155)
2013(3254)
2012(2995)
2011(2236)
2010(2431)
2009(2210)
2008(2536)
2007(2092)
2006(1707)
2005(1494)
作者
(6319)
(5090)
(5079)
(5007)
(3229)
(2408)
(2334)
(1973)
(1904)
(1844)
(1790)
(1701)
(1694)
(1685)
(1495)
(1494)
(1480)
(1466)
(1453)
(1300)
(1259)
(1220)
(1210)
(1188)
(1184)
(1174)
(1117)
(1098)
(1085)
(1012)
学科
(19285)
管理(13400)
财政(11488)
(10078)
(9171)
企业(9171)
(9155)
(7598)
财务(7598)
财务管理(7555)
企业财务(7250)
(7089)
(6302)
经济(6293)
(5182)
体制(5032)
(5002)
银行(5002)
(4654)
制度(4415)
(4415)
中国(4038)
(3823)
金融(3823)
方法(2919)
(2880)
(2687)
政策(2630)
地方(2603)
及其(2602)
机构
学院(30394)
大学(30074)
(17462)
(12133)
经济(11836)
管理(10899)
中国(10336)
研究(9283)
财经(9249)
理学(8780)
理学院(8718)
管理学(8658)
管理学院(8604)
(8295)
财政(7650)
(6694)
财经大学(6623)
(6068)
(5385)
(4983)
科学(4889)
中心(4872)
(4729)
会计(4604)
(4304)
经济学(4096)
人民(4074)
银行(3965)
北京(3963)
(3894)
基金
项目(16706)
研究(13348)
科学(12444)
基金(11835)
(9680)
国家(9589)
科学基金(8304)
社会(8299)
社会科(7893)
社会科学(7891)
(6264)
基金项目(6118)
教育(6091)
编号(5511)
成果(5313)
资助(5041)
(4844)
自然(4691)
(4681)
自然科(4590)
自然科学(4589)
自然科学基金(4492)
(4347)
(4035)
项目编号(3957)
课题(3887)
(3869)
(3829)
(3829)
阶段(3824)
期刊
(19645)
(14845)
经济(14845)
研究(13403)
中国(9022)
(6535)
金融(6535)
(6390)
财政(6390)
会计(5548)
财经(5270)
财会(5064)
(4381)
学报(3869)
管理(3795)
会通(3492)
通讯(3492)
大学(3350)
学学(3260)
经济研究(3108)
(2969)
科学(2519)
(2105)
之友(2088)
(2074)
与会(1930)
财务(1930)
财经大学(1904)
教育(1839)
(1835)
共检索到57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萍  
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无论是透明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还是绩效管理、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确定,都对新时期我国财政监督的理念、框架内容和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而言,新《预算法》对于新时期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在脉络上明显呈现出与世界先进国家模式趋同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研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子基  
一、财政监督的内涵提到财政监督问题,首先对财政监督的内涵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因为这关系到对财政监督的对象、范围、内容、体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解。从我国目前关于财政监督的各种定义看,不仅提法各不相同,而且认识上也有较大差异。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是指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根据财政活动客观职能的要求,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财政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检查和监督。把握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萍  
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无论是透明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还是绩效管理、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确定,都对新时期我国财政监督的理念、框架内容和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而言,新《预算法》对于新时期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在脉络上明显呈现出与世界先进国家模式趋同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监督检查局课题组  兰丽萍  
一、广西财政监督现状(一)现状。1.强化预算监督,增强财政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效果。针对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预算结余管理不规范、预算执行进度偏慢等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自治区本级部门共发现问题资金97.95亿元。2.财政监督工作方式日益科学,基本形成日常性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龙  
一、国家、政府与公共受托责任 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起源,但最有影响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契约理论;另一种是掠夺或剥削论。 关于国家的起源社会契约理论有着悠久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光月  
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厅以健全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努力实现大监督格局为目标,按照"科学选项、创新形式、精细整合、多方共赢"的总体思路,科学选择整合力量的切入点,积极采取"上下联动、内外联合"等多种形式,协调整合财政部门内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维壮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给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提供了许多加速发展的机遇 ,同时也提出许多严峻的考验和要求。其中最集中最突出的 ,是对政府提出的要求。适应入世的形势 ,如何建立一个高效、职能规范的政府 ,是当前面临的最迫切的政治任务之一。本文仅想从市场经济、廉政建设与财政监督这几个方面谈些想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建华  
财政监督作为财政固有职能和政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与遵循法制建设与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严格执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要求的日益提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根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精神,国家正在探索对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实施垂直管理。2015年已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等7个省市进行改革试点。作为地方财经监督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关系,审计监督体制的改革必将给财政监督带来重大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刘宏文  徐秋霞  王文胜  
治理经济环境需要强化财政监督。财政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都充分说明,财政监督与治理经济环境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财政监督是治理经济环境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它通过对收入、支出、市场经济主体活动的监督,规范市场经济环境,维护公平竞争;财政监督贯穿于治理经济环境的全过程,应通过加强财政监督,促进经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呼声越来越高,财政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其运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改革的成败,财政监督检查作为国家经济监督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对当前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职能作了一些思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黎明  
强化财政监督制止收入流失吴黎明当前,财政收入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偷逃税行为屡禁不止,各种欠税居高不下,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专项收入征管乏力,擅自减免税时有发生。因此,强化财政监督,制止收入流失,是财税部门面一、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集中整治侵占财政收入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国清  祝遵宏  
财政监督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的概念。我国的财政监督经历了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从着力于监督主体拓展为着力于监督客体、从形式监督变为实质内容监督的发展过程。财政监督既包括财政自身的监督,也包括非财政对财政的监督。按监督主体不同分为立法类的财政监督、司法类的财政监督和执法类的财政监督三种。财政监督是社会、国家和政府职能所使然,应站在整个社会、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全面客观地认识财政监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国庆伟  
县级财政监督处于财政监督的关键位置,同时也是财政监督的最终端,在强化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就目前来看,财政监督作用的发挥仍不够充分,本文在分析山东省博兴县财政监督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强化县级财政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锻炼  
在实践中,存在使用财政资金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串谋的可能,通过互投赞成票、互惠行为等方式获取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信息租金,降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可以应用激励理论进行监督机制的设计,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借鉴"制约与平衡"模型,分析应用激励理论提高财政监督效率的理论,主要包括基本模型和最优对称机制等方面,然后根据理论模型的结论分析其现实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