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9)
2023(13016)
2022(10923)
2021(10075)
2020(8319)
2019(18171)
2018(17784)
2017(33375)
2016(18173)
2015(20207)
2014(20008)
2013(19333)
2012(17386)
2011(15607)
2010(15613)
2009(15006)
2008(14720)
2007(13311)
2006(11520)
2005(10716)
作者
(49814)
(41345)
(41334)
(39666)
(26269)
(19697)
(18755)
(15723)
(15692)
(14840)
(14023)
(13883)
(13346)
(13191)
(13173)
(12698)
(12288)
(12234)
(12093)
(11853)
(10463)
(10102)
(9856)
(9636)
(9432)
(9296)
(9151)
(9058)
(8422)
(8147)
学科
(66393)
经济(66290)
管理(60030)
(50780)
(44384)
企业(44384)
(32708)
方法(26728)
数学(22891)
数学方法(22692)
(21097)
中国(19828)
(17787)
(17276)
财务(17240)
财务管理(17192)
(16544)
企业财务(16341)
业经(15495)
(15142)
(14790)
银行(14766)
财政(14074)
(14027)
(13897)
金融(13889)
理论(12992)
(12644)
贸易(12630)
(12283)
机构
学院(249872)
大学(249352)
(103883)
经济(101673)
管理(91749)
研究(83058)
理学(77483)
理学院(76727)
管理学(75484)
管理学院(75022)
中国(68195)
(61730)
(51365)
科学(46899)
财经(44749)
(41248)
(40471)
中心(39227)
(39038)
(37132)
研究所(36352)
经济学(34098)
财经大学(33120)
业大(32461)
北京(31976)
经济学院(30588)
(30391)
(30348)
师范(30013)
(29897)
基金
项目(160079)
科学(126304)
研究(120329)
基金(116711)
(100752)
国家(99958)
科学基金(86167)
社会(77666)
社会科(73722)
社会科学(73710)
(62251)
基金项目(60125)
教育(56602)
自然(53353)
自然科(52160)
自然科学(52144)
(51826)
自然科学基金(51229)
编号(49016)
资助(47783)
成果(41432)
重点(36367)
(36145)
(35202)
课题(34722)
(33937)
(32949)
国家社会(32852)
(32053)
创新(31782)
期刊
(118995)
经济(118995)
研究(80851)
中国(55211)
(54534)
学报(37951)
管理(36116)
(34211)
科学(32913)
(32296)
金融(32296)
大学(29308)
教育(28690)
学学(27664)
财经(24215)
农业(22538)
经济研究(20808)
(20803)
技术(20497)
业经(18848)
问题(14618)
(13167)
会计(13121)
财会(13064)
理论(12394)
(12015)
(11286)
国际(11286)
商业(11134)
实践(10901)
共检索到393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李浩阳  
主流财政理论和货币理论均将中央银行视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单一主体,进而忽视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调控作用。本文基于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以市场上货币流通的运行机制为视角,以货币市场为平台,探索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础上,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对货币流通量M2的影响能力和调控能力及其形成机理,并构建模型,运用我国财政、央行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财政部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基础,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对市场货币流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并且由于财政活动必须依据我国《预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运作,使得政府财政部门的货币影响力相对独立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的货币调控框架。本文的数据测算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2000~2018年市场货币流通体系中有44.31%的M2是受政府财政部门影响、甚至调控的,并且该比例仍处于增长趋势,2018年度直接受制于财政影响甚至被政府财政部门调控的货币流通量M2的比例已超过50%,从而证明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客观是已经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主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芸  龚六堂  
本文扩展了Barro( 1 990 )和Gong和Zou( 2 0 0 2 )的模型 ,讨论财政分权框架下的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过消费者行为、地方政府行为和中央政府行为之间Nash均衡解 ,得到了经济增长率和各参数的隐式关系 ,并且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经济增长率与各种税收以及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关系。我们发现经济增长率和收入税的关系是Laffer曲线 ,消费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的 ,财产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的。至于货币政策的影响 ,我们发现货币不再是超中性的了 ,供应量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经济中的货币的流通程度越高 ,经济增长率越高。最后 ,本文还讨论了多级地方政府的情况 ,分析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卞志村  赵亮  丁慧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到财政乘数。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DSGE模型,建立权重可调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渐进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政府消费、投资补贴、消费税、资本收益税和劳动税等六类结构性财政工具调控效果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会显著影响财政乘数,且财政乘数随转型进程非线性变动,其机理在于货币政策转型会影响财政冲击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强度。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框架,财政政策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进程,以保证调控力度恰当、效果合意;对财政工具的选择应更加重视结构性减税与投资补贴,以改善民生福祉、激发经济活力;财政调控应有增有减,以维持预算平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曾康霖  刘锡良  张合金  王文宁  
财政货币政策分层次调控研究曾康霖,刘锡良,张合金,王文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包括着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着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财政政策作用的途径主要是调整财政收支或补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宏利  
本文通过货币流量分析的方法对稳健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进行研究,以考察各宏观经济变量在稳健财政政策下,对产出或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应考虑其对财政的影响,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政府深化收入分配政策的结构性改革提供宽松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有利于中央财政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出力度;稳健的财政政策更有利于政府实行总量控制下的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达到稳健财政政策预期的效果;实施稳健财政政策,防止了在长期过程中“紧缩效应”的显现,降低了财政风险,进而避免经济波动所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生  
"公共财政学"作为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解释力和预测力严重弱化。"新市场财政学"就是针对当代主流财政理论的这个问题所构建的一个新范式。在论文中,笔者主要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致命缺陷,阐述了新市场财政学通过重新定义市场模型,重新解释政府(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企业(以及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而为重构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精准预测力的财政学范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论文以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理论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为线索介绍了新市场财政学范式形成的简要过程,同时从核心概念体系、理论渊源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三个维度描述了新市场财政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初步阐释了探索构建新市场财政学范式的目的是要增强财政科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这一财政基础理论研究的宗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生  
公共财政学作为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解释力和预测力严重弱化。"新市场财政学"就是针对当代主流财政理论的这个问题所构建的一个新范式。在论文中,笔者主要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致命缺陷,阐述了新市场财政学通过重新定义市场模型,重新解释政府(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企业(以及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而为重构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精准预测力的财政学范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论文以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理论建设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靳卫萍  
对于扩张财政政策的认识和运用,一般限于扩大总需求、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在货币经济中,财政政策实质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因此必然与货币供给相连,从而引起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动,这会对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产生诸多影响。重新认识财政政策引起的外生货币供给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的联系,有助于我国目前正确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茉楠  
央行2013年4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破百万亿。M2增长较快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的"货币超发"的讨论也此起彼伏。就我国M2"加速度"上涨的原因,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政府主导高投资下的信贷扩张成为货币创造的主要内生方式。近几年政府投资迅速增长,资金主要来自银行信贷,由于中国金融体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源源  于津平  
本文将三种不同情形的货币规则引入DSGE模型,基于1996—2015年间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规则属性进行识别,并运用数值模拟以系统探究央行与财政部门不同互动策略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贝叶斯估计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相机操作特征;央行独立性较低,当前货币调控主要遵循"被动配合型"操作范式。数值模拟发现,"独立型"货币规则下财政冲击造成的经济偏离最小,经济回归稳态的速度最快,社会福利损失也最小;央行现阶段所采用的"被动配合型"规则消化经济冲击的能力最差,经济稳态收敛速度较慢,并最易引致福利损失。为此,本文认为未来我国货币调控应由"被动配合型"向"独立型"操作范式转型,以有效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源源  于津平  
本文将三种不同情形的货币规则引入DSGE模型,基于1996—2015年间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规则属性进行识别,并运用数值模拟以系统探究央行与财政部门不同互动策略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贝叶斯估计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相机操作特征;央行独立性较低,当前货币调控主要遵循"被动配合型"操作范式。数值模拟发现,"独立型"货币规则下财政冲击造成的经济偏离最小,经济回归稳态的速度最快,社会福利损失也最小;央行现阶段所采用的"被动配合型"规则消化经济冲击的能力最差,经济稳态收敛速度较慢,并最易引致福利损失。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其务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再构造陕西财经学院江其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下简称"两大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我国现行体制缺乏"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础,因此,如何使"两大政策"协调配合起来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东旻   苏代钰   蒋婉蓉   张容瑜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的要求需要深入分析影响货币创造、货币供应的不同渠道,充分发挥各渠道的调控作用。通过研究我国财政部门在货币创造中“被动参与”与“主动影响”的二元特征,我们发现:第一,在我国财政金融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由财政部门履行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制度安排,赋予了财政部门对货币创造产生实质影响的能力。第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具有的“集中”与“隔离”功能,决定了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务等渠道从货币流通市场抽取或注入的货币规模是巨大的,并通过货币循环的作用引起商业银行信贷收缩或扩张。但因为我国财政部门不具有通过控制预算执行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货币创造渠道的法理基础,所以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只能被动影响货币创造。第三,由财政部门履行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制度安排,调节了国有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和方向,并且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动指导和约束影响其信贷规模和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