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0)
- 2023(13069)
- 2022(11389)
- 2021(10832)
- 2020(9124)
- 2019(20935)
- 2018(20562)
- 2017(40038)
- 2016(21891)
- 2015(23878)
- 2014(23741)
- 2013(23532)
- 2012(21419)
- 2011(18972)
- 2010(18815)
- 2009(17111)
- 2008(16830)
- 2007(14453)
- 2006(12399)
- 2005(10580)
- 学科
- 济(79041)
- 经济(78954)
- 管理(65969)
- 业(61243)
- 企(51773)
- 企业(51773)
- 方法(39256)
- 数学(34261)
- 数学方法(33940)
- 财(32773)
- 农(21657)
- 中国(20969)
- 制(18653)
- 学(18418)
- 业经(17941)
- 务(17505)
- 财务(17447)
- 财务管理(17397)
- 企业财务(16529)
- 地方(16400)
- 贸(15535)
- 贸易(15527)
- 银(15328)
- 银行(15262)
- 易(14944)
- 行(14208)
- 农业(14207)
- 财政(13422)
- 技术(13224)
- 理论(13202)
- 机构
- 大学(299275)
- 学院(297694)
- 管理(120193)
- 济(114433)
- 经济(111986)
- 理学(105433)
- 理学院(104294)
- 管理学(102526)
- 管理学院(102022)
- 研究(97005)
- 中国(74025)
- 科学(64004)
- 京(62954)
- 财(59040)
- 农(54906)
- 业大(49926)
- 所(49360)
- 研究所(45335)
- 财经(44548)
- 中心(44384)
- 农业(43384)
- 江(42057)
- 经(40539)
- 北京(39262)
- 范(36666)
- 师范(36193)
- 院(34999)
- 州(34351)
- 经济学(33755)
- 财经大学(33237)
- 基金
- 项目(212279)
- 科学(164929)
- 基金(154020)
- 研究(149107)
- 家(136280)
- 国家(135156)
- 科学基金(115421)
- 社会(93100)
- 社会科(88238)
- 社会科学(88213)
- 省(83343)
- 基金项目(83300)
- 自然(77971)
- 自然科(76136)
- 自然科学(76113)
- 自然科学基金(74735)
- 划(70403)
- 教育(67631)
- 资助(62899)
- 编号(59999)
- 重点(47217)
- 成果(47075)
- 部(45839)
- 创(44551)
- 发(43966)
- 创新(41535)
- 科研(41465)
- 课题(40465)
- 计划(40229)
- 大学(38951)
共检索到422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禹洁 刘倩
本文将选取2008—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财政激励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激励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对其中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当企业自身受到更高的财政激励时,其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更低,进而提高了其商业信用供给能力和供给意愿,使得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规模提升。本文从客户地位考察发现,当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越高时,此时为了维持和重要客户的关系,财政激励对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检验发现,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时,会削弱财政激励对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在供应链环节具有较高的谈判地位,从而削弱了两者的正向关系。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钱金保 邱雪情
文章从激励差异视角重新考察"撤县设区"的财政收支效应。基于广东的区划改革和转移支付政策实践构造一个"准试验"样本,样本期内既有"撤县设区"案例,也涉及省财政对县区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的重大调整,因而能够区分二者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分析过程包括两步,首先,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D-DID)方法,发现"撤县设区"降低了县区财政收支增速;其次,依据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变化构建三重差分(DIDID)考察"撤县设区"政策效应的产生机制,发现财政激励差异是导致"撤县设区"政策效应的原因。文章为检验"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如何影响当地发展提出一种识别机制,并发现激励落差是导致"撤县设区"影响财政收支的背后机制,而"撤县设区"本身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琪 汤玉刚
本文以中国的城镇化为背景,运用公共品资本化原理,分析了地方土地财政制度,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制度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制度,对地方公共品提供激励的传导机制。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品提供具有结构性的激励效应,但该激励机制建立在土地和房产交易之上,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被交易时点截然分割。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实现从交易型向保有型"土地溢价回收"制度转换,将有助于建立对称的、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激励制度。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财政激励 资本化 地方政府行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若冰
本文利用县级数据分析了2005年农业税改革对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并讨论了后者对辖区居民生育行为的影响,发现税改导致农业税较高地区0—4岁男女性别比相对于较低地区出现显著上升。该结果通过了共同趋势、证伪与安慰剂检验,并在利用替代控制组、替代解释变量以及考虑漏报影响时仍然保持稳健。此外,本文在机制分析中发现了财政压力上升、生育率下降与生育选择增加的证据。最后,本文通过检验排除了竞争性假说的影响。
关键词:
财政激励 消失的女性 农业税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秀云 张晓丽
全球性的文化碰撞与竞争,显现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不足,重要原因是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供给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彰显,这与财政激励粗放不无关系。本文以善治视角下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激励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探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财政激励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甘行琼 刘大帅 胡朋飞
地方政府作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其供给行为受到自身财政激励的约束和引导。在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获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发现:支出方面,地方政府确实存在依据户籍供给公共服务的倾向,流动人口受到歧视;收入方面,财政资源的分配没有与人口流动相匹配,表现为一个地区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其人均转移支付和人均税收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两方面的结合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财政激励扭曲的现象。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来源于财政制度设计。为矫正不当的地方财政激励,提高地方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改进相关制度设计已成为关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为民
利用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变迁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农村居民集体行动的社会因素与财政因素两个维度,对农村公共产品自主供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证实:"一事一议"制度有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结构优化,其显著提升了村级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农村传统的"宗族"社会结构有利于克服集体行动中的"自利行为"和"搭便车"倾向,促进了"一事一议"的开展,而当前逐步扩大的收入差距形成了公共产品的偏好差异,提高了"一事一议"的交易成本,但是有效率的村级治理体制对村庄开展"一事一议"具有促进作用。"一事一议"挂钩的财政补助,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实证研究结论对于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培育内生性的公共产品自主供给机制,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江 孙辉 黄亮雄
我国财政分权的实践在不受"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约束的条件下,不能促进义务教育的供给。本文使用1978-2008年28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在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情况。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起负作用,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扩大义务教育供给和发展经济增长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原因在于: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更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方面的支出而压缩短期内不拉动GDP增长的义务教育支出。另外,本文发现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存在地区差异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
关键词:
义务教育供给 财政分权 晋升激励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锻炼
在实践中,存在使用财政资金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串谋的可能,通过互投赞成票、互惠行为等方式获取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信息租金,降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可以应用激励理论进行监督机制的设计,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借鉴"制约与平衡"模型,分析应用激励理论提高财政监督效率的理论,主要包括基本模型和最优对称机制等方面,然后根据理论模型的结论分析其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
激励理论 最优对称机制 财政监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丽 黄天齐
促进农业资源的利用,发挥农业资源的正外部性效应,是我国建立生态农业的重点内容,但目前我国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的财政激励制度并不完善。基于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外部性理论的运用为起点,从激励机制的视角研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财政制度,可为我国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制度选择提供参考。为此,文章结合外部性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了农业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效应以及采用财政激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比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所的采取制度,总结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在促进农业资源利用中的共同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正外部性的财政激励路径,具体包括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法...
关键词:
农业资源 财政激励 正外部性 利用 补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伟峰 赵醒文
“十四五”期间,高校基金会作为高校筹集社会资源的重要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财政激励政策为引领,力图充分发挥财政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作用,以完善高校基金会制度建设为目的,为其他尚未出台高校基金会财政激励政策的省市提出高校基金会财政激励的政策思路与建议,充分发挥财政对高校基金会筹集社会资源的放大器作用,从而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关键词:
高校基金会 财政激励 政策研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2013—2017年9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嘉一 李俊青
大数据税收征管作为我国信息化税收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大数据税收征管角度,分析其对财政激励效率的影响。文章以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降低了财政补贴额度,抑制了企业的财政补贴寻租。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管理者代理成本较高时,即寻租动机更高的情况下,大数据税收征管对财政补贴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同时,研究也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更低时,大数据税收征管对财政补贴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提高了政府补贴效率,降低了企业寻租下的政府补贴金额。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洋林 储德银 张长全
本文在理论阐释财政补贴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基础上,运用2010~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补贴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的效应。研究表明:第一,财政补贴虽激励了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但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第二,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具有不稳健的激励效应,且非国有企业财政补贴激励效应较为显著,但其效应低于国有企业;第三,财政补贴总体上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但该激励效应在国有企业并不显著。
关键词:
财政补贴 战略性新兴产业 激励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义 秦玲玲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财政投融资激励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政策工具包括存量国有资本增值融资政策、投资返还政策、比例补助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和鼓励贷款政策。存量国有资本增值融资政策适合于各阶段,投资返还、比例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适合于外部支持阶段,财政贴息、鼓励贷款和比例补助政策适合于自助为主阶段。此外还应该制定六项相关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财政投融资 融资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