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
- 2023(1662)
- 2022(1353)
- 2021(1440)
- 2020(1147)
- 2019(2571)
- 2018(2346)
- 2017(4196)
- 2016(2479)
- 2015(2878)
- 2014(2886)
- 2013(2908)
- 2012(2691)
- 2011(1989)
- 2010(2162)
- 2009(1999)
- 2008(2324)
- 2007(1957)
- 2006(1570)
- 2005(1353)
- 学科
- 财(19378)
- 管理(14744)
- 财政(11433)
- 业(11378)
- 企(10922)
- 企业(10922)
- 政(9155)
- 务(7739)
- 财务(7739)
- 财务管理(7702)
- 企业财务(7402)
- 济(6479)
- 经济(6468)
- 制(4425)
- 制度(3536)
- 度(3536)
- 中国(3446)
- 策(3378)
- 体(3355)
- 方法(3291)
- 体制(3186)
- 数学(2921)
- 数学方法(2911)
- 出(2724)
- 支出(2618)
- 及其(2580)
- 政策(2578)
- 地方(2493)
- 方针(2454)
- 述(2448)
- 机构
- 学院(29939)
- 大学(29593)
- 财(16600)
- 济(12002)
- 经济(11778)
- 管理(11246)
- 理学(9691)
- 理学院(9620)
- 管理学(9552)
- 管理学院(9497)
- 财经(8692)
- 研究(8489)
- 经(7795)
- 中国(7661)
- 财政(7437)
- 政(6493)
- 财经大学(6146)
- 京(5721)
- 江(4998)
- 科学(4888)
- 所(4535)
- 会计(4429)
- 省(4339)
- 经济学(3884)
- 中心(3853)
- 经济学院(3582)
- 北京(3558)
- 研究所(3522)
- 州(3418)
- 部(3406)
共检索到52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若冰
本文利用县级数据分析了2005年农业税改革对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并讨论了后者对辖区居民生育行为的影响,发现税改导致农业税较高地区0—4岁男女性别比相对于较低地区出现显著上升。该结果通过了共同趋势、证伪与安慰剂检验,并在利用替代控制组、替代解释变量以及考虑漏报影响时仍然保持稳健。此外,本文在机制分析中发现了财政压力上升、生育率下降与生育选择增加的证据。最后,本文通过检验排除了竞争性假说的影响。
关键词:
财政激励 消失的女性 农业税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2013—2017年9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勇
本文实证研究并比较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地方财政激励强度的动态特征。文章发现,1980年开始的分权化改革显著地提升了地方财政激励的强度,这一特征并没有因税制调整和大规模的垂直转移支付而改变;并且,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而不是削弱了地方财政激励。这意味着,至少在经济利益上,地方政府(官员)有很高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这为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展开为增长(而不是为租金)的竞争提供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激励 分税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延 王蓉 姚文涛
1.改革教研领域的权力本位,打破行政垄断。建立公平的财政经费投入规则,确保教学项目、成果评选和教师培训的财政支持向不担任行政管理职务、且专业教学能力强的一线教师倾斜;坚持结果竞争原则,建立对研究成果彻底负责机制,让教研单位和研究人员承担项目风险,有效保证教研项目评选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锻炼
在实践中,存在使用财政资金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串谋的可能,通过互投赞成票、互惠行为等方式获取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信息租金,降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可以应用激励理论进行监督机制的设计,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借鉴"制约与平衡"模型,分析应用激励理论提高财政监督效率的理论,主要包括基本模型和最优对称机制等方面,然后根据理论模型的结论分析其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
激励理论 最优对称机制 财政监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宇恒 孙健夫
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中介模型和调节模型,研究财税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财政支持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内源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外源创新;(2)财政支持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在规模较小的企业、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显著;(3)借助人力资本集聚和融资约束两个中介机制,财政支持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4)税收激励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进而实现财政支持助推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凝聚财政支持与税收激励的企业创新政策合力,充分考虑财税支持在企业与区域层面的异质性影响,高度关注人力资本集聚和融资约束机制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谭君 文超
在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安排中,体现中央政策意图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过高,而最具均等化效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过低,这要归因于财政分权所导致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激励结构的差异。现有体制无法消除这种激励结构的差异,中央政府对专项转移支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采取的还是等级制的办法,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是消除地区间财力不平衡的发展方向,这有赖于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岑树田 葛扬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要求发生了改变,从产出激励转变为创新激励。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科技战略和政策要求而产生的创新激励,通过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直接嵌入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循环中,从而对地区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在稳态经济中,地方政府的创新激励实际上进一步增强了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效应,而面板回归也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研究结论揭示,党中央、国务院的科技战略任务,因创新激励的存在,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正值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期,地方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创新激励作用,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能力和能级,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地区力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可斌 丁菊红
经典的Qian and Roland(QR,1998)财政分权模型中,分权因素外生决定经济增长。本文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战略性原则决定了中国财政分权必然内生于这一过程。它使得分权激励经历着由锦标赛与薪酬福利共同激励逐渐演变为薪酬福利激励为主的过程。为此,我们在一个更具一般性的拓展的QR模型框架中完成了对中国分权改革的再考察。并给出经验证据支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本文证实了:经济增长率较低地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会使分权与锦标赛激励效应的正相关性较经济增长率较高地区更强。此外,且无论是经济增长率较低还是经济增长率较高地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均会使分权与薪酬福利激励效应间存在强度相似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洁 龚六堂 张庆华
本文研究了中国省级政府财政支出的政治周期及其激励机制。近期声势浩大的反腐斗争表明,经济政绩不再是官员晋升的唯一标准,清明廉洁同样是中央考察省级官员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这两方面的晋升激励,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政治生命周期模型来刻画中国省级官员的财政支出决策行为,并利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使用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晋升激励导致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随着中央党代会召开产生了周期性变化。本文从财政政策波动的角度证明近期的反腐斗争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官员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政治周期 激励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思慧 赵曙东
利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对政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减免类政策激励效果优于补贴类政策效果,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强化企业自身竞争力,调整和完善财政激励方式和激励对象,这将是增强企业创新行为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承彬
技术创新是国际竞争中主导成败的关键因素。利用财政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必需从政府采购制度、税收优惠政策、财政公共投资、财政补贴与合作等角度,做出现阶段激励技术创新的财政制度安排。
关键词:
政府采购 税收优惠 公共投资 财政补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刚 高波 王璟
在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的背景下,分析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公共教育均等化的影响,利用变异系数和偏离度两个指标测度公共教育的地区差距,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公共教育地区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加剧了公共教育地区差距的扩大;晋升激励缩小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距,但扩大了普通中小学师生比的地区差距;转移支付缩小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距,但导致了普通中小学师生比地区差距的扩大。
关键词:
晋升激励 土地财政 公共教育 均等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丽 黄天齐
促进农业资源的利用,发挥农业资源的正外部性效应,是我国建立生态农业的重点内容,但目前我国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的财政激励制度并不完善。基于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外部性理论的运用为起点,从激励机制的视角研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财政制度,可为我国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制度选择提供参考。为此,文章结合外部性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了农业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效应以及采用财政激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比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所的采取制度,总结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在促进农业资源利用中的共同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正外部性的财政激励路径,具体包括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法...
关键词:
农业资源 财政激励 正外部性 利用 补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蓉 黄洪 刘楠楠
本文以现行金融体系为背景,从激励相容的视角构建了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委托代理模型。结果显示:(1)财政的最优分担比例由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系数以及税率决定的;(2)最优的风险程度取决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系数、单位方差、风险对收益的影响度以及金融机构的资本金。为控制金融风险,应采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按最优分担比例分担金融危机、提升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系数以及增加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等措施。
关键词:
金融风险 财政分担 激励相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