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0)
- 2023(7416)
- 2022(6184)
- 2021(6173)
- 2020(5155)
- 2019(11860)
- 2018(11518)
- 2017(21180)
- 2016(11667)
- 2015(13620)
- 2014(13270)
- 2013(13339)
- 2012(12670)
- 2011(11219)
- 2010(11244)
- 2009(10412)
- 2008(10408)
- 2007(8864)
- 2006(7924)
- 2005(7286)
- 学科
- 济(47545)
- 经济(47485)
- 管理(33124)
- 业(27965)
- 财(24360)
- 企(21579)
- 企业(21579)
- 中国(18471)
- 方法(18444)
- 数学(16801)
- 数学方法(16675)
- 农(14333)
- 财政(12656)
- 制(12453)
- 地方(11889)
- 贸(10907)
- 贸易(10897)
- 易(10652)
- 务(10306)
- 财务(10294)
- 财务管理(10250)
- 政(10242)
- 企业财务(9688)
- 业经(8904)
- 农业(8886)
- 银(8713)
- 银行(8706)
- 体(8659)
- 学(8474)
- 行(8275)
- 机构
- 大学(159202)
- 学院(155429)
- 济(71628)
- 经济(70338)
- 研究(59437)
- 管理(54889)
- 中国(48902)
- 理学(46052)
- 理学院(45458)
- 管理学(44952)
- 管理学院(44637)
- 财(41131)
- 京(35416)
- 科学(32868)
- 所(29227)
- 财经(28683)
- 中心(27325)
- 经(26123)
- 研究所(25958)
- 江(24067)
- 经济学(23839)
- 北京(23220)
- 农(22525)
- 范(21881)
- 师范(21740)
- 院(21458)
- 经济学院(21403)
- 财经大学(20970)
- 业大(18679)
- 州(18458)
- 基金
- 项目(98200)
- 科学(77395)
- 研究(75369)
- 基金(72710)
- 家(62645)
- 国家(62117)
- 科学基金(52737)
- 社会(49872)
- 社会科(47154)
- 社会科学(47146)
- 基金项目(37724)
- 省(34787)
- 教育(34308)
- 自然(31332)
- 自然科(30596)
- 自然科学(30586)
- 资助(30230)
- 划(30092)
- 自然科学基金(30043)
- 编号(29342)
- 成果(25825)
- 部(23484)
- 重点(22098)
- 中国(22007)
- 国家社会(21742)
- 发(21374)
- 课题(21143)
- 教育部(20581)
- 性(20179)
- 创(19835)
共检索到258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立峰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围绕着财政体制的再造,清中央政府旨在高度集权,地方政府意在固化地方财权,而立宪派大力彰扬国民财政权。在复杂的三方博弈中,立宪派所预期的现代财政体制并未出现,但是立宪派首次将民主、法治和自治等理念引入财政领域,大力彰扬国民的财政参与权、自主权和监督权,催生了财政民主主义的中国萌芽。
关键词:
财政民主主义 宪政 财政预算 地方自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志伟 洪钢
清末的预备立宪活动,曾被学界判断为一场骗局和闹剧。但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从立宪的核心问题——财政状况着眼,可见这场运动有着深刻的财政动因。预备立宪是晚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商民的共同追求。这场运动失败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而不是一场闹剧破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范建鏋
现代财税思想在中国的萌芽与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致力于探索这一复杂的过程,主要采取个案考察的方法,以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及其所译述的西学经典,尤以其所译述亚当·斯密《原富》(亦即后世所谓之《国富论》)文本为主要考察内容,主要关注其中的财税思想部分,力图在个案的剖析中,尽可能详细地阐释蕴含其中的严复关于自由市场经济以及赋税问题的深刻见解。
关键词:
《原富》 现代财税思想 财税学说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守刚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西方财政立宪主义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其在美国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阐发。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理论对我国财政实践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财政立宪主义 现代税收 征税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霞 邹进文
清朝末年政治结构开始近代转型,中国几千年来国家政权止于县的状况发生改变,国家权力轨道向乡村铺设,公权力延伸到县以下。事权与财权是密不可分的,公共权力的下移必然要求财权的下移,随着乡村治理的近代转型,清末乡镇财政也开始了近代性变迁。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清末乃至中国近代乡镇财政的转型不仅没有稳固基层政权,反而动摇了政府的统治根基。
关键词:
清末 乡镇治理 财政转型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一花
中国县乡财政困难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的矛盾。以往在技术层面上修修补补式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文主张采取财政立宪的制度创新思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完善法治和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根本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是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抑制政府间的过分自利倾向,实现政府间的合理分权与制衡。
关键词:
县乡财政 困难 成因 财政立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花
财政自利是政府作为“经济人”的一种必然现象。财政自利不仅可以发生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而且也发生在政府之间。唯有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立宪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制约政府的过分自利而损害社会或下级政府的行为发生。本文主要从依法建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有效约束以及依法建立政府间合理分权制衡机制等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政府财政自利的约束和制衡。
关键词:
政府 财政自利 财政立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文旗
财政立宪不仅仅只是在《宪法》中确立财政的基本规则,而且更是通过综合改革,实现民主、法治、公平的宪政理念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的追求。因此,财政立宪既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又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推进财政立宪不能讲求尽善尽美,一蹴而就,应根据财政立宪所需具备的配置条件,综合考虑,重点突破。财政立宪的路径可设计为:1.注重思想层面对价值理念以及目标追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莲霞
作为清末新政主要内容之一的《北洋官报》,不仅在官报的创办上具有样板的功能,其发行方式也被晚清其他百种官报模仿,不仅传统官报发行之大清邮局、民信局、驿递等邮递途径被广泛运用于官报发行中,而且形成了"派销"与"代销"为主,辅之以函购等发行方式。本文从《北洋官报》之派购对象、派销份数、添购及报费之欠解等角度,考察《北洋官报》的派销发行,以期分析清末官报的停刊与其主要发行方式——派销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北洋官报》 派销 报刊经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关键词:
古田商帮 会馆 福州 碑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文旗
实行财政立宪既是对当前财政问题挑战的主动应对,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构建公共财政的理性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财政立宪还正顺应了世界潮流之趋势。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立宪历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财政立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发展路径,即从思想引导层面、制度建设层面、机制操作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协同推进。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国家建设 财政改革 路径设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于树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学理论工作者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发展绘就一幅跨越70年历程的精美画卷,而这幅画卷的灵魂是"分级财政"。尽管分级财政历史悠久,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其为载体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尚不构成独立的研究主题。之后,分级财政在我国从萌发新芽到逐渐兴盛,中间还曾作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目标模式被系统阐释,也曾具体化为分税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适应现代财政制度理论创新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蓬勃发展,为经济新常态下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保障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理论贡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剑文
财政是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它不仅是维系国家运转的经济基础,更是推进国家与公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公共财政是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财政民主不仅结合了宪政主义和法治主义,更是统一了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要求,其实现对政府行为法治和公民权利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探讨财政民主的宪政逻辑、剖析中国财政民主的制度缺失,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财政民主路径。
关键词:
宪政 财政民主 财政法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换 刘儒 杨颖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广泛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生成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实践依托。从探寻救亡图存之路的中国革命的实践之需,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播阵地的平台支撑,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的学术氛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播的理论话语四个维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传播的内生性逻辑,对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境界、全面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朋朋
元代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演变以及元廷财政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财政的经营状况。元初中央财政能维持收支平衡,对于地方政府进奉"羡余"的需求不高。元中后期中央财政压力日益增加,"羡余"被中央视为解决财政压力的重要经济来源,甚至出现了中央鼓励地方官员积极进奉"羡余"的现象。地方官员为了牟取财政收入与"羡余"来源,不得不开辟新的税源。中央政府为取得"羡余"而将地方政府开辟新税源的举措视为"合法"之举,导致中央对地方财政实际控制的减弱,以及政府间财权分配的重新调整,最终酿成元代高度中央集权财政体制下"财政集权中放权"模式的形成。
关键词:
元代 羡余 财政关系 财权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