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35)
- 2023(3787)
- 2022(3176)
- 2021(3246)
- 2020(2757)
- 2019(6331)
- 2018(6080)
- 2017(11327)
- 2016(6451)
- 2015(7342)
- 2014(7264)
- 2013(7337)
- 2012(6658)
- 2011(5396)
- 2010(5717)
- 2009(5540)
- 2008(6088)
- 2007(5740)
- 2006(5106)
- 2005(4657)
- 学科
- 管理(37318)
- 财(28552)
- 业(26095)
- 企(25867)
- 企业(25867)
- 济(17261)
- 经济(17236)
- 财政(14318)
- 务(13995)
- 财务(13974)
- 财务管理(13910)
- 企业财务(13338)
- 政(11733)
- 制(8531)
- 家(8023)
- 国家(7894)
- 方法(7843)
- 策(6795)
- 中国(6442)
- 度(5974)
- 制度(5973)
- 数学(5929)
- 数学方法(5902)
- 人事(5777)
- 人事管理(5776)
- 体(5464)
- 银(5015)
- 银行(5015)
- 体制(4960)
- 划(4815)
- 机构
- 大学(79950)
- 学院(79465)
- 管理(34063)
- 财(31046)
- 济(30970)
- 经济(30103)
- 理学(26706)
- 理学院(26451)
- 管理学(26355)
- 管理学院(26142)
- 中国(22909)
- 研究(22735)
- 财经(18418)
- 京(17034)
- 经(16621)
- 江(14070)
- 财经大学(13437)
- 科学(11995)
- 所(11456)
- 中心(11306)
- 财政(11236)
- 北京(11083)
- 州(10821)
- 省(10458)
- 政(10003)
- 公司(9580)
- 经济学(9506)
- 研究所(9253)
- 商学(9046)
- 商学院(8953)
- 基金
- 项目(42072)
- 研究(33409)
- 科学(32325)
- 基金(30172)
- 家(24573)
- 国家(24333)
- 科学基金(21492)
- 社会(20983)
- 社会科(19771)
- 社会科学(19762)
- 基金项目(15620)
- 省(15616)
- 教育(15417)
- 编号(13915)
- 成果(13109)
- 自然(12824)
- 资助(12706)
- 划(12517)
- 自然科(12490)
- 自然科学(12489)
- 自然科学基金(12274)
- 性(10242)
- 部(9792)
- 项目编号(9768)
- 课题(9531)
- 制(8956)
- 重点(8935)
- 教育部(8865)
- 人文(8668)
- 大学(8635)
共检索到145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海星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Hana Polack- ova Brixi(1998)把财政机会主义定义为"过度积累或有财政风险的偏好"。她认为当政府在短期内面临财政赤字和政治压力的环境时,政策制定者往往更偏好一些预算外的政策。这些预算外政策在收付实现的预算模式下并不需要即时的财政支付和预算内列支。在实践中,政府的预算外政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慧芳
政府在面临内外部的财政压力时,会产生财政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将直接债务或有化,在不影响正式预算的情况下实现了政策目标。带来的结果是积累了大量的或有债务,隐匿了财政风险。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使得财政机会主义成为可能。管理或有债务要从改变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入手,同时运用多种预算手段以降低或有债务带来的危害。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恩涛
从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人、有自己的预算约束和效用函数的角度来考察或有负债,会发现政府在财政调整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尽可能将财政支出项目向后延迟,而将财政收入项目向前推移的策略性行为是其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在内部财政能力弱化和外部财政压力刚性的双重约束下,政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用或有负债代替直接负债便成为其理性选择;而预算编制中的收付实现制为政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大开制度之门,使得政府在不违背预算平衡的基础上造成政府或有负债的过度积累。
关键词:
财政调整 机会主义 收付实现制 或有负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静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部门存在着一定的财政风险,特别是隐性风险和或有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在考察我国政府或有负债风险构成的基础上,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对财政风险产生的制度原因予以宏观分析,进一步指出我国政府或有负债形成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必须加强对政府或有债务的管理,建立面向全球经济的财政风险预算管理体制,从而减少或有债务风险对财政稳定性的冲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胡育蓉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姚绍学 黄朝文
(一)建立地方财政债务管理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近些年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绩考核双重压力推动下,地方政府存在强烈利用债务资金发展经济的冲动,却没有很好建立债务管理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我们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随着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进入中央国家机关10年来,财政部预算司章泉同志爱岗敬业、勤勉奉献、恪尽职守、担当尽责,始终坚守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一线。特别是近年来,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部党组决策部署,在司领导直接领导下,他带领全处同事一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曾莲 严秋斯
研究目的:从土地财政在政府举债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研究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中介效应;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促进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和2013—2015年的28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结果: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和土地管理问题,必须严控土地资源的抵押转化,限制预算软约束;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性的土地交易机制,促进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源 万里 秦玉奇 单昱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已成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最大阻碍。以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开前门”和“关后门”两个阶段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了政府债务预算硬约束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两阶段改革都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开前门”和“关后门”阶段改革分别通过财政收支巩固和债务规模控制来发挥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有效作用;异质性分析来看,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激励较弱和财政监管力度较高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硬约束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正向效应会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为推进债务预算硬约束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镟,方先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帅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财政政策 地方债务置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帅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财政政策 地方债务置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四川省财政厅财政科研所课题组
或有债务是一种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它相当大程度上是以政府道德为基础产生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产生是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 ,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防范、化解地方财政或有债务的对策是 :逐步采取措施化解现有的或有债务即消化存量 ;从制度上防止新的或有债务产生即控制增量。同时 ,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 ,尤其要加快投融资体制和国企改革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财政的两个比重 ,增强财政实力。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或有债务 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向辉 俞乔
隐性债务是新预算法实施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型,探讨债务限额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为规避债务限额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而增强财政透明度和审计力度有助于约束政府的预算外活动。本文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两种不同的预算外融资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利用2012-2017年间全国地级市层面的计量分析支持上述推论。
关键词:
隐性债务 债务限额 土地财政 财政透明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