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6)
- 2023(6739)
- 2022(5476)
- 2021(5194)
- 2020(4237)
- 2019(9357)
- 2018(9106)
- 2017(17363)
- 2016(9340)
- 2015(10369)
- 2014(10550)
- 2013(10439)
- 2012(9676)
- 2011(8357)
- 2010(8533)
- 2009(8038)
- 2008(8501)
- 2007(7523)
- 2006(6547)
- 2005(5808)
- 学科
- 济(36076)
- 经济(35921)
- 管理(32010)
- 业(29628)
- 企(27479)
- 企业(27479)
- 财(25455)
- 方法(17557)
- 数学(12668)
- 数学方法(12495)
- 财政(12406)
- 中国(12129)
- 务(11950)
- 财务(11942)
- 财务管理(11896)
- 企业财务(11482)
- 制(10654)
- 理论(10616)
- 学(10318)
- 业经(10085)
- 政(10038)
- 农(9936)
- 银(7723)
- 银行(7715)
- 和(7711)
- 体(7275)
- 行(7242)
- 策(7138)
- 融(6650)
- 金融(6649)
- 机构
- 大学(135424)
- 学院(132904)
- 济(52424)
- 经济(51236)
- 管理(49086)
- 研究(44840)
- 理学(42599)
- 理学院(42087)
- 管理学(41363)
- 管理学院(41101)
- 财(36499)
- 中国(34455)
- 京(27933)
- 科学(27304)
- 财经(25030)
- 所(22793)
- 经(22687)
- 农(20569)
- 中心(20371)
- 江(20361)
- 研究所(20249)
- 财经大学(18531)
- 业大(18006)
- 范(17528)
- 北京(17393)
- 师范(17360)
- 经济学(17182)
- 农业(15848)
- 院(15792)
- 州(15729)
- 基金
- 项目(86665)
- 科学(68705)
- 基金(64607)
- 研究(62852)
- 家(56460)
- 国家(55957)
- 科学基金(48106)
- 社会(42737)
- 社会科(39309)
- 社会科学(39290)
- 基金项目(33529)
- 省(32618)
- 自然(30433)
- 自然科(29797)
- 自然科学(29786)
- 教育(29648)
- 自然科学基金(29300)
- 划(27701)
- 资助(26181)
- 编号(24382)
- 成果(21594)
- 部(19939)
- 重点(19741)
- 性(18894)
- 创(17843)
- 国家社会(17756)
- 教育部(17523)
- 课题(17106)
- 科研(16919)
- 发(16876)
共检索到204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理论与实践的紧迫需求呼唤关于财政本质的社会交换过程理论建构,以形成最佳解读与构思财政安排、集体行动、公共治理和共同体叙事的标准模型。本文把社会交换的必要过程界定为代价-手段-目的链表达的“财政负荷→集体支出→集体产能→集体产出→合作收益”,涵盖作为四个交换层级的财政负荷→集体支出,财政负荷→集体产能,财政负荷→集体产出,财政负荷→社会合作收益。社会交换定义为由中介主导的个体-集体间交换,即“个体的我”和“集体的我们”以财政负荷交换社会物品。通过界定必要过程去认知社会交换的最大优势不仅在于反映客观现实,更在于制定可管理的、融入供求面方法的一体化议程,以使每个层级对应的领域都能有效地结合为通盘考虑,由此产生对过程改善、社会合作与合作收益的积极追求:诉诸常态化的有效控制、正当化、理性化和纽带化测试,作为社会交换互惠性的基本保证,以促进核心价值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开发、实现与分享。鉴于根植于个体、集体和财政负荷这三个稳健坚实的起点,社会交换过程理论可望成为一种普遍理论:细节能够被修改,本质不能被超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辛焕平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以来,县乡财政风险凸现,除了税制结构不合理、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外,还与我国的政府层级过多、政府机构膨胀有很大的关系。着眼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改革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是关键所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应建立中央、省、市(县)、镇等四级政府和相应的四级财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依赖于特定的概念,离开了这些概念,我们的思维就会中断。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基础之上的,财政领域也不例外。对一些新问题的探讨,也就是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过程,往往依赖于新概念的提出。更新知识和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更新概念,按照新概念的新内涵去理解我们原来认识的事务,从而得到一种新的认识。这种新认识如果与现实过程相吻合,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二虎
自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乡镇财政解困的研究便成为理论界的焦点。从当前研究来看,归纳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以财政分权理论为框架,将导致农村基层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现有分税制的一大弊端: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也就是财权在上,事权在下,或者说是有钱的不干活,干活的没有钱。基于这种推理,该派主张在保留现有政府体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凌云 田发
一、引言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各省间的财政体制日趋完善,财力分配的矛盾焦点逐步转移到省以下地方各级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运行困难和财力困境。有资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事实上是由地方政府推动的,大约70%的财政支出发生在地方,即省、市、县、乡。而地方财政困难已影响到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作用发挥,由此危及部分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如任其发展势必会导致地方财政危机而最终威胁到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困难的根源在于政府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周仕雅同志的《财政层级制度研究——中国财政层级制度改革的互动论》一书,在当前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在深入研究如何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时出版,是很有意义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龙见 尹恒
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是完善财政体制的关键。本文综合考虑各地区税收收入、转移支付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纠正了用实际财政支出评价支出责任时所面临的内生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财力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度指标。使用中国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层级改革对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度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方法(DID-PSM)分析表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提高了县级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度的主要原因是减少了地级市对转移支付的截留,增加了县级转移支付的可达性;财政层级改革使县级财政匹配度平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政策效应具有明显的持续性。
关键词:
财政层级 转移支付 财政匹配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海涛
财政投融资是在特定条件下由政府发起并组织起来的一种投资、融资活动。在财政投融资活动过程中,它始终得到政府“公共融资”力量,如税收、政府信用和政府基金等的财力支援。政府组织这种投融资活动,是为了贯彻执行它所制定的有着特定意图的政策,如:在经济处于瘫痪状态时,为恢复经济发展的经济复兴政策;在产业结构不协调、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时,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产业政策;在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加剧时,为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的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辛焕平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以来,县乡财政风险凸现,除了税制结构不合理、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外,还与我国的政府层级过多、政府机构膨胀有很大的关系。着眼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改革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是关键所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应建立中央、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和相应的四级财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杜欣 苏彩玲
2007年以来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进入下滑通道,2012年中央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比为47.9%,达到分税制改革以来最低水平。中央、地方在财源分配博弈中主要反映了财权与事权的对比关系,从中折射出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转移支付规模过大、过度依赖房地产相关税收和非税收入等问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层级结构的微妙变化体现出中央、地方财政分成体制设计具有不合理性,因此,改革中央、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层关系,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十分必要。
关键词: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分税制 层级结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海华 刘玉拴 赵础昊
财政分权能够深刻影响政府公共支出行为的偏好,教育领域的财政分权对于我国现有的公共教育支出层级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有的教育财政分权模式下,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度要远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这就使得高等教育支出比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拥有更加充足的财政保障;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努力程度也远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将公共教育支出用于高等教育领域要比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领域有更高的积极性。由此形成了长期以来我国以高等教育支出为主导的公共教育支出层级结构。鉴于此,需要进一步改革教育财政分权以优化公共教育支出层级结构的配置,促进三级教育层级实现有效衔接,实现公共教育的均衡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民 刘晓函 吴金光 刘嘉意
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实际税率的角度考量财政层级改革对县级政府税收征管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加剧了县级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显著弱化了县级政府税收征管努力,降低了辖区内企业的实际税率,并且对于处于不同市场化水平和不同行业集中度的企业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军
本文以财政层级简化至三级作为构建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前提条件。在三级财政的制度框架下,通过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政府财力的初次分配(分税)和二次分配(转移支付),估算政府支出分配比例和财力配置比例,从而搭建起以事权与财力均衡配置为核心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基本架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凌文辁 李锐 聂婧 李爱梅
本文采用情境实验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与下属之间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研究一(实验1)从上司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司因下属个人才能、上下属关系亲疏以及交换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互惠法则。结果发现:(1)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晋升、奖励等工具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2)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鼓励、支持等情感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但更偏重后者。研究二(实验2)和研究三(问卷调查)则从下属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下属之间进行社会交换时下属采取的互惠法则,并通过引入经济法学中的"对价"理论,探讨了组织情境中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的本质。结果表明:(1)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公平法则;在面对上司不等价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人情法则;(2)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和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上下属关系采用人情法则;(3)公平法则是一种完全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完全相等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否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4)人情法则是一种适度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相差不大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若交换价值相差过大,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上述研究结果整合了"公平"和"人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社会交换法则,为理解中国组织情境下上下属间不同类型的互惠交换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发
基层财政解困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财政体制,而它的前提是简化政府财政层级。结合政府层级结构的变化趋势,取消“市管县”体制,通过市县分置,推行“省管县”体制。同时,逐渐取消乡镇一级政府,设立乡公所,作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关键词:
政府层级 “省管县”体制 乡镇体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