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1)
2023(5013)
2022(4175)
2021(4095)
2020(3251)
2019(7409)
2018(7057)
2017(13848)
2016(7693)
2015(8607)
2014(8675)
2013(8557)
2012(7960)
2011(6881)
2010(7263)
2009(6780)
2008(7140)
2007(6319)
2006(5769)
2005(5172)
作者
(20071)
(16649)
(16518)
(16169)
(10901)
(7804)
(7634)
(6377)
(6373)
(6268)
(5576)
(5535)
(5392)
(5348)
(5296)
(4988)
(4980)
(4925)
(4801)
(4740)
(4240)
(4099)
(4067)
(3911)
(3803)
(3768)
(3766)
(3737)
(3314)
(3307)
学科
管理(29892)
(26621)
(26261)
经济(26237)
(23772)
(22403)
企业(22403)
财政(12551)
(10574)
财务(10562)
财务管理(10522)
(10175)
企业财务(10044)
(9890)
方法(9790)
中国(9695)
(9284)
数学(8658)
数学方法(8483)
(8241)
地方(7001)
(6338)
制度(6335)
(6109)
银行(6109)
(6032)
业经(5917)
农业(5917)
及其(5856)
政策(5741)
机构
学院(104665)
大学(101568)
(45525)
经济(44526)
管理(40930)
研究(34553)
理学(34499)
理学院(34205)
管理学(33749)
管理学院(33541)
(32245)
中国(28441)
财经(20813)
(20506)
(18704)
科学(18487)
(17549)
(17077)
中心(16115)
财经大学(14919)
研究所(14633)
(13811)
经济学(13531)
北京(13249)
(13201)
(12597)
(12583)
师范(12521)
(12113)
经济学院(12078)
基金
项目(61666)
研究(49458)
科学(48852)
基金(43965)
(36504)
国家(36135)
科学基金(31619)
社会(30821)
社会科(29248)
社会科学(29243)
(24291)
教育(23412)
基金项目(21892)
编号(21240)
(19839)
资助(19229)
自然(19194)
成果(18874)
自然科(18739)
自然科学(18735)
自然科学基金(18400)
课题(15260)
(14387)
(14189)
重点(13655)
(13141)
项目编号(13083)
(12857)
教育部(12749)
(12706)
期刊
(54808)
经济(54808)
研究(37320)
(29588)
中国(22709)
管理(15652)
(13909)
金融(13909)
(12762)
教育(12372)
学报(11104)
科学(10965)
财经(10649)
大学(9382)
经济研究(9206)
(9019)
技术(8964)
学学(8829)
业经(8603)
农业(8371)
(7592)
财政(7592)
会计(7118)
财会(6860)
问题(6715)
(6674)
(5997)
国际(5287)
现代(4966)
技术经济(4872)
共检索到172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军  李建强  张淑翠  
政府债务的应对规则及其背后的金融风险问题,在现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往往被忽视。基于经典的NK-DSGE模型,本文将财政压力、财政整顿特征纳入到金融系统中,通过一般均衡的视角讨论经济政策的宏观效应,进而讨论不同政府宏观管理目标下的最优政策选择。研究发现:中国扩张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显著。然而,政府债务规模增加,不仅造成财政空间缩减,抑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财政整顿规则能够减弱扩张性财政支出的负面效应,提升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宏观审慎双支柱+财政整顿政策"不仅继承了原有"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的优势,同时还能充分利用经济周期性上行,降低政府债务规模,确保赤字和债务进入稳定的下行通道,预留财政空间;"宏观审慎双支柱+财政整顿政策"组合显著优于"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表明仅仅依靠宏观审慎工具来解决金融不稳定可能还不够谨慎;设置纳入财政整顿特征的"大宏观审慎政策",将消除或减弱经济摩擦对经济的扭曲,使经济达到有效均衡状态,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红  吴莉昀  刘定  
本文构建考虑企业异质性与宏观审慎特征的DSGE模型,探索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以及改革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的策略优化问题。研究发现,相较于单一规则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或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同时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融资杠杆监管可有效平稳金融市场和经济波动;同时,在落实“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五大任务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的介入可有效抑制资产泡沫形成、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冲击、预防经济过热,进而保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健推进;另外,相较于目标清晰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效果相对较弱且易加剧信贷资源的错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银娥  李芳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支俊立  
货币政策的理论脉络是基于需求不足。凯恩斯学派与弗里德曼的思维逻辑差别是利率主要直接由什么决定,利率的作用会被什么因素抵消。货币政策的当代实践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作用的对象、范围、力度、效应;二是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新进展;三是中国货币政策怎样传导;四是要关注货币政策作用的差别。货币政策调控的中国创造即社会融资规模。结合中国实际,中国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主要是金融机构大面积的不健康;2015年中国股灾,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集中表现;要认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金融风险和金融周期形成的特殊机制;对怎样衡量适度货币供给进行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郭莹  
在当前亟需统筹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的新形势下,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实现“稳经济”和“稳金融”的重要手段。本文着眼于金融和经济的联动关系,分析双支柱政策的传导机制,构建金融市场波动指数,采用TVP-VAR模型刻画双支柱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动态脉冲响应机制。研究表明,双支柱政策经信贷、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金融市场,政策效应经金融市场间发酵、放大后进一步传导至宏观经济体系中。作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选择,实施双支柱政策有利于减弱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负向传导效应。同时,双支柱政策具有时变性,需要疏通双支柱政策的传导渠道,避免双支柱政策的逆向选择,降低政策的伴生风险,为促进金融联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峰  
笔者在含有深层消费习惯的动态随机经济模型中,使用Ramsey方法分析了深层消费习惯对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深层习惯的消费者对差异化商品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每种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产品当期的价格,也与上期消费数量相关。深层消费习惯改变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在产量和价格选择之间引入了新的机制:当期商品的定价过高,在增加厂商现期利润的同时,降低了家庭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倾向,从而减少了下期该产品的需求和厂商利润。笔者通过参数校准和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最优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波动率较低,并且与深层消费习惯程度正相关;其次,弗里德曼法则并非最优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对弗里德曼法则的偏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振鹏  柯小星  
作者认为,独立于财政信用之外的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并未解决政策性金融资金分散的格局,使传统体制下的信用“二分天下”(银行信用与财政信用)演变成现在的信用“三分天下”(商业银行信用、政策性银行信用和财政信用),不仅造成政策性金融资金来源渠道过窄,难以满足政策性项目的资金需求,而且不利于将政府信用制度纳入统一集中管理轨道,造成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关系不顺。为此,下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信用制度,应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建立起以地方财政信用为依托的地方财政投融资机构或地方政策性银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婧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之后,大多数国家制定了大量的财政刺激计划,以促进经济活动,但同时也导致许多国家面临巨额赤字和日益增长的债务,出现严重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为了削减财政赤字,降低政府债务规模,各国重新启动了财政整顿计划。本文试图简要比较分析近30余年特别是近年来各国所采取的财政整顿策略及其效果,探讨地方财政整顿的特殊性,以期为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财政整顿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婧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之后,大多数国家制定了大量的财政刺激计划,以促进经济活动,但同时也导致许多国家面临巨额赤字和日益增长的债务,出现严重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为了削减财政赤字,降低政府债务规模,各国重新启动了财政整顿计划。本文试图简要比较分析近30余年特别是近年来各国所采取的财政整顿策略及其效果,探讨地方财政整顿的特殊性,以期为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财政整顿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王诗雨  
目前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配合去杠杆已经成为共识,二者的政策组合变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和效益有所回升,但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并且去杠杆仍需不断推进;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处于弱复苏之中,但结构性问题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宇晴  陈贞竹  徐臻阳  
本文利用TVP-VAR与局部投影模型分别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对经济与金融稳定的时变影响以及政策间的协调作用,发现:(1)宏观审慎政策在短、中、长期均能抑制股票价格、房价增速与杠杆率的提高;(2)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不同,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政策调控力度更大但持续时间较短,针对银行的监管政策与窗口指导政策效果持续时间更长;(3)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货币政策宽松对经济与金融变量的刺激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雯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部门和学者认为仅依靠货币政策的单一调控框架难以在追求物价稳定的同时有效平滑金融周期,因此有必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防范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借款者的融资约束(资产负债表和违约渠道)、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风险承担和风险转移渠道)以及调节跨境资本流动(汇率渠道),影响金融系统的风险水平。但不同于货币政策对价格—产出缺口的确定性作用,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露文  连飞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两个支柱在职能上有所差异,但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影响。货币政策主要调控宏观经济,宏观审慎政策主要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王诗雨  
目前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配合去杠杆已经成为共识,二者的政策组合变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和效益有所回升,但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并且去杠杆仍需不断推进;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处于弱复苏之中,但结构性问题与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卞志村  张运  毛泽盛  
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对财政政策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从金融稳定视角出发,在同一DSGE模型框架下细致刻画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各宏观政策工具的效果以及政策当局之间的协同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显著,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仅依靠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金融风险还不够审慎,应构建包含房产税政策、财政整顿政策的宏观调控框架,以强化财政政策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第三,盯住房价与社会总杠杆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将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更为合理的选择;第四,与双支柱调控框架相比,纳入财政政策的三支柱调控框架在维护经济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稳定方面的表现均更为出色,因此应当加强财政、货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