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4)
2023(13283)
2022(11117)
2021(10280)
2020(8752)
2019(19887)
2018(19371)
2017(37996)
2016(20910)
2015(23663)
2014(23836)
2013(23533)
2012(22104)
2011(19868)
2010(20130)
2009(19084)
2008(19386)
2007(17531)
2006(15386)
2005(13981)
作者
(59878)
(50295)
(50118)
(48181)
(31995)
(23949)
(22927)
(19331)
(18689)
(18187)
(16994)
(16636)
(16069)
(16006)
(15992)
(15546)
(15210)
(14809)
(14552)
(14538)
(12515)
(12413)
(12128)
(11492)
(11393)
(11268)
(11193)
(11157)
(10098)
(9935)
学科
(84039)
经济(83927)
管理(68934)
(63245)
(52263)
企业(52263)
(36652)
方法(35790)
数学(31575)
数学方法(31234)
(25051)
中国(23455)
(23138)
(19549)
财务(19509)
财务管理(19453)
业经(19023)
地方(18988)
企业财务(18469)
(17379)
贸易(17372)
(16919)
(16173)
农业(15853)
(15679)
银行(15653)
财政(15002)
(14970)
(14808)
(14102)
机构
学院(300183)
大学(298540)
(127983)
经济(125254)
管理(113971)
研究(102005)
理学(97108)
理学院(96060)
管理学(94555)
管理学院(93966)
中国(79314)
(69963)
(61873)
科学(60013)
(51977)
财经(51235)
(49461)
(47715)
中心(47199)
研究所(46283)
(46193)
业大(42041)
经济学(39957)
北京(39011)
农业(38574)
(37575)
财经大学(37432)
师范(37259)
(36837)
(36803)
基金
项目(192630)
科学(151606)
研究(143142)
基金(139738)
(120712)
国家(119695)
科学基金(102474)
社会(91419)
社会科(86701)
社会科学(86676)
(75059)
基金项目(73308)
教育(65861)
自然(64667)
自然科(63084)
自然科学(63065)
(63003)
自然科学基金(61935)
编号(58589)
资助(57229)
成果(49086)
(43669)
重点(43580)
(41610)
课题(40904)
(40149)
(40021)
国家社会(37904)
(37733)
教育部(37644)
期刊
(144921)
经济(144921)
研究(93494)
中国(61687)
(59694)
(44941)
学报(43761)
管理(41425)
科学(40407)
大学(33575)
(32095)
金融(32095)
学学(31781)
教育(29727)
农业(29468)
财经(26200)
技术(24525)
经济研究(23619)
业经(23145)
(22427)
问题(19169)
(16740)
(15593)
财会(14761)
技术经济(14622)
理论(14322)
(14320)
会计(14176)
国际(13632)
现代(13509)
共检索到460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官高俊  黄宝华  
新常态下我国财政政策调控重点实现了由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型。本文使用宏观经济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内生地以2012年为界限划分为两个区制,与宏观调控政策转型和目标走势一致,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效应,而且财政支出与税收的激励效应在不同区制中作用相异。进一步对营改增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中,提高直接税比重同时降低间接税比重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据此对今后我国财政政策的改革进行了后期建议性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袁诚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化转型作了重要的发展方向阐述。报告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这表明,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在生产、消费、社会治理等各个场景的全面赋能与应用,是未来至少十年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捍东  
财政政策构成要素、传导机制与效应分析李捍东本文关于财政政策构成要素、传导机制与效应的分析,主要侧重于政策的基本原理性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旨在说明财政政策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它是由哪些基本单元组成,它的作用如何传导出去,以及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石英华  张瑞晶  
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反思侧重需求管理、总量调控的传统财政政策和侧重供给管理、结构调控的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探讨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政策传导机制,为探讨财政政策的转型思路提供理论基础。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暴露的需求疲弱、供需结构性失衡、供求负向反馈等问题,叠加疫情影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高政策质量,转变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逻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政策导向上,重新定位财政政策的目标取向,关注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政策实施和税制改革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政策着眼于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提升人力资本;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拓展财政管理范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超林  
许多文献论证了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未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 ,本文赞成这种观点的同时还认为 ,没有挤出效应仅是积极财政政策增长效应的必要前提 ,并不必然表明具有挤入效应。本文在对积极财政政策增长效应严格细分和界定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没有产生挤出效应的制度原因 ,以及形成挤入效应的制度条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康锋莉  
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规范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为,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基本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而财政政策正是实现地方政府行为激励相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保证地方政府职能符合公共财政的前提下,与主体功能区适应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两方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艳  宋世方  
财政扩张政策在IS—LM 模型中会出现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由经济体系中的有关参数决定,我国经济体系中有关参数的性质决定了我国财政扩张政策具有较高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操作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丽颖  
本文基于1995-2009年国家层面数据,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选取变量,对我国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目前支出角度的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要优于收入角度;收入角度的税收政策碳减排效应不显著,应对现行的环境税和资源税进行一定的改革;今后财政政策应注重充分调动社会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收获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兵  成金华  张意翔  
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就1989-2006年间我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外生于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财政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有明显的中期化现象。这种中期化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财政政策能源调控效应的发挥。建议:在保证国家掌握能源资源的所有权基础上,要逐渐开放能源产业的中、下游市场,使不同的经济成分参与到能源市场中来,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能源财政政策调控效应的增强。因此,国家必须增强能源财政政策目标的针对性,形成一套完整的能源财政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一、引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期间伴随着相当明显的周期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国家赖以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市场失效的矫治、对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塑与调整、对区域经济...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晓华  
经典的IS-LM模型所表示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和货币需求行为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中国的实际经济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可认识中国的消费、投资等行为,并进而探讨中国的IS-LM模型,为测算中国的财政政策乘数提供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铁梅  李晓芳  赵昕东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含有税收影响的消费的季度可变参数模型和 IS- LM季度可变参数模型 ,分别估计并计算得到动态的边际消费倾向、简单的政府支出乘数和包含挤出效应的财政政策乘数。通过比较分析 ,本文得出结论 :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政府支出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挤出部分占收入应增加部分的 3 .1 %~ 1 7.6% ,总的来说并不显著 ,近三年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没有使挤出效应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