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67)
2023(14959)
2022(12677)
2021(12025)
2020(10270)
2019(23144)
2018(22626)
2017(43851)
2016(24005)
2015(26117)
2014(25881)
2013(25220)
2012(22986)
2011(20062)
2010(20105)
2009(18574)
2008(18415)
2007(16120)
2006(14130)
2005(12440)
作者
(65188)
(54366)
(53745)
(51505)
(34578)
(25823)
(24638)
(21134)
(20618)
(19444)
(18175)
(18039)
(17014)
(17005)
(16869)
(16779)
(16378)
(16167)
(15745)
(15415)
(13327)
(13126)
(13073)
(12423)
(12388)
(12063)
(11929)
(11913)
(10831)
(10619)
学科
(88709)
经济(88605)
管理(82963)
(74659)
(63575)
企业(63575)
方法(42719)
(40002)
数学(37859)
数学方法(37374)
(25420)
中国(23971)
(22982)
财务(22920)
财务管理(22858)
企业财务(21811)
(21586)
业经(19655)
(17231)
贸易(17223)
地方(16863)
(16815)
农业(16384)
(16084)
银行(16050)
(15848)
(15272)
(15015)
财政(14698)
技术(14283)
机构
学院(318985)
大学(318048)
(132996)
管理(131275)
经济(130302)
理学(112234)
理学院(111152)
管理学(109445)
管理学院(108821)
研究(100232)
中国(80400)
(71800)
(64919)
科学(58966)
财经(53124)
(51901)
(49493)
中心(49068)
(48652)
(48241)
业大(46746)
研究所(43549)
农业(40695)
北京(39979)
经济学(39955)
财经大学(39311)
(38433)
(37603)
师范(37120)
(36528)
基金
项目(214309)
科学(169644)
基金(157951)
研究(154935)
(137545)
国家(136365)
科学基金(118714)
社会(99765)
社会科(94884)
社会科学(94859)
基金项目(83489)
(83043)
自然(78123)
自然科(76426)
自然科学(76405)
自然科学基金(75075)
教育(72066)
(70076)
资助(64715)
编号(61875)
成果(49318)
(47937)
重点(47596)
(45244)
(44471)
创新(42301)
课题(41962)
科研(41926)
教育部(41708)
国家社会(41609)
期刊
(143895)
经济(143895)
研究(93333)
中国(62238)
(62103)
管理(51117)
学报(47743)
(44880)
科学(43844)
大学(37295)
学学(35305)
(34026)
金融(34026)
教育(29874)
农业(29491)
技术(28368)
财经(26564)
经济研究(23167)
业经(23018)
(22728)
问题(18747)
(16993)
财会(16922)
(15972)
技术经济(15872)
会计(15614)
(15297)
理论(14977)
统计(14275)
现代(14198)
共检索到480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朱梦珂  
本文梳理了中国近20余年来财政政策调整及其与私人部门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应对两次金融危机时,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需求管理为主,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投资等总量刺激政策改善市场需求拉动企业投资。2011年经济进入增速放缓期后,财政政策逐渐侧重供给管理,但在一定时期仍采用供需两端双管齐下的模式进行调控。除受市场整体需求收缩影响外,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之间差距扩大,以及企业二元产权结构内生出的融资成本分化现象逐步成为制约总量性财政政策效应发挥的关键。2016年后因结构性问题凸显,财政政策偏向以供给管理为主,如实施税收改革、减税降费等政策。在“十四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力点仍在于稳定总量与结构调整并行,采取加强政府债务融资管理、进一步调整减税方向、平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结构等措施,激发微观主体投资活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浪南  柳阳  
本文采用M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需求的影响是否存在非线性特征,并采用区制依赖型脉冲响应方法(Regime-Dependent IRF)分析了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影响的方向和持续时间。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存在非线性的私人投资效应;在投资需求不足时期,扩大财政支出显著促进私人投资增长,持续时间约20个月;在投资需求旺盛时期,增加财政支出显著抑制了私人投资增长,持续时间约10个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杰  
对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不应忽视私人部门的外债存量 ,本文将其纳入浮动汇率制下蒙代尔 -弗莱明 (M- F)模型的理论框架 ,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分析国债融资的财政扩张对汇率的调整压力 ,以及汇率相应调整引致的债务重估效应对财政扩张的反作用 ,并以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探讨财政政策调节内外均衡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结合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DAG)技术,本文研究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并考察政策工具在传导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其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货币到信贷传导环节的断裂,使得"信贷渠道"自身存在着较大的政策局限性,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递归的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则表明本文结论是稳健的。在此研究过程中,最新DAG技术的运用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政策变量与实体经济部门"同期因果关系"的理解,而且克服了Granger因果检验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本文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并为我国未...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立勇  毕然  
本文利用区制转移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等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的非线性效应表征不同:在区制1,基础设施建设、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显著挤入效应,而政府消费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在区制2,基础设施投资、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而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消费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变大。税收对私人投资也存在非线性影响。预期效应、信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效应等能够对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提供解释,相对而言,预期效应的解释力最强。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嵇正龙  
本文在政府投资受外生变量财政政策影响以及国内私人投资与外商投资彼此冲击效应系数相等的两个假设约束下,应用SVAR模型对我国1993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的政府投资对国内私人投资、外商投资和国内总产出的冲击效应进行参数估计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国内私人投资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对外商投资有微弱的挤入效应,但对国内总产出具有明显的冲击干扰,影响经济稳定;国内私人投资与外商投资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竞争性和替代性,并且对经济增长都有正向冲击,但是国内私人投资的贡献明显大于外商投资;国内总产出能有效促进国内私人投资,并且吸引外商投资的持续流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储德银  
文章首先从预期效应、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方面解析了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建立私人消费的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以24个OECD发达国家1980~2007年的跨国数据为例,运用GMM估计实证检验了政府消费、税收和转移支付对私人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在特殊财政时期,无论财政紧缩抑或财政扩张,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都具有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二是相比财政扩张时期,紧缩时期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另外,紧缩时期的转移支付对私人消费的总效应表现为非凯恩斯效应,这一结论支持国外理论界最近提出的"财政紧缩扩张效应假说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立勇  高伟  
本文在总结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内生划分非线性效应区制的方法,即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中国政府支出和税收的非线性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政府消费在1978~1980和1984~1997年对私人消费产生显著非凯恩斯影响。在相同时期,税收对私人消费也存在非凯恩斯影响,但并不显著。政府投资对私人消费不存在非线性效应,但存在非对称影响。同时,本文对国外文献总结的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产生原因进行检验,发现初始财政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最后本文从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出发分析了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原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冰洋  
本文结合陈共先生历年关于财政政策的一系列思考,历史地分析中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的更迭,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为: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为主,政府通过强制储蓄手段积累资金,并通过财政拨款扩大投资;财政包干时期,财政通过放权让利改革实行供给管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成本实行需求管理;两次积极财政政策时期,财政通过政府投资扩张和对信贷资金的拉动,实现需求管理为主的政策;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以供给管理为主的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冰洋  
本文结合陈共先生历年关于财政政策的一系列思考,历史地分析中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的更迭,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为: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为主,政府通过强制储蓄手段积累资金,并通过财政拨款扩大投资;财政包干时期,财政通过放权让利改革实行供给管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成本实行需求管理;两次积极财政政策时期,财政通过政府投资扩张和对信贷资金的拉动,实现需求管理为主的政策;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以供给管理为主的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苑广睿  
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同传统的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相比,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主要着眼于微观经济活力,是一种长期性财政政策。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着眼于消除经济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强调通过“逆经济风向”的财政微调,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收缩缺口,以实现充分就业。由于看到了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需求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文富  赵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文富  赵玲  
文章在利用Muller and Robert方法估计的实际预算余额的结构性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性预算余额、私人消费和实际GDP三变量的SVAR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方法得出我国现行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的长期贡献率为9.38%,私人消费对产出的贡献远高于财政支出(结构性预算余额)对产出的贡献。文章首先将实际预算余额分成结构性预算余额和周期性预算余额两部分,同时利用估算出的潜在产出对实际预算余额进行了估计,其次检验了结构性预算余额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以及产出的影响,最后实证分析我国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产出和私人消费的影响,即都存在正向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文富  赵玲  
文章在利用Muller and Robert方法估计的实际预算余额的结构性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性预算余额、私人消费和实际GDP三变量的SVAR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方法得出我国现行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的长期贡献率为9.38%,私人消费对产出的贡献远高于财政支出(结构性预算余额)对产出的贡献。文章首先将实际预算余额分成结构性预算余额和周期性预算余额两部分,同时利用估算出的潜在产出对实际预算余额进行了估计,其次检验了结构性预算余额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以及产出的影响,最后实证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伦俊  
本文对连续5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引发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了控制国债规模、转变投资方式、培育消费需求 ,以及改革税收制度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